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伊卡洛斯 我們的宇宙被超級計算機所控制?這個假設不斷有論據支持,最關鍵的一點是愛因斯坦所忌憚的宇宙常數隻要稍微調整一個小數,那麼宇宙就全然不是現在這樣,別說人類了,連顆星球都不會有。不說整個宇宙,就拿太陽系來說,所有天體似乎都被精確計算好了,每隔11年,太陽磁場的兩極就會顛倒,導致太陽活動出現周期性峰值,而伴隨著這一循環,太陽、金星、地球和木星會連成一線。
針對這個問題,德國亥姆霍茲德勒斯登羅森多夫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三個星球的潮汐力可能直接影響α效應的振蕩,即決定了太陽磁場每22年循環一次。筆者在《太陽物理》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稱,雖然我們知道太陽磁場是ω效應和α效應的綜合,它產生了太陽磁場,但α效應的起源卻一直是個謎。
德勒斯登羅森多夫研究中心的一位物理學家弗蘭克-史蒂芬尼教授指出,正如處理地球問題一樣,磁場的建立依靠自我激發,可以說磁場是憑空產生的,導電等離子體的複雜運動作為其能源。
α-ω發電機遵守太陽磁場極性每11年反轉一次的循環規律,每次反轉都會導致太陽表面的黑斑(即太陽黑子)增多。有趣的是,太陽、金星、地球和木星還存在每11.07年就會連成一線。太陽循環和這三顆行星連成一線的循環周期相同,這會不會是一個巧合呢?廣為接受的一個理論是,ω效應源於差旋層,在該層內不同旋轉區聚集而產生了「環形磁場」。但關於α效應成因的論述少之又少,α效應利用環形磁場產生沿太陽經度方向分布的磁極效應。
根據共振原理,僅需少量能量時金星、地球和木星上的潮汐就可能影響α效應。α效應的振蕩大約每11年發生一次,太陽系四大行星連線每11.07年出現一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9180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