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贏了84億美元大官司 美國能善罷甘休?

韓英倫| 2017-04-30| 檢舉

美方採取的13項反傾銷措施涉及中國對美出口的油井管、太陽能電池、暖水蝦等產品。

【僑報網綜合訊】中國三年前針對美國反傾銷的起訴終於被判勝訴,但美國仍在不斷的向中國提起貿易訴訟。

當地時間10月19日,世貿組織(WTO)公布其爭端解決機構的專家組審查報告,支持中國主要訴訟請求,裁定美國13項反傾銷措施違反世貿規則。

報告認定,在目標傾銷(針對特定類型產品傾銷認定和傾銷幅度計算)、分別稅率(歧視性的拒絕給予中國出口企業分別稅率)等做法方面,美國對華發起的反傾銷措施違反世貿規則。

世貿組織同時也駁回了中國的部分訴訟請求,中美任何一方均可在裁決作出後的60天內進行上訴。

中國商務部對此裁決表示歡迎,並透露中方目前正在評估專家組報告,並將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做好後續工作。

上述反傾銷訴訟始於2013年12月3日,據中國商務部數據,本案涉及機電、輕工、五礦等多個產業,年出口金額約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65億),涉及中方重大貿易利益。

中國商務部的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打包」起訴美國反傾銷時,中國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主動起訴案件12件,除輪胎特保案外,其餘11件都取得勝訴。

在全球經濟依舊低迷的大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針對他國產品的反傾銷調查此起彼伏。而作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中國是也是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

這其中,美國就是最熱衷向中國提出貿易訴訟的國家,從稀土、到到鋼鐵,甚至是肉雞,光是歐巴馬任內這些年,美國已經向中國提起過13次訴訟。次數超過以往任何一屆美國政府。

就在上周四,美國貿易代表弗羅曼宣布,美國政府已提請WTO爭端解決機構設立專家組,審查中國對銻、鉻、鈷、銅、石墨、銦、鉛、氧化鎂、滑石、鉭和錫等11種原材料的出口限制措施,包括出口關稅和出口配額。

美國為什麼這麼熱衷於給自己的第一大貿易進口國中國找麻煩?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美國政府之所以會採取這一行動,一方面是受政治因素驅動,另一方面是希望爭取國會在明年1月歐巴馬離任前批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這是美國20多年來談判達成的規模最大的貿易協議。

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取得「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

其實,截止今年的12月11日,中國已經加入WTO15周年。按照《中國加入WTO議定書》規定,WTO成員方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的相關條款將於12月11日結束,這意味著此後中國將獲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即便如此,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除全球已有的80多個經濟體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包括俄羅斯、巴西、瑞士、澳大利亞、紐西蘭、北歐、英國以及荷蘭在內的國家也都支持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而美國和歐盟作為反傾銷主要發起國,一直在反對中國取得該地位。

簡單來說,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歐盟和美國會失去反傾銷的籌碼。中國在三個方面都受其牽制:

第一,它導致中國的出口企業在對外反傾銷應訴中處於極為不利的地位,並成為中國企業敗訴的主要原因。

其二,中國企業難以勝訴,客觀上又進一步刺激某些WTO成員對中國的產品提起更多的反傾銷申訴,同時打擊了中國企業應訴的積極性,形成惡性循環。在中國方面的持續交涉和抗議下,相關國家對中國做出一些讓步,但總體效果仍然不理想。

其三,非市場經濟地位否認中國建設市場經濟的成果和現狀,影響中國的國際形象。

如今歐巴馬即將卸任,他的繼任者態度如何呢?遺憾的是,恐怕更糟。

從已經結束的三次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來看,川普和希拉蕊都愛拿中美經貿關係說事。川普指責中國搶走了美國人的工作;中美貿易逆差巨大;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而希拉蕊對中國的指責卻具體而尖銳,她反對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117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