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理連夜電聯美高官,辦什麼大事?

10月23日晚,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應約與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通話,就中美經濟關係有關問題交換了意見。這條新聞很短,只有數十字,通話內容就是「有關問題」。
汪洋與雅各布·盧通電話,並不只這一次,每次聊的話題也都不一樣。今年的8月19日,二人電聯聊起了「中美經濟關係及雙方共同關注的問題」;6月26日,雙方也通了電話,討論的主題是「當前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和二十國集團(G20)有關財經議題」;5月16日,二人則聊了聊「中美經濟關係和第八輪中美經濟對話準備工作等」,這個話題和再之前3月23日的通話主題一樣;2月2日傍晚二人則進行過一次關於維穩匯率的通話。
長安街知事APP發現,作為中國和美國分管經濟領域的高層領導,汪洋和雅各布·盧每年都保持高頻度的聯絡,僅通電話一項2013年3次,2014年4次,2015年6次。
雅各布·盧與汪洋
有的小夥伴會問,經濟問題專業性強、千頭萬緒,是打幾分鐘電話就能說透的麼?事實上,重大經濟合作向來很難一步到位,此前合作方高層出面溝通預熱就顯得尤為必要。6月6日開始的第八輪中美經濟對話前,汪洋和雅各布·盧就針對這一事務通了兩次電話。事實證明,通話是行之有效的:中美雙邊合作、應對地區和全球性挑戰、氣候變化和能源合作和雙邊能源、環境、科技對話上的四個方面,中美共取得了60多項成果。
當前,美國大選展開了激烈角逐,無論誰當選新總統,勢必給中美經濟關係帶來新的變化。此前,中美經濟領域的一大核心問題在於西方國家區域性的投資協定是否會給中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而中美經濟往來能否進一步打破貿易保護主義也是全球關注的話題。雅各布·盧近日還表示,歐巴馬政府將盡力在本屆任期內完成《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不過很多人認為其困難不小。形勢在變,必然就要跟上形勢。中美兩國高層在這一特別的時間節點「電話」互動,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把握形勢的過程。
鑒於中美的大國地位,兩國高層的通話相比其他國家更為普遍,其中經濟話題最為常見。今年1月18日,中財辦主任劉鶴與雅各布·盧就中國匯率政策的問題通了電話,並討論了「市場政策方面展開透明溝通」重要性。
作為外事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政要們之間通電話是很有講究的,一般來說會涉及三類事務,第一類是禮節性的祝賀,第二類是處理重要事件和突發事件,第三類是推動項目落地。作為世界最大的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中國和美國高層在經濟領域的對話,顯然對推動進一步合作意義重大。
相比於經濟問題,軍事和外交更具有事件性和突發性。一旦問題棘手,通電話則是表達態度最快捷、最高效的方式。今年1月20日上午,中央軍委委員、海軍司令員吳勝利應約與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約翰·理察森視頻通話,直言「我們在南沙島礁建設必要的防禦措施並不是軍事化」;5月12日,中央軍委委員、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房峰輝與美軍參聯會主席視頻通話,雙方就兩國兩軍關係、地區安全形勢等重大議題深入坦誠地交換了意見;7月6日,外交部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克里通電話,表示「中國依法不參與、不接受南海仲裁,南海仲裁這場鬧劇該收場了」。在和美方的通話中,中方高層義正言辭,亮出了中國的鮮明態度,對於管控分歧起到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政要通話不代表個人,而是代表各自的國家利益。通常情況下,通話之前,兩國外交部門要經過充分的溝通協商,並在通話時為政要準備好談話要點。在電話之外,雙方早已開展了大量幕後工作,有時甚至是一場外交博弈。中美高層保持如此密切的熱線聯絡,正是中美利益聯繫日益緊密的表現,是雙方建設互相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的真實寫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1638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