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10月21號剛結束訪華行程,10月25日又開始了為期三天的訪日行程。杜特爾特總統訪華期間,兩國多個部門共計簽訂了13項諒解備忘錄,包括經濟、動植物檢疫、農業、旅遊、產能合作等,共計簽訂了價值135億美元的協定;而出訪日本,安倍政府承諾將向杜特爾特家鄉棉蘭老島提供50億日圓貸款,援助當地的農業開發,另外,日方還計劃向菲律賓在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海上巡邏船、租借TC90訓練機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援助。
相比於在中國期間的謹言慎行,杜特爾特在日本頗有出位言論,以至於《日本經濟新聞》質疑其不斷地「信口開河」。但無論如何杜特爾特總統是否「信口開河」,他在中、日兩國之間左右逢源,收穫頗豐,倒是個不爭的事實。

一、杜特爾特到中國,是「假離婚騙貸」嗎?
老杜從中國滿載而歸,帶走了中國政府的不少期待,但並沒有帶走中國人民無條件的信任。網絡上,一則「杜特爾特與美國假離婚,騙取中國貸款「的段子,迅速走紅。特別是此番出訪日本,更是讓不少本身對老杜持懷疑態度的網民高度警惕,擔心老杜拿了中國的好處之後翻臉不認人,對華立場產生變化。
老杜作為一個民選政治家,他的言行肯定有 「作秀」的成份,對其不可不信,不可全信。那麼,老杜是否可能會像段子中所說的那樣「為騙貸與美國假離婚」呢?這個倒無需多心,原因如下:

1、美、菲之間這種國與國的關係,與「夫妻」關係沒有可比性,因為夫妻關係涉及到一系列人身權和財產權問題,如子女撫養權和共同財產,而且婚姻關係具有排他性,如果以此類比,不知國與國之間開放的合作關係,會構成國際上多少「重婚罪」?
2、中國與菲律賓實現良好互動的前提,是管控好分歧。當前中國與菲律賓最大的分歧,就是「南海問題」,有人指出老杜在日本表態南海問題必須通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解決的說法,是要翻「南海仲裁案」的燒餅,其實不然,中菲南海爭議的核心問題是要強調雙邊解決機制,只要堅持這一點,沒有第三方介入,中菲雙方沒什麼不可以談的;至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菲兩國都是該條約的締約國,適用《公約》本身沒有問題,不能把適用《公約》與承認所謂「南海仲裁裁定書」等同起來。
3、中菲雙方合作的基礎是「互惠互利」,中國從未要求菲律賓跟美國「離婚」,更不會以此當作雙方合作的前提條件。杜特爾特在多個場合炮轟美國,是菲律賓領導人自身的態度,應該是基於菲律賓當前內政外交所作出的表態,與中國無關。
4、如果菲律賓要反悔賴帳,我們有一系列的反制手段,比如說繼續種島,比如說限制或中斷貿易。國際交往,合作有合作的機制,對抗有對抗的手段,這樣的大國,才令人信服。
段子畢竟是段子,逗個樂子可以,當不得真的。

二、日本人眼中的杜特爾特,是「逐利派」,還是「戰略家」?
老杜出訪日本期間的表態,總的基調是親日、親華、反美。他24日在接受NHK電視台採訪時表示:「我是為了增強兩國間的紐帶關係來到日本的。菲律賓希望和日本繼續保持兄弟一般的溫暖關係」。因此,對於日本「兄弟」的援助,老杜當然不會和跟錢過不去,照單全收,統統笑納;對於日本在南海問題的挑唆,老杜裝聾作啞,表示「現在不是討論南海問題的時候」;對於安倍極力強調美國對於亞太安全穩定的重要性,苦口婆心勸說杜特爾特修復美菲關係,老杜當面沒有直接反駁,會後卻公開表示,希望美國軍隊2年內撤出菲律賓,如果有需要將廢除美菲之間的防衛合作協議。
其實,老杜在訪問日本期間的言論,不僅日本人關心,中國和美國人也都關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新聞發布會上答記者問時表示,與杜特爾特總統在訪日期間的言論,與其在中國期間的表態總體是相符的。而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7日稱,反覆無常的杜特爾特和前景不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已成為威脅美國總統歐巴馬「重返亞太」戰略的兩大攔路石。

應該說,老杜在日本的發揮,基本上是「本色出演」,嬉笑怒罵,皆是文章。不少日本人表示老杜同志套路深,看不懂,因此對他也出現了截然不同的評價,有人認為他是「將中美放在天平兩端權衡的戰略家」,也有人認為他是「對會晤對象和顏悅色的實利主義者」。
老杜是「實利主義者」這一點,應該是不用懷疑的。對於一名日本記者提出的「中日之間你更喜歡哪一個」問題,他的回答是:「中日之間我喜歡菲律賓多一點」。不過,日本人把「戰略家」這個極高的評價,用在這麼一個看上去「口無遮攔」的國外政治家身上,是否也能說明一些什麼問題呢?

三、杜特爾特的「套路」,可能不是一般的深。
對比老杜訪華和訪日行程,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老杜訪華一共4天,和中國領導人主要談了4個方面的問題;接下來訪日3天,和日本領導人主要談了3個方面的問題,也就是老杜出訪期間平均每天和對方討論1個話題。和中國討論的4個話題分別是:1、關於對菲律賓的經濟援助與投資合作問題;2、南海問題;3、亞太安全穩定及美菲關係問題;4、打擊販毒問題。而在日本討論的問題,恰好就是和中國討論的前3個問題,而第4個問題,由於涉及敏感的人權和內政問題,日本選擇避而不談。
從成果上看,與中國討論的4個問題中,雙方在3個問題方面達成高度共識,對於最為棘手的南海問題,也達成了一定程度的諒解,加上「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美好願景,中、菲兩國應該是皆大歡喜的結果;而與日本談的3個問題,除了經濟支援比較順利之外 ,其他2個問題似乎都沒達成什麼共識。照理,日本人應該對此極度失望才是,但好像日本人對老杜,還是挺客氣的。

客觀而論,老杜關於南海問題的表態,確實是讓日本人失望了。近年來,日本人不斷刺激中國,其中最根本的意圖,還是希望通過「渲染中國威脅論」,藉機修改憲法擺脫美國的控制,是一場「苦肉計」,在現代化的戰爭條件下,與中國正面開戰絕不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日本不希望中國要過於強大,如果進一步站在日本右翼的立場,中國真要開戰的話,最理想的戰場是台海,因為中國人打中國人,內耗會很持久;其次是南海,戰場大,消耗就大,離日本還遠;再就是黃海,當年日本戰後能夠迅速崛起,和韓戰關係巨大;至於東海,擦槍走火的事件或許會發生,但重大戰爭的風險日本是嚴格管控的。 所以,我們看到,這幾年,在中國和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爭端,背後都少不了日本人的身影,比如我國台灣地區民進黨背後最大的支持力量就是日本,比如炮製南海仲裁協定挑起中菲矛盾,比如在韓國同意薩德部署時與韓國就慰安婦歷史問題達成和解。本來,菲律賓的阿基諾三世都快被帶到溝里去了,不想半路殺出個杜特爾特,南海問題風向突變。現在,日本寄予厚望的,只能是台灣地區的蔡英文和韓國的朴槿惠了。
真正值得觀察的,是日本人對美菲關係的態度!這幾天國內網絡媒體上充斥著諸如《杜特爾特訪日三天批美三次 言論讓日方感到頭痛》這類文章,其實犯了一個普遍的錯誤,就是習慣於站在自身的立場去觀察對方,這就很難避免先入為主誤區,甚至出現一廂情願的臆測。為什麼老杜三次批美,日本就要頭痛?如果日本真會感到頭痛,作為菲律賓的「金主」,在老杜訪日本期間請其「口下留情」,應該不是難事。而老杜在日三天,每天批美國一次,難道沒有「蹊蹺」嗎? 其實深入想一想,這並不奇怪,菲律賓和日本,在受制於美國這個問題上,何嘗不是同病相憐?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和平憲法》是美國人制訂的,但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的是,同一時期美國國會還通過菲律賓的《獨立宣言》,並由杜魯門總統宣布的。大家不妨腦補一下,如果美國的《獨立宣言》,也由英國議院通過,並由女王宣布,會是什麼樣的景象?

七十多年來,美國利用美日、美菲特殊關係,遙控操縱日本、菲律賓內政外交,日本和菲律賓民眾的不滿,不斷累積。因此,尋求「獨立自主」,恐怕絕不只是老杜的「菲國夢」,恐怕也是安倍的「日本夢」,只不過性格外露的老杜是「明獨」,而性格內斂的日本人是「暗獨」而已。不知道當老杜同志對美國人發表如下言論時:「不要把我們當成你們的狗。好像我是一條拴著鏈子的狗,你們扔出一塊麵包,扔到我夠不著的地方」,日本民眾聽了心中作何感想?
老杜在中、日兩國之間,能夠做到「左右逢源」,還是顯示出其政治智慧和表演天賦的,也告訴大家,只要找到切入點,朋友的敵人,也可以變成朋友,充分證明了「姜還是老的辣」這個道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2143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