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一年工作187天休178天,經濟奇蹟怎麼來的?

德國人一年工作187天休178天,經濟奇蹟怎麼來的?

德國一個家庭生育7個孩子是怎麼養育的?

專注德國現代化問題研究的武漢大學教授李工真在武漢大學珞珈論壇上講述了德國的經濟奇蹟, 深入分析了為什麼德國沒有被高福利拖垮。

我們來看看德國的福利制度是怎麼搞的。

禁止節假日休息日上班

第一是改善受福利者的地位, 首先, 在勞動保護政策方面, 國家法律嚴格規定, 禁止招收童工, 禁止讓18歲以下的青年工人上夜班, 禁止休息日和節假日上班。

德國人嚴格遵循節假日不上班的規定, 到了禮拜天,

連商店都關門了, 商店的服務員說, 我是人, 我也要休息, 要尊重我的人權。

德國人現在要的不是更多的收入, 而是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

生活的質量, 是由這個東西來決定的。 所以你看, 禁止在節假日休息日上班, 禁止讓孕婦在產前六週, 產後八週上班, 除每週休息兩天以外, 每個工人每年享受六週帶薪休假。

德國現在的情況是什麼, 一年工作187天, 休息178天。 給你算算看, 雙休日就102天, 然後再加四十幾天的帶薪假, 你看差不多就150天了。 還有二十幾天是什麼?聖誕節, 萬聖節, 復活節。 所以在德國, 每個人一年平均要休息178天。

當然, 德國人時間觀念也比較強, 比如說早上八點鐘打卡, 7點59分59秒把卡伸進去螢幕是黑的, 等到八點卡就變紅了。 在中國都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但是德國人做得出來。

當企業拖欠職工工資時, 一概由國家支付。 企業欠多少錢, 先給職工,

讓職工先回家, 然後這個事就變成了國家和這個違法企業之間的事。

然後就讓警察局、檢察院什麼的上。 他們成立了由工會、僱主協會和國家公務員代表各佔1/3的各級勞動局。

他們要負責向工人介紹勞動崗位, 提供職業諮詢, 促進職工教育, 組織進修和改行培訓, 在改行培訓期間, 勞動局要為進修和改行培訓的工人提供無息無償的補助、信貸、生活費。

夫妻分居要給補助

分居也要給補助, 老婆不在一個城市裡面, 為了去另一個城市讀進修學校跟老婆分居, 國家要給錢的。

還有你要探親, 路費都是勞動局要給你的。 還有你不想兩地分居, 讓老婆搬過來, 全家都搬過來, 連用車子把行李搬過來這些錢都是勞動局出的。

勞動局就要幹這個事兒。 一個工會鬥爭搞了100多年的社會民主黨, 世界上第一個工人政黨就出現在德國, 這就是德國100多年鬥出的成果。

到了1972年企業組織法又規定, 凡已超過五名僱員的私人企業, 就要組織企業工會。 凡是已經超過2000名僱員的企業, 就必須要建立企業監事會。

這個監事會要由勞資雙方等量的代表來組成, 這就是工人企業管理。 然後參與法還規定, 要設立與其他董事會成員具有平等地位的勞動經理。 就是工人推舉出一個代表, 他就是這個監事會的副主席。 沒有監事會代表的同意, 任何人都不得隨意任免這名勞動經理。 他的去留, 是由工人決定的, 不是由老闆決定的。

儘管我們說這種監事會的成立並不意味著工人當家做主, 但我們不難看到, 在這種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當中, 錄用解僱工人是由人事決定, 不再完全由企業家支配, 不是由資本家一個人來炒魷魚了, 而是必須要與這名工人代表協商來確定。

只能加工資不能減工資

在工人工資的變動上,

只能做出有利於工人的決定, 只能加工資, 不能減工資。 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減, 企業倒臺了都不能減。 最後一次工資, 如果企業破產的話, 就由國家來發給你, 必須要給, 這是沒辦法的事。

德國建立了一個全面的社會保障制度, 一張極其嚴密的社會保障網, 作為社會市場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建立起來。 它保障了聯邦共和國公民的生存, 並在他們面臨疾病、工傷事故、失業、殘疾、衰老以及死亡風險的時候, 提供了廣泛的社會保障, 從而使得聯邦德國成為戰後世界中最大的社會福利體系。

我們來看看失業保險方面, 凡在失業以前三年之內交過至少360天義務保險的工作者, 他只需繳納費用的一半, 即可領取失業保障金。 如果你是一個有孩子的父母的話, 如果你需要撫養子女, 你可以領取最後工資的68%。 如果要是你不養孩子, 就只能領取最後工資的63%。

但最多不能超過832天, 在這期間, 你無需納稅, 在2年零100天內你是可以不納稅的。 國家的勞動局及各地的勞動局有義務三次向你提供勞動崗位, 和你原來專業相關的, 你可以拒絕, 拒絕了之後他們可以不管你。 不管你之後就把你甩到另一個領域去。 凡無權享受失業保險金的失業者, 你可以領取最後工資的53%。

那麼在這個社會中可以生存下來的條件是什麼呢?你只要工作過三年, 繳過一年保險, 你就可以吃這個救助, 吃到死。

那當然我們要說, 你工作的時間越長, 你的最後一次工資的數額就越大, 你只幹三年可能你的工資的份額是一個比較基本的數字, 但是絕對餓不死你。 所以德國的很多女孩子就是大學畢業之後幹三年, 三年工作中交一年的保險費, 然後就嫁人, 嫁人之後老公養家, 但仍有失業保險救濟金, 一輩子是餓不死的。 所以德國沒有露宿街頭的人,

露宿街頭的都是外國人。

在工傷事故保險方面, 僱員無需繳納保險費, 一旦發生事故, 由保險機構負責提供全部賠償金。 一旦工傷事故, 手廢掉了, 老闆賠錢, 這一招厲害, 所以德國的機器為什麼那麼厲害, 如果機器太危險了, 老是發生工傷事故, 老闆賠不起, 還不如把這個錢省下來造機器。 增加安全性減少污染, 這樣多划算。 如果一天到晚賠錢, 老闆受不了。

所以為什麼德國會走到這一步, 它的環境保護非常好, 比如說我因為環境污染得了肺炎, 我是在工作期間得了肺炎, 那老闆就要負責任。

老是賠錢, 老闆受不了, 還不如消除這個污染。 這種經濟上的不划算, 就推動了老闆們想盡辦法去改進、去改良新機械, 減少污染和浪費, 淨化空氣。

他就用經濟懲罰把企業牽起來, 逼著你不斷地搞技術革新。

在醫療保險方面, 僱員只需繳納一半的保險費,

其配偶和子女均有權免費享受這個福利, 一人交保險全家吃。 當然你的子女是沒有工作的子女。 你的老婆肯定是跟著來, 不管她有工作還是沒工作, 只要你一人有保險全家都能有保險。

在養老保險方面, 這裡講的是正常養老金, 前面說的是傷殘養老金, 那個不正常。 凡年滿65週歲的男性和年滿60週歲的婦女, 只需有15年繳納過一半的保險費, 就等於七年的保險費, 就有權利享受正常養老金, 等於最後淨工資的2/3, 任何人都一樣, 總統、總理和小學校園幼兒園阿姨是一樣的, 每個人都是最後工資的2/3。

孩子生得越多補助越多

下面這一點更為驚人, 在鼓勵生育方面。 每一個有子女的家庭, 不管老公拿多少錢, 一概不管。 不管你的收入狀況如何, 你可以享受每個月為你第一個子女領取50歐元, 第二個子女開始就上升為100歐元, 老三就是250歐元, 老四是500歐元,

老五1000歐元, 老六2500歐元, 老七的時候就是5000歐元。 這個錢一直要支付到孩子年滿27週歲, 就是每個月要拿這些錢拿到27歲, 這就是德國的制度。

在德國, 你要做一個全職媽媽完全可以, 就自己養活自己, 就不停地生孩子。 但即使這樣, 德國人也不願意生, 他們用反向思維, 哪有那麼好的事, 肯定是個陷阱。 德國這個社會人們要追求的是更輕鬆的生活, 而不願意去把時間放在這些事情上。

所以在德國會看到兩種人, 一種人, 比如一對優雅夫妻牽著一條狗, 舒適地走;還有這種情況, 一個家庭出行, 爸爸手裡拽一個, 媽媽手裡抱一個, 老大推車裡推一個, 老二推車裡推一個, 還有一個孩子流著鼻涕抓著媽媽的裙子, 一家七口一起走。 德國要麼就一個不生, 要麼就一個大家庭。

在教育福利方面, 國家法律規定, 應該使所有的青年, 不管其出身和父母的收入如何, 都能夠得到適當的教育,中小學可以得到補助,大學生可以得到貸款,包括大學在內,整個教育體系都是免費的,德國實行免費的教育。

這個福利資助的規模我們再來看看,聯邦政府在這一方面的總支出從1949年的99億馬克,上升到1978年的3000億馬克。幾乎佔了當時國民GDP的30%,超過了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即等於社會福利保障制度每年對每人支出4838美元。1988年以後,這一方面的總支出一直維持在GDP的37%以上。德國終於成為了一個可以不要國防軍但萬萬不能沒有福利制度的國家。

所以我們看到,通過這張社會福利保障網,每一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公民,無論你出生於什麼樣的家庭,從搖籃到墳墓的一生中,在生老病死的問題上已經得到了國家法律的全面保護。

消除了在職者一旦喪失工作機會和超過工作年限以後經濟上無依無靠的困局。它為無依無靠的人,孤兒寡母在內的所有人,提供了一種合乎尊嚴的生活水準。

不僅符合1883年社會福利制度創建以來的所有,而且提供了更為寬廣的社會福利面和更高程度的福利水準。它通過規定各種保險、救助金額等級上的差別,使受惠者在職期間的工作努力狀況與隨之生效的社會保障權利的享受之間建立起一種緊密的聯繫。

它將全民免費教育納入到社會保障體系之內,使得這種體系具有了發展科學教育,培植生產力的功能。它的全面性、廣泛性、嚴密性成為有利於西方民主國家社會安定和生產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憑啥我們勞動給他們養懶漢

歐債危機,義大利、希臘、西班牙、葡萄牙他們的生產力沒有搞上去只有大力發展旅遊,這些國家地處地中海沿岸,氣候溫和,主要的產業就是搞旅遊,養了一支龐大的國家公務員隊伍,坐吃山空。

吃完了以後靠德國,這個,德國人很不願意。歐債危機等著德國來救,德國最近也經常發生罷工,意見鬧得比較大。德國人說,憑什麼我們勞動給他們養懶漢啊?不願意。

因為德國的經濟是一個非常健全的經濟,為什麼德國不受這個東西影響,就是因為德國的發展走向體系化。第一,不靠盲目的高速。第二,不玩金融衍生產品。第三,不靠旅遊。第四,不靠房地產。

那靠什麼?靠高端工業品生產製造和出口,還有武器。所以它的經濟被定義成世界上最健全的經濟。美國的經濟都沒有它健全。它不跟你玩虛的。所以德國這麼好的福利制度,沒有把德國搞垮。

聯邦德國的經濟奇蹟不僅在德意志經濟發展史上是史無前例的,而且它深刻地氛圍在所有社會領域中是顯而易見的。其中,比成就規模更令人驚訝的是,對競爭原則與社會公正原則的成功貫徹與履行。第一,競爭原則得到了全社會的承認。

德國曾經是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更早更快更徹底地實行壟斷化,這種自由放任形成的壟斷化,以及壟斷企業的自由放任化,導致的是一種盲目搶劫式的資本積累。

戰後的聯邦德國,競爭原則的廣泛貫徹反映出德意志社會風格上的可喜進步,這種風格,通過競爭帶來的成就,不僅全面滲入到了經濟關係當中,而且也滲入到了其他的社會領域。從此,聯邦德國人更偏愛的是市場而不是國家計畫,根據市場自己來做規定。

第二個問題,就是社會公正原則得到了貫徹。這個社會正在變成一個開放的社會,也就是變成一個職業地位和社會地位不再以等級和出身為標準的社會,而是由每一個人自己去創造的、並為社會所承認的成就所決定的社會。

對今天的德意志來說,權威和傳統美德對過去光環的回顧是很重要的,但更好的教育、更多的成就、更高的收入、更好的住房、更高檔的汽車、更為輕鬆的遠程旅行,帶來的遠比過去傳統美德的價值多。

今天德意志的年輕人,他們總是更少對權威、傳統美德等東西表示尊重,因為德國形成了一個對個性價值表示尊重的社會。而這個社會,是將個人的幸福立於所有其他東西之上的,人人都要追求自己的幸福。

第三點,克服了法西斯主義的現代化。在經歷了納粹統治的災難之後,後起者的優點在這裡十分明顯。

德意志社會今天是一個遠比法國、英國、義大利社會都更為穩定、更為發達、更為現代化的社會。富裕起來的人民大眾是不會轉而去擁護新納粹政治集團所希望的那種對個人自由權利進行剝奪的權力壟斷。貧窮和失敗,那才是納粹主義的滋生地,所以納粹主義想在這裡重新掌握政權是不可能的。

在這裡,不僅有富裕本身,更有對富裕的個性主義參與方式,才足以構成對新納粹的抵抗的源泉。要想把這個民族重新裝入納粹的集權主義獨裁的緊身衣中,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0829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