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國軍政府委任的委員會提議這一罰款,稱英拉執政期間的大米補貼計劃給國家造成損失幾十億美元。
有媒體報道稱,10億美元的罰款相當於大米補貼計劃損失金額的約20%。
英拉·西那瓦是泰國首任女總理,於2014年5月被法庭宣判違憲,被迫下台。
據報道,在大米收購計劃中,政府以高於市場一倍的價格從農民手中收購大米。

批評者稱此舉主要出於英拉家族拉攏人心的政治動機。英拉對此表示否認,稱該計劃可以使長期被忽略的東部和北部地區的大量窮苦農民受益。
然而因國際稻米價格大幅下降,同時鄰國大米競爭力加強,泰國大米不再受歡迎,出口量直降。該計劃導致了泰國的大米出口量下降了40%。
英拉是泰國前總理他信·西那瓦的妹妹。2006年泰國發生政變,他信下台,自此流亡海外。
不過西那瓦家族於泰國仍深具影響力,親他信政黨自2001年起的選舉都贏得勝利。
泰國大米聞名於世,最近一則讓人感到泰國大米「金貴」的新聞是:因為出台利用政府補貼囤積大米的計劃,泰國前總理英拉(Yingluck Chinnawat)被罰約10億美元。

據澳大利亞ABC新聞報道,本周五英拉表示,在將她趕下台後,泰國軍政府下令扣押她的財產,並罰款350億泰銖(以1:0.028匯率摺合將近10億美元),理由是她執政期間補貼稻農囤積大米的計劃被指造成幾十億美元損失,此命令「不正確、不公正。」
英拉的上述計劃要追溯到2011年。當時泰國是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國,約占全球30%的市場份額。英拉在那年7月舉行大選前提出此計劃,最終成功當選,成為泰國首任女總理。

根據此計劃,泰國政府以比全球市場價格高50%的收購價向稻農購買大米,然後囤積起來。理論上,大米的市場價格會因供應減少而走高,然後政府再在高位出售收購的大米。
可事態發展並未如英拉政府所願。由於印度和越南等其他主要大米出口國趁泰國收儲大米之機大量增加供應,國際米價不漲反跌。該計劃導致泰國大米出口量下降40%,加之儲存大米不善,泰國政府的損失預計高達40至170億美元。

2014年下台後,英拉因此大米補貼計劃遭到指控,罪名是玩忽職守。批評者稱此高補貼計劃主要出於英拉家族拉攏人心的政治動機。
現在距英拉推出大米補貼計劃已有五年,泰國已經落在印度之後,成為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國。除了起訴英拉及其內閣高官,泰國軍政府目前還在調查與該計劃有關的850起受賄案。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