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網上有一則尋人消息稱,9月15日,湖南常德7歲女孩中秋節在蘆荻山桑場社區附近走失。當地警方昨天通報,經查,嫌疑人為11歲男孩,2人在玩耍過程中產生口角,並發生肢體衝突,後將7歲女孩活活掐死。
網絡配圖
7歲女孩中秋節失蹤
貝貝的媽媽管女士稱,9月15日,剛上一年級的貝貝放假在家,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當天上午10點多,同社區11歲的男孩熊小傑(化名)來家裡找貝貝玩耍,兩人還一起看電視。半個多小時以後,兩人一起出去了。「之前,熊小傑從未來過我們家」,管女士稱。
管女士說,當天下午4點多,貝貝的奶奶做好飯,到熊家找貝貝,熊小傑說在在離他家不遠的時候,貝貝和他分開去找別的小朋友玩了,他自己回了家。熊家人也說他回家後在寫作業、吃飯。奶奶到貝貝平時常去的地方都找了一遍,沒有找到。鄰居、親戚也都幫忙尋找貝貝,直到當晚七八點鐘。
之後,貝貝家人到常德市武陵區蘆山派出所報案。當晚,常德微博、微信朋友圈都開始轉發貝貝走失的消息。警方開始在周邊走訪調查,並派出了警犬、無人機。
玩鬧惹怒男孩被掐死
23日,常德市武陵區公安分局通報稱,當天上午11時許,在桑場社區某地發現了貝貝的屍體,當日下午公安機關發現並控制了犯罪嫌疑人熊某某。
管女士說,貝貝是個很老實的孩子,平時被打也不會還手。23日,貝貝屍體被發現時,沒穿褲子,高度腐爛,手腳發黑。警方屍檢結果稱,沒有性侵行為,屬脖子被掐窒息死亡。家屬關於貝貝手腳發黑的質疑,警方說是曬黑的。
管女士轉述警方說法稱,當天,貝貝在熊小傑家一起看電視、玩鬧,貝貝打了熊小傑兩下,被惹怒後的熊小傑便把貝貝按在沙發上掐死,然後拖上三樓,扔到了鄰居家二樓露台上。「我們認為一個11歲的小孩不可能完成這一系列的事情」,管女士說。
管女士介紹,在貝貝失蹤的這段時間裡,熊小傑相當鎮定,照常去上學、出去玩耍。
管女士家人還質疑為何警方派出了無人機,卻沒有發現貝貝的屍體。管女士向公安機關提出要看當時無人機拍攝到的畫面,但被以沒有視頻為由拒絕。
警方否認有他人參與
9月23日,武陵警方發布通報後,微博、微信朋友圈開始傳播一種說法:貝貝被一個年僅11歲的男孩殺害,起因是兩個孩子打架,男孩將貝貝掐死,男孩的爺爺奶奶幫著火燒,並且開膛破肚毀屍滅跡。
一名辦案民警對記者表示,兇手確實是一名11歲的男孩,但網上其他說法不屬實,是謠言。
昨日,武陵區公安發布案情進展通報稱,經查,9月15日,嫌疑人熊某某與貝貝在玩耍過程中產生口角,並發生肢體衝突,後貝貝被掐死亡。根據公安機關調查、訊問和相關檢查,沒有微信圈傳播的各種恐怖情形,也沒有證據證明有其他人員參與此案。
連結:
孩子有打架鬥毆的情況,該怎麼辦?如何處理最好?
1、不要用成人的標準妄斷是非,使矛盾複雜化。
家長要明確一點,孩子之間的糾紛大多都沒有是與非。譬如,兩個孩子去草叢中找蝸牛,同時看見一隻大蝸牛,都想據為己有,一個說:「是我先看見的」,另一個說:「不對,是我先看見的!」就為這個,兩個孩子吵了起來,最後還動了手。那麼這件事到底誰對誰錯呢?根本無從說起!所以家長不要一上來就用成人的標準來判斷孩子之間糾紛的是與非,一下子就下結論說誰對誰錯,這是沒有必要的,而且還往往使小小的糾紛擴大化,複雜化。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2、小的爭執,家長儘可能不介入,不干涉。
孩子之間的爭執打鬧,只要不存在肉體傷害,家長儘可能不要介入,要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糾紛。其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小孩子打架根本不需要調解,他們自己一會兒就和好如初了,就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早把糾紛忘得一乾二淨了。而大人一旦介入,就變得複雜了,本來是小孩子之間的小摩擦,結果可能演變成兩家大人之間的矛盾,好好的一對小夥伴在雙方父母的壓力下倒成了仇人。這又何必呢?
如果是孩子主動向家長「告狀」,要求家長出面干預的話,家長也不要急於下結論,而要先問清情況,讓雙方都有講述理由的機會,然後對孩子加以引導,儘可能讓他們自己找出解決矛盾的方法。對於較小的孩子,或者根本沒必要解決的糾紛,家長可以提出一個新的話題或活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在新的協作中學會團結,從而忘卻矛盾,和好如初。
孩子的世界時很單純的,家長千萬不要把它人為地複雜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解決孩子之間糾紛的好辦法。
3、不要誤導孩子。
很多時候家長的態度會對孩子造成一種誤導,給孩子很不好的影響。例如有些家長鼓勵孩子打架時有「勇敢」,要敢於反戈一擊,甚至還教孩子打架的技巧。家長怕孩子受到傷害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是這樣誤導孩子,甚至傳授打架的竅門,無疑會助長孩子的暴力傾向。如果勒令孩子「以後不許和他玩」,這會讓孩子越來越不合群,變得越來越孤立,這不是愛護孩子,反而是害了孩子。
4.以平常心對待孩子之間的摩擦。孩子之間是很容易起摩擦的,這不值得大驚小怪,家長不要對此斤斤計較。在不是很嚴重的情況下最好不要插手進去。說不定這樣更有助於孩子間的友誼,促進彼此的了解,從而成為好朋友。
5、縱容和壓制都不可取。在處理孩子與孩子間的矛盾上,家長一定要注意方法,過於疼愛和過於嚴厲都是不可取的。因為對孩子的遷就與疼愛而去替他撐腰,很容易助長孩子的攻擊性,養成欺負弱小的習慣。而對孩子太嚴厲也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為,孩子也有自己的感受,如果他得不到發泄,很容易造成心理扭曲。不僅傷害他們的自尊心,還讓孩子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變得膽小懦弱,損傷他的人格,導致他遇事不能自己處理。所以,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注意把握一個度,讓孩子的生理與心理都能健康地成長。
6、與老師及時交流,及時溝通。對孩子要進行全面了解,了解他在校的生活、學XI狀態,了解事件的真實情況,了解自己孩子的對與錯。要常與孩子的班主任保持聯繫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7789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