杜特爾特精神錯亂?原來他是在下一盤大棋

國際頭條| 2016-11-02| 檢舉

自杜特爾特當選菲律賓總統以來,原本各取所需、順風順水的美菲關係馬上就顯示出了急轉直下的態勢。雙方不僅在由禁毒政策引發的人權問題上交鋒不斷,而且杜特爾特還一改前任阿基諾三世的對華強硬路線,積極接近中國並且通過正式訪問獲得了大量資金援助。後一變化也使得世界輿論不僅開始關注美菲雙邊關係不穩,而且逐漸開始猜測這一「杜特爾特現象」是否會引起其它國家的連鎖反應,徹底動搖歐巴馬政府在其任期內苦心打造的對華「再平衡」的戰略部署。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杜特爾特

目前看來,不僅美國接連派出包括助理國務卿拉塞爾在內的各路使節頻頻到訪馬尼拉、一探杜特爾特政府真意,就連美國的盟友日本,也表現出了對菲律賓改變對華政策的深深擔憂。在過去一周內,安倍政府精心謀劃了一系列方案,企圖在確保在杜特爾特訪日期間,重新營造出菲律賓依然站在美日一邊、未從「南海仲裁案」的裁決結果上後退的印象,以扭轉這一「同盟反轉」的洶洶世論。

杜特爾特

與此同時,在與中美戰略角力沾邊後,美國政策也展現出了對美菲關係和菲律賓外交調整的高度關注。有人認為杜特爾特現象不僅已經動搖了美國的南海和整個「亞太再平衡」戰略,還將進一步推動越南從制衡中國轉向接近中國,削弱其它國家的對華制衡意識;有人則認為雖然菲律賓已經無法依賴,其它國家也可能會出現動搖,但是也會促使一部分國家更加堅定的追隨美國,因而對美整體戰略的影響將錯綜複雜、禍福難料;當然,還有人認為杜特爾特的政策調整不會從根本上危及美菲同盟,中國諸鄰國也不可能真心實意地倒向中國,至多是要重新在中美間找尋平衡,以保持自身的靈活性。目前看來,雖然「面臨劇變」的觀點最能吸引眼球,但是「變化有限」的態度在華盛頓依然是主流。

對於杜特爾特現象是否會影響到美國的東亞布局、乃至動搖整個亞太再平衡政策這樣的複雜命題,很有必要將其分解為三個邏輯更為簡單、同時彼此間又環環相扣的小問題。

第一,美菲當前的外交衝突的實質是什麼,又是否會導致美菲關係的本質性改變?第二,驅動菲律賓外交變革的動因是什麼,其在損害美菲關係的同時,是否一定會導致中菲關係的升溫,乃至使得中菲關係超越美菲關係?第三,菲律賓的外交變革是否足以影響其它國家的對華政策,而這種影響又是否一定會推動其它國家效仿菲律賓,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杜特爾特

美菲疏遠並非因為戰略利益衝突

首先,就第一個問題而言,美菲雙方目前在人權和國內政治秩序問題上確實存在著尖銳的矛盾。不管是杜特爾特還是歐巴馬,都不可能輕易地在涉及這一政治聲譽的問題上輕易後退。可想而知,美方的強硬態度很可能以多種不為人知的方式激怒了杜特爾特,再加之霸主長期以來「高高在上」的態度和種種積怨,最終引爆了這位新總統的強烈反彈。

但是,無論衝突如何激烈,美菲軍事安全關係呈現急劇不穩的主因並非是雙方的戰略利益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而是受到了各自國內政治的限制。特別是對美國而言,自冷戰至今,這種國內政治危及與戰略盟友關係的例子更是屢見不鮮。事實上,無論是在獨裁政府還是民主政治之下,美菲關係都經歷過多次類似波折,但是從未動搖過美菲同盟關係的實質。

掃毒運動

需要特彆強調的是,即使杜特爾特真的兌現了「讓美軍離開菲律賓」的狠話,也並不代表美菲同盟的終結,這是因為美國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和海外基地與美菲的軍事同盟分屬兩個不同的條約。前者源起于于1947年美菲簽訂的《軍事基地協定》(Military Bases Agreement),後者則是基於1951年的《共同防禦條約》(Mutual Defense Treaty)。在1992年,就曾經因為菲國內民族主義和反美情緒高漲而拒絕延續到期的《軍事基地協定》,導致美軍撤出菲律賓,但是雙方的同盟條約仍然持續有效。

當前美軍在菲律賓的活動,則是基於分別在1998年和2014年簽署的兩項關於雙邊軍事合作的協定。因此,即使杜特爾特真的廢止2014年的《強化防衛合作協定》(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雙方依然是擁有共同防禦義務的盟友關係。而軍事盟友則始終是主權國家體系中兩國所能擁有的最高程度的互信和合作關係。

菲律賓掃毒運動

雖然杜特爾特和白宮的關係持續緊張,但是兩國民眾和兩國官僚部門和軍隊之間的聯繫卻依然牢固。在社會層面,根據2015年的皮尤民調,菲律賓民眾對美國的好感度高達92%,同時菲律賓移民還占美國總移民人數的4.5%;在經濟聯繫方面,美菲的雙邊貿易額自1980年以來每年都超過200億美元,同時美國對菲律賓的政府直接投資和年度遊客數量也遠遠高於中國。此外,在冷戰後菲律賓一直希望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軍費開支逐年增長。杜特爾特的日本之行,同樣帶回了來自日本的海空武器裝備。在這種牢固的雙邊基礎下,很難想像杜特爾特就有意願和能力改變美菲關係的軍事同盟實質。事實上,菲方對《共同防衛條約》的主要不滿,在於美國沒有在條約中承諾其適用於那些菲律賓聲稱擁有主權的島嶼。可以說,與其說菲律賓真的不需要美國,不如說是認為美國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

因此,杜特爾特的外交政策雖然顯示出了極強的靈活性和變化性,但很可能只是策略調整,不會改變美菲關係的性質,同樣菲律賓的社會基礎恐怕也不支持實質性的改變。

杜特爾特訪日

由民族主義情緒驅動的外交政策缺乏穩定性

其次,針對第二個問題,可以看到驅動杜特爾特外交調整的主要動因始終是追求「中等強國」地位的民族主義情緒。雖然杜特爾特本人很可能是一個冷靜地遊走於中美日等大國之間,試圖通過「多重外交」來獲取最大籌碼的現實主義者。但是其之所以能夠與仍然存在領土爭議的中國突然接近的原因仍然是煽動起了菲國內與美國的對抗意識,讓部分民眾對於美國對菲國內政策的批評、對美國在菲境內的軍事存在「突然」間感到非常不滿,進而使得中菲接觸變得不那麼突兀。從這一點上來說,杜特爾特可能確實是在特定的政治環境下選擇了一條能夠有利於推進自身國內禁毒政策的理性道路,但是客觀上卻進一步放大和利用了菲律賓的民族主義情緒,而正是這種情緒使得美國的安全價值和中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2626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