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選投票在即 華裔遭種族攻擊趨勢似加劇

曾洵真| 2016-10-16| 檢舉

核心提示:儘管早前播出一段被指控辱華的街頭訪問,在全美各界尤其是在美國華裔引發聲討,包括華裔記者更在節目中爆粗口反擊力爭,但美國各地討厭中國人的情緒似乎仍在蔓延。

參考消息網10月16日報道 境外媒體稱,對亞裔美國人而言,這無疑是個不同尋常的時刻:一篇有關他們中的一員遭到種族侮辱的文章醒目地刊登在美國《紐約時報》上,被成千上萬次分享、張貼和評論。

《紐約時報》網站10月10日刊登該報華裔記者兼編輯麥可·羅題為《一封公開信,致那位讓我們滾回中國的女士》的文章稱,麥可·羅和家人、朋友走在曼哈頓上東區,被一名女士辱罵:「滾回中國去!」

《紐約時報》10月11日報道又刊登麥可·羅另一篇題為《「滾回中國」?時報讀者講述曾遭遇的種族攻擊》的文章稱,麥可·羅被罵「滾回中國」事件經激起了許多經歷過種族歧視的亞裔美國人鬱結多年的情緒,也激發了他們想得到更廣泛認可的渴望。各個種族的讀者紛紛做出回應,尤其是亞裔美國人。他們帶來各自遭遇種族歧視的回憶,也帶來了對所謂美國大熔爐本質的反思。

許多《紐約時報》的美國亞裔讀者回憶了自己遭遇種族歧視的痛苦經歷。一名叫「melaniekdu」的網友寫道:「在我7歲的時候,我父親跟我解釋『chink』(支那佬)是什麼意思,因為鄰居在我們門前用噴漆寫了這個詞。(而我是韓國人)」

另一名網友「larryluk」說:「叔叔的車停在他的達拉斯家門口的車道上,被人塗上了『滾回中國去』幾個字。當時我八歲。經常哭。」

網友「CeFaan Kim」寫道:「在我去自己車的路上,一名白人女子走到我跟前說,『我討厭看到你們這種人從真正的美國人手裡搶工作。滾回屬於你們自己的國家。我們不需要二流老師在美國教育我們的年輕人。你們這種人必須滾回去,否則就要挨槍子兒。』是的。我身上也發生過這種事。我是一名美國公民,是一名經過認證的老師。這一切令人心痛,但卻是事實。種族歧視的確還存在……這一屆選舉似乎以某種方式將它不成比例地放大了。」

報道稱,有時候種族歧視是很隱晦的,比如問一個人到底來自哪裡,或是假惺惺地誇獎一個人的英語水平。這其中的隱含意思是亞裔美國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外國人,不是真正的美國人。

據台灣《蘋果日報》網站10月11日報道,麥可·羅是《紐約時報》都市版副主編,也是種族相關議題的編輯。其父母從台灣移民美國,麥可·羅於1976年在匹茲堡出生,1998年畢業於哈佛大學,之後曾為美聯社撰稿兩年,還曾任職於《新聞日報》及《洛杉磯時報》。2000年,麥可·羅因在中美議題上所做的優秀報道而獲獎。2003年至今,他在《紐約時報》工作了13年,帶領的記者團隊今年入圍3項普利茲獎。

即使如此,正如麥可·羅所說,和很多亞裔一樣,他們「算是人們口中的模範少數族裔」,但他「依然常常覺得自己像個外人」。

法國國際廣播公司網站10月11日刊登題為《美國有路人討厭中國人 華人精英也中槍》的報道稱,儘管早前播出一段被指控辱華的街頭訪問,在全美各界尤其是在美國華裔引發聲討,包括華裔記者更在節目中爆粗口反擊力爭,但美國各地「討厭中國人」的情緒似乎仍在蔓延。

美國著名的《紐約時報》華裔名記者和編輯麥可·羅在紐約街頭遭到一名婦女謾罵並呵斥他「滾回中國」。事件在美國輿論中發酵。連紐約市長白思豪也發文聲援:「羅,你是屬於這裡的。一個傲慢的女人代表不了紐約人或者美國人,對你的遭遇我深感抱歉。」

報道稱,麥可·羅的經歷並沒有在美國大選中引起反響波瀾。美國總統大選投票在即,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與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在全部意向競選候選人中民意支持領先。有評論分析,在美國的華人絕大部分人可能支持特朗普,而特朗普在競選中卻毫不掩飾用種族歧視以及指責外國移民獲取選民支持。

韓國快線旁的行人們。就是在這裡,一名女子向《紐約時報》都市版副主編麥可·羅和家人喊出帶有種族歧視的話語。 (圖片來源:美國《紐約時報》網站)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0510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