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終於意識到了拒絕中國投資的代價。

據道瓊斯消息,新南威爾斯州政府周四表示,同意將澳大利亞最大電力網絡Ausgrid租給本國的IFM Investors和AustralianSuper,在一份為期99年的租賃合同中後兩者占50.4%的股權。
此前該國政府出於國家安全考慮,阻止了來自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和香港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長期租用Ausgrid的單獨競購提議。Ausgrid負責為雪梨及周邊地區170萬戶家庭和企業提供電力。

彭博社指出,在這樁交易中,整個公司包括債務在內的估價約為208億澳元。而此前中國國家電網對該公司資產的估價據稱約為251億澳元。
這一差距顯示出,澳大利亞政府僅限本地買家控制敏感基建設施,以及公眾排斥海外投資,特別是中國國企投資的代價。同時,這筆交易也讓人們對澳大利亞的開放性和審查制度提出了疑問。
雪梨大學商學院研究中國在澳投資的教授Hans Hendrischke對彭博社表示,這筆交易「本可以做得更好,這可能使政府損失了一大筆錢」。
AustralianSuper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養老基金,IFM Investors則是該國基建資產的最大管理機構。IFM執行長Brett Himbury稱,雙方同意支付Ausgrid調整後資產基值的1.4倍。知情人士稱,中國國家電網願意支付該基值的1.7倍。州政府公告顯示,2016財年澳洲電網調整後的資產基值為147.5億澳元。

澳大利亞財政部長莫爾森
過去兩年,澳大利亞政府加緊了對外國投資的審查,稱此舉是出於「國家利益」和「安全擔憂」方面的考慮。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的成員中甚至還包括一名前情報機構負責人。
但這一行為引發了外國投資者的困惑,中國政府也呼籲澳大利亞要「公開透明」、「避免歧視」。
澳大利亞副總理喬伊斯(Barnaby Joyce)否認該國正在實施「保護主義」,稱在允許外國人投資國內資產方面,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國家」。但他也補充說,政府有權選擇說不。
喬伊斯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政府不會不經思索地將海外國有企業對澳大利亞資產的投標排除在外,但會更加謹慎,「我們相信私營企業,這意味著是個人擁有資產,而不是政府。」

從歷史上來看,海外投資一直是澳大利亞經濟增長的一大動力,政府過去也很少公開拒絕海外投標。但自從2013年自由黨-國家黨聯盟(Liberal-National coalition)上台後,該國便加緊了投資審查,並駁回了三項重大交易,其中包括美國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對澳大利亞農業公司GrainCorps的收購提議。
國家黨領袖喬伊斯在農村地區有著非常強的支持基礎,而且一直主張在農業領域推行嚴厲的海外投資新規。此前,中國民企上海鵬欣集團牽頭的財團欲收購澳大利亞畜牧企業Kidman,喬伊斯就曾在政府駁回之前公開發言表示擔憂。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