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一次大規模的撤資是為什麼呢?難道日本撤資自己不會損失嗎?當然不是!中國如此巨大的市場,當初日本為了進入中國市場可謂是費儘先機,先於其他國家占據了中國市場的領頭羊,但是現在日本卻要撤資了。
這次撤資對於雙方都會造成巨額的損失,日本也不例外,但是日本依然撤資,不要說什麼中國勞動成本增長了這樣的忽悠人的藉口。
這是一個實際問題,有人可能會以為外匯的不能自由兌匯是撤資時的大問題,其實這還是最後一個問題。日企一旦撤出中國市場,那麼中國將有幾百萬人面臨著失業。有得就有失,中國市場得到了日企的好處也變得更加依賴了,如此使得日企有恃無恐。而這次的「要挾」註定是無法善終的,中國經濟雖然會因為日企的撤資會有所影響,但中國肯定能夠挺過來的,每年中國的遊客去日本旅遊都將為日本的經濟提供了巨大的利益,日本這做法完全是「自取滅亡」。
那麼,日資真的要撤退了嗎?日本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遠超其他國家。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西方國家反應遲鈍,普遍不關注中國。日本企業率先對華投資,提供無息貸款、低息貸款,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的起步。這也成為日本人認為他們對中國友好的重要理由。實際上,日本企業也獲得的不錯的回報,在中國市場份額長期保持一枝獨秀。尤其在電器領域。假若日資真的大規模撤離了,中國經濟必然受損。
日本對華新增投資減少的同時,累計投資在增加,原因是在華日本企業所進行的利潤留保,就是說他們沒有把利潤拿回去或者全部拿回去,而是留在了中國作為再投資,這樣就形成了日本對華投資總額的增加。
上述增加額還是在相對穩定的美元或人民幣基礎上算出來的,如果使用匯率波動激烈的日元來計算,有時會得到更加驚人的結果。比如在2月份時按照那時很低的日元匯率來算,去年日本對華投資10685億日元,比前年增加了48.5%!也就是說,「日本企業在大規模撤資」子虛烏有。
從目前報道來看,日本企業家門似乎並未堅定地要求撤資,他們也在與中國政府討價還價。而北京應該也是有意挽留的。本人認為,學習日本的經驗,呼籲日本經濟界對中國的改革給予合作。換句話說,北京希望日企能夠留下,但不會對此作出過多讓步,日本的利益得失不及中國市場改革的重要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