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東南亞出口從中國轉向美國 美重歸商品源頭

彭博新聞社網站10月6日發表了題為《對華出口下降,東南亞轉向美國》的報道,編譯如下:

多年來一直將中國視為增長源頭的東南亞國家正在將目光重新轉向太平洋彼岸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東協六大經濟體中有五個國家對美國的出口實現同比增長。與此同時,四個國家對中國的出口下降。

對美貿易額的增長是在世界製造業中心東亞的整體貿易收縮的背景下出現的。數據還顯示,美國正在重新成為亞洲商品的主要需求源頭。美國在2007年還是東協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但現在已經排在中國和日本之後,位列第三。

法國外貿銀行駐香港高級經濟學家阮純在電話中說:「美國是僅有的幾個需求仍在增長的地區之一。美國曾經是亞洲的增長引擎,後來被中國取代,現在它又回來了。」

美元升值也起到了助推作用,使得美國從亞洲進口的商品變得更加便宜,同時美國的消費支出也保持強勁。

新加坡聯昌國際私人銀行經濟學家宋誠煥說,今年第一季度,新加坡對美國的出口同比增長10%,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國對這個城市國家生產的醫藥產品的需求強勁。越南對美國的出口同期也增長了21%。

宋誠煥在電話中說:「越南的產品結構同美國的需求尤其對路,該國擁有大量廉價的消費產品,包括紡織品。」

對美貿易凸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重要性。這是一項包括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在內的12國自由貿易協定,將涵蓋全球貿易的40%。TPP是歐巴馬總統對亞洲經濟外交政策的核心,但美國國會是否批准這一協定仍存在疑問。

據世界銀行估計,到2030年,TPP將使其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提高1.1%。

今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長的年化季率為0.8%,遠不及中國6.7%的同比增幅。不過,美國在消費支出方面仍然占據優勢。IMF的數據顯示,美國去年進口的商品和服務總額為2.2萬億美元,而中國為1.6萬億美元。

資料圖片:今年一季度新加坡對美出口同比增長10%。圖為停靠在新加坡港口的貨櫃船。(法新社)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9317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