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4月14日,美軍情報中心截獲一份日軍機密電報。這份電報使用的是最新密碼,日軍自詡為「根本無法破譯」。但情報截獲後不到六個小時,美軍就破譯了密碼,內容如下:日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將在4月18日視察布因基地。美軍根據情報,一舉將山本五十六擊斃在原始叢林裡。
美軍能夠破譯日軍新密碼,多虧擁有一批熟知日裔密碼的軍人。他們熟諳日文的語法習慣,並對日軍各作戰單位的無線電呼號爛熟於胸。整個戰爭期間,盟軍約有一千多名日裔情報軍人,為戰勝日本發揮了無法替代的作用。包括這些情報人員,美軍日裔士兵的出現,實際上費過一定周折。
1941年底,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政府將憤怒發泄於日裔美國人。在美軍服役的五千名日裔士兵被辭退,將近11萬日裔美國人,被送進「重新安置中心」,受到嚴密監控,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美國政府還宣布,日籍美國公民為「4C」人員(即「敵僑」),無權服兵役。
但隨著戰局發展,美軍對日偵察工作陷入困境,人才嚴重匱乏。於是經戰爭部特批,美軍開始秘密招募日裔美國人,訓練他們從事軍事情報翻譯工作,培訓合格後分派到太平洋戰爭前線。他們主要工作是:審訊日本戰俘、評估和翻譯繳獲的各種文件等,破譯具有戰略意義的情報。
後來,由於作戰部隊嚴重缺員,美國陸軍部廢除了「禁止日裔服役」的規定,開始大規模地徵召日裔士兵。如美軍第100獨立步兵營,就是一支完全由日裔組成的軍隊,屢屢作為突擊隊與德國精銳士兵作戰,是第一個進入羅馬城的盟軍部隊。日裔美軍第442步兵團,是二戰中美軍傷亡率最高的步兵團,也是美國陸軍歷史上獲得榮譽最多的團級部隊。
但美軍內部仍對日裔軍人存有歧視,不允許他們進入海軍基地,只能在附屬營地駐紮。在戰場上有些日裔士兵,也往往被誤以為是日本兵,差點被自己人打死。當戰爭結束後,他們回到故鄉時,發現在戰爭中的賣命表現也沒得到認可。許多退伍老兵找不到工作,他們的家甚至還經常被人放火燒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9454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