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華盛頓9月30日電(記者林小春)在國際社會多年的壓力下,美國政府將在美國東部時間10月1日把網際網路域名管理權正式移交給一家非營利性機構。這標誌著作為世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網際網路邁出走向全球共治的重要一步。
按計劃,美國商務部下屬機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將把網際網路域名管理權完全交給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兩者之間的授權管理合同在10月1日自然失效,不再續簽。ICANN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寫道:「這一管理權移交將幫助保證網際網路長期保持開放、可交互與穩定。」

ICANN是一家成立於1998年的非營利性國際組織,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目前,按照與美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的合同,該機構下屬的「網際網路數字分配機構」負責管理網際網路域名管理系統,涉及域名、數字資源和協議分配三個部分,美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對這個機構如何運行具有最終話語權。
長期以來,美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承諾將把「網際網路數字分配機構」的職能交給私有部門,但始終沒有明顯進展,直至2013年「斯諾登事件」曝光美國大範圍監控網際網路後,美國政府為平息國際社會的憤怒才決定加速移交進程。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為移交設定了有利於自身的前提條件,那就是不交給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或其他政府間機構,而是交給「全球網際網路多利益攸關社群」。今年8月,美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正式同意ICANN提交的移交方案。ICANN已設立一家叫「公共技術標識符」的非營利性公益組織,作為該機構的附屬機構接管「網際網路數字分配機構」的職能。

關於美國政府是否應當放棄對網際網路域名系統的控制,美國國內一直都有爭議。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和德克薩斯州聯邦參議員特德·克魯茲都明確表示反對放棄,並敦促國會採取行動,但他們的努力以失敗告終。

此外,對今後的網際網路管理,美國法律的控制也仍然存在。美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局長勞倫斯·施特里克林曾表示,ICANN會「一直並將繼續受到(美國)反壟斷法的制約」。交權方案也明確指出,這個機構的總部仍位於加州,必須遵守當地法律。
顯然,在網際網路域名管理權轉移的過程中,其適用法律是一個討論焦點。米勒指出,美國政府尤其是執法與行政機關對ICANN的影響確實在減小,但美國法律將繼續影響這一機構。他進一步解釋說,ICANN是一個國際機構,所以一旦有行為被認為製造或增加壟斷,將不僅可能受美國反壟斷法律調查,在中國或歐洲也同樣可能接受反壟斷法律調查。可見,美國「交權」邁出了網際網路全球共治的一步,但網際網路要真正擺脫美國的隱形控制,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諸多挑戰要面對。

關於ICANN的國際化改革,中國官方代表曾在國際場合表示,中國支持該機構的國際化改革,鼓勵中國網際網路社會組織、企業、研究機構積極參與該機構事務。與此同時,網際網路全球共治應堅持平等開放、多方參與、安全可信及合作共贏原則。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