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前,33歲的菲律賓籍船員阿內爾·巴爾貝羅認為自己要在索馬利亞度過餘生;一天前,巴爾貝羅以一頓終於「像樣的午餐」宣告了自己的新生。

四年半,1672天,與世隔絕,「活下來已是幸運!」在22日獲救當天,巴爾貝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借了一位聯合國工作人員的電話給家人報了平安,「終於等到這一天!」
時間回溯至2012年3月,阿曼籍台灣漁船「NAHAM3」遭索馬利亞海盜劫持,船上有包括巴爾貝羅在內的29名船員,其中有12名中國人。在劫持期間,有3名船員不幸身亡。
【沒錯,我們還吃老鼠,我們什麼都吃。】
在海上被劫持了一年多以後,因為沉船事故,剩餘的26名船員被轉移至距離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東北部400公里的一個小村莊。
「我們就住在森林裡,在樹下搭帳篷睡覺」,25日,巴爾貝羅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因為海盜警惕性比較高,每兩三個月,船員們就要背著帳篷轉移居所。
為了填飽肚子,船員們用繩子和樹幹編成了一個網,用來捕捉老鼠和鳥。「沒錯,我們還吃老鼠,我們什麼都吃。」
【我們會活著回家的】

巴爾貝羅回憶說,中國船員幾乎都不會說英語,他和另外一名也會少許中文的菲律賓船員就成為了幫助中國人和其他國籍船員進行溝通的「翻譯」。
疾病、飢餓、拷打、恐懼……回憶這四年半的日子,幾乎每個人都有過絕望輕生的念頭。「受不了」,「沒有辦法」,巴爾貝羅用中文說道。
但是,巴爾貝羅一直記得中國船員們曾經跟他說過,「我們需要你和其他人進行交流」。這句話給了他一種莫名的責任,也給了他堅持下去的動力。
「我們一直互相安慰對方,『我們會回家的,我們會回家的……』」
偶爾,船員們也會因瑣事而爭吵,但是絕大部分時間都很和睦。在巴爾貝羅看來,大家有著一個共同的信念,就是要「活著離開!」
【我能做的是保持沉默 因為他們還沒被釋放】

曾被劫持的美國記者麥可·斯科特·摩爾

在23日船員們抵達肯亞首都內羅畢當天,美國記者麥可·斯科特·摩爾也出現在機場,他一見到船員便抱頭痛哭。
原來,摩爾就是兩年前被世界各大媒體報道轉載被索馬利亞海盜釋放的主人公。
25日當天,摩爾告訴記者,他是被另一組海盜綁架帶至「NAHAM3」漁船,並與船員們共度了5個月時間。「當我得知船員獲救的消息,我就從柏林飛過來了,一定要見上他們一面。」
「這兩年以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沉默,」據摩爾介紹,此前他接受過很多媒體的採訪,但是從未披露過這5個月的經歷,「因為他們還沒被釋放。」
【每天,用對方的語言說「早上好」,這是一種儀式】

被解救船員們抵達肯亞首都內羅畢
回憶在船上被劫持的經歷,摩爾對中國船員表達更多的是感激。
記得摩爾剛被綁至船上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解決伙食,是兩名中國船員給他拿來了碗,並教會他如何使用船上的廚房用具。也就是在那一刻,摩爾感到自己成為了他們中的一員,也暫時忘記了頭部被海盜用來福槍拷打的疼痛。
「一位叫文冷彬(音)的中國人跟我說,等有一天我回到美國後,記得告訴美國人,中國人是好樣的。」
摩爾還感激中國船員們送給他許多筆記本,讓他可以用文字記錄這段經歷,「但是很可惜,這些筆記本都被海盜沒收了。」

在摩爾看來,被劫持的那段日子,最具挑戰的其實不是面對海盜們偶爾拷打的恐懼,而是對未來充滿未知的等待。
「每一天,我都和一位中國人互相用對方的語言問候『早上好』,這像是一種儀式,可以讓我們充滿希望。」
記者當天採訪結束後,巴爾貝羅和其他菲律賓籍的船員們一同乘車從酒店前往菲律賓駐肯亞大使館。


10月24日,獲救船員(戴帽子者)抵達肯亞首都內羅畢的肯雅塔國際機場,準備搭乘航班回國。(新華社記者孫瑞博攝)
臨別時,巴爾貝羅告訴記者,他會想念他的中國朋友,希望可以保持聯繫。
「終於回家了!」巴爾貝羅說。
責任編輯:corazheng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