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蕊能否穿過「健康門」走進「白宮門」?這段時間,幾乎全世界都為她操著心。
9月5日,來自英國《快報》的一則聳人聽聞的報道《希拉蕊·柯林頓就剩一年活命了》,讓美國政壇風起雲湧。
公眾印象中的希拉蕊強硬果敢、精力充沛、意志頑強,又不失風趣幽默,而隨著媒體一系列影像資料及身體分析報告的曝光,被外界揣測最高頻的幾類疾病,也走進了公眾視野,包括帕金森、血管性痴呆、癲癇、肺炎……
人們不禁要問:這位說一不二的鐵娘子,是否真的被疾病擊倒了?
傳得最多的:
突然發作似癲癇
在所有質疑的聲音里,癲癇是被提及最多的一個,恐怕也是希拉蕊最難以啟齒的一個。畢竟癲癇是種腦部疾病,對於日理萬機的總統而言,腦袋意義重大。
今年6月的一則受訪視頻中,希拉蕊在記者的包圍下,神采飛揚,侃侃而談,當談到歐巴馬願意為其「背書」的話題時,她臉上突然出現了不自然的「痙攣」,不斷眨眼,頭前後多次搖動,似乎不受控制。
隨後,神經學家Daniel Kasssiciehh接受了美國布拉巴特新聞網(Breitbart News)的採訪,他推測,希拉蕊可能患有輕微的癲癇,「這可能是由於腦血栓併發症引起的」。美國伊利諾大學醫學院臨床副教授王明濤則在自己的個人博客上梳理了希拉蕊不同時期的幾段視頻,懷疑其「要麼是頸部肌張力障礙,要麼是癲癇局部發作」。
儘管質疑聲不斷,8月22日,希拉蕊參加某脫口秀節目錄製時還用行動回擊了這些傳聞——現場徒手開了一罐罐頭,展示了自己的「不減當年」的手勁兒。
不過,僅憑一小段視頻就斷定希拉蕊患有癲癇是不夠嚴謹的。陝西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李銳介紹,很多情況也可以引起面部的不自主痙攣,而且即使是癲癇患者,控制得很好,癲癇不發作的時候可以表現完全正常。用「徒手開罐頭」來證明沒有患癲癇是可笑的。
癲癇是人腦中神經細胞異常放電造成的發作性的功能障礙。幾乎所有能夠影響到大腦功能或結構的因素都可能誘發癲癇。李銳主任解釋,不光是腦血栓,腦外傷,神經細胞的壞死和退變,或者腦中長了腫瘤,有過腦出血等等,都有可能引起癲癇症狀。
從這個角度看來,如果希拉蕊確實因為2012年的腦震盪而患有顱內靜脈血栓的話,那麼她在視頻中疑似癲癇的表現就有了一定的基礎。
退一步講,假如希拉蕊的確患有癲癇,可分析下她是哪種情況。「像希拉蕊那種疑似癲癇的發作,發作時依然神志清醒,語言依然正確流暢,有可能是部分性癲癇的發作形式。」儘管如此,李銳主任也強調,癲癇的診斷非常嚴肅。確診癲癇最有力的依據是癲癇臨床發作的特徵:至少有多次發作,且發作時有相似的發作表現,再加上有影像學檢查和腦電圖的異常,才能確診癲癇。
其實,癲癇發作的形式多種多樣,大家最熟悉的癲癇發作型式被俗稱為「羊羔瘋」的大發作,症狀可比希拉蕊的情況嚴重得多:一開始人是全身痙攣,頸部強直,上肢痙攣屈曲,下肢伸直,意識喪失。幾秒鐘後,就開始抽搐。抽搐過程中,可能會咬破舌頭,喉嚨里發出異常的聲音,這是由於肌肉在抽搐的過程中,肺里的氣體被擠壓出來發出的聲音,像羊叫的聲音一樣,因此叫「羊羔瘋」,抽搐一段時間,病人就會進入昏睡期,這個過程會持續數分鐘到10多分鐘。
癲癇的控制主要以藥物為主。李銳主任介紹,「經過正規的治療,癲癇超過3年不發作,停用抗癲癇藥物超過5年仍不發作,則可視為治癒。一小部分癲癇患者可以拿到這塊治癒的『金牌』,大部分病人應該堅持長期服藥隨診。」
傳得最驚恐的:
只剩一年壽命的血管性痴呆
「就剩下一年活命了」,如此驚悚的定性,來源於對希拉蕊患晚期血管性痴呆的判斷,原發媒體英國《快報》文中直指,68歲的希拉蕊「不可能活過18個月」。
同時,「真假希拉蕊」的爆料也點燃了公眾質疑的沸點。其實,這些懷疑和揣測皆因希拉蕊出席「9·11」紀念活動當天的異常舉動。當時,希拉蕊因頭暈而提前離場,在走向座駕時頭暈腳軟,最終由保安攙扶上車。
隨後,希拉蕊離開活動現場前往女兒切爾西的公寓休息,兩小時後,她走出公寓向媒體招手。然而,社交媒體用戶對比希拉蕊走出公寓前後的照片,稱她使用了替身。
網友「大開腦洞」,對體型變化、手指長度、耳垂厚度一一進行了對比,稱「希拉蕊的食指比無名指要長。這個不是希拉蕊」、「鼻子看起來很不一樣」、「走出公寓的女性耳垂較厚」等等。網友甚至還提出了希拉蕊替身的人選,稱演員特蕾莎·巴恩維爾受僱扮作希拉蕊。
一系列蛛絲馬跡順理成章地成為國外媒體間接診斷希拉蕊為血管性老年痴呆的「證據」。
一時間,血管性老年痴呆成了「網紅」,這到底是一種什麼疾病,竟然能像外媒報道的那樣把鐵娘子打倒。
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韓瓔教授介紹,所謂的「血管性老年痴呆」是一個廣義的概念,醫學專業上稱其為「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是指由於各種腦血管病變及血管性危險因素所引起的一類由輕到重的認知功能障礙綜合徵,其中當認知障礙嚴重受損達到痴呆診斷標準的晚期階段,即稱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
希拉蕊是否真如傳言所說,「患上晚期血管性痴呆後就只剩一年壽命」,韓瓔教授表示,其實,這種病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相反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在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疾病早期階段(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前),進行醫療干預,可避免認知障礙發展到不可逆的晚期階段。
如果在疾病早期,比如老人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同時出現抑鬱、情緒不穩以及情感淡漠等情況時,就要引起重視,並採取適當且正確的治療方式,這就相當於給飛馳在高速公路上的列車踩了剎車。
如果對此置之不理,隨著病情的加重,血管性老年痴呆患者會表現為語言、記憶力、視空間、人格、計算力、判斷能力等方面受損,但尚未達到痴呆的標準;等到發展為重度血管性痴呆時,通過影像學(CT/MRI)檢查顯示患者大腦內常存在明顯病灶且伴有局灶性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徵,認知障礙多表現為痴呆,失去獨立的日常生活能力。
其實,早在希拉蕊當國務卿的時候,就有報道稱其走路經常摔倒,2012年12月的摔倒,造成腦震盪,且在腦中發現了血塊。在2013年1月1日,CNN也報道過希拉蕊治療腦梗的新聞。韓瓔教授說,通過這些報道也提醒家屬,一旦發現問題應及時就診,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在老年人中發病率高。
舉證最充足的:
表情凍結、咳不停或是帕金森
公眾對「希拉蕊患帕金森」關注度絕不低於癲癇和血管性痴呆。從7月到9月,這種懷疑一直不絕於耳:今年7月,在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組織的放氣球慶祝環節中,希拉蕊突然表情凍結,雙眼圓睜,張口對著斜上方左右擺動頭部。
擁有36年從醫經驗的醫生Ted Noel在其個人博客上分析稱,希拉蕊的表現更像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在老年人中較為常見。
中日友好醫院運動障礙與精神遺傳病研究中心顧衛紅博士介紹,帕金森病不會直接導致死亡,但會出現肢體僵硬、動作失衡、容易跌倒、情緒波動等。
美國媒體報道,希拉蕊從女兒切爾西公寓中走出時,樣子完好如初。她與支持者招手,還跟一個小女孩簡單談話。
Noel的邏輯是,如果希拉蕊僅僅是因為肺炎原因,絕不可能在公寓中休息90分鐘後就可以「康復」到自如走出還跟路人打招呼合影的程度,唯一的解釋就是——當時希拉蕊出現了「關機效應」。所謂的「關機效應」,就是帕金森病患者服藥後藥效過去後,可能會出現動作遲緩,甚至「凍結」。
回頭看看希拉蕊這些年連軸轉的高強度工作狀態,可以想見她所承受的壓力。顧衛紅博士介紹說,以往接觸到的帕金森病患者,相當多的人思維較活躍,發病前有過度勞累歷史、生活作息不規律的情況,很多都是社會精英人士。
更何況,希拉蕊似乎與帕金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帕金森病發病初期的表現並不明顯,可能只是感覺容易疲勞,情緒不穩定,頸肩部和腰部酸痛等,常常被診斷為頸椎病、腰椎病、抑鬱症、焦慮症等。
早在2011年8月19日,希拉蕊發了一封題目為「你有『決策疲勞』嗎?」的電郵給她的顧問兼閨蜜Cheryl D. Mills。在這封維基解密所揭露的希拉蕊的電郵中透露了她曾尋找治療嗜睡和帕金森病的藥物。
帕金森病發展到後期症狀會較為明顯:動作遲緩,大多為一側肢體動作更加不靈活;聲音變得低沉;面部表情少;面部和頭髮的油脂分泌多;腺體分泌物增加如不自覺地流口水、流鼻涕等。
希拉蕊突然的表情凍結,是大眾紛紛猜測她病情的源頭。需要注意的是帕金森病通常會伴有焦慮和抑鬱的情緒產生。希拉蕊曾被曝出把同事罵哭或許與抑鬱的情緒有關。
《美國鏡報》(The American Mirror)則詳細列出希拉蕊咳個不停的「過敏」時間。報道稱,2016年1月25日、2月16日、4月4日、5月5日、6月4日、8月31日和9月5日,她都狂咳不止,據專家指出,這類狂咳可能與帕金森病有關。顧衛紅指出,帕金森病屬於神經退行性疾病,一般而言,對患者的壽命並無很大影響。
唯一得到確認的:
不過是普通肺炎
正是一系列的病情揣測舉世關注,也時刻牽引著美國政壇的發展動向。因此,希拉蕊本人也不得不出面做出澄清。
在最新的報道中,希拉蕊在12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採訪時,首次回應了外界的質疑,並看上去輕鬆地說,「我真不覺得這是什麼大事兒」。14日,希拉蕊團隊順勢公布了其健康材料,文件顯示,希拉蕊在本月9日體檢中被發現患有非接觸傳染的細菌性肺炎,在服用抗生素和休養後恢復狀況良好,「不會影響出任美國總統一職」。隨後,希拉蕊本人現身15日的造勢活動,再次親口說明她患的是肺炎。這與競選團隊在「9·11」當天下午公布的,來自希拉蕊私人醫生Lisa Bardac的公開聲明一致。
然而,仍不少網友有疑問,「看希拉蕊接受採訪時面部失控的那段視頻,她患的真的只是肺炎嗎?我讀書少可不要騙我。」這些聲音下面也有不少「民間能人」給出了解釋,「肺炎其實也是很多疾病的併發症,所以競選團隊和她本人只說患了肺炎並沒有撒謊,算是避重就輕了」。
當時,Lisa Bardac醫生寫明,希拉蕊「已服用了抗病毒藥劑,而且建議應當休息,更改工作日程。」這也就是說,對於希拉蕊「上車途中在路邊絆倒,似乎昏了過去」這樣的身體狀況描述是肺炎所致。
而不管是美國媒體,還是國內媒體,很多都用了「只是肺炎,沒大事兒」這樣的標題或關鍵詞對希拉蕊的回應做了報道,似乎「肺炎」只是個小問題。
肺炎是否會引發嚴重反應?或許不用太過質疑。也許大家都忘記了,在民主黨人和總統競選者的身份面前,她首先是一位68歲、年近古稀的老人。而耄耋之年、被譽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去年就因感染嚴重肺炎而離世!
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肺炎發病率是年輕人的5.4倍,死亡率高達30%以上。老年人肺炎的死亡率相當高,據統計約占25%左右,已成為65歲以上老年人的第四位致死病因,是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的首位死因!
南京市中醫院呼吸科主任梁棟直接以《肺炎是導致老年人死亡的「導火線」》為題目發表了研究論文,因為老年人體質虛弱,多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並且容易引發肺炎。
老年肺炎多數是微生物引起的,主要包括細菌、真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與年輕人患肺炎後會出現發熱、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狀不同,老年人得肺炎後往往沒有上述這些典型症狀。據北京安貞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感染科主任醫師朱光發介紹,老年人罹患肺炎往往表現為咳嗽無力、疲乏等,易與慢性支氣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混淆。
希拉蕊在12日晚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電話採訪時也說,她曾以為自己過去一周多以來咳嗽不斷是因為季節性過敏,所以想「扛過去」,直到上周五(9月9日)「我去看了醫生,確診患上肺炎」。
而從希拉蕊的工作強度和忙碌程度上看,她似乎給了肺炎「鑽空子」的機會,她本人也遺憾地表示,「我本該休息5天,這是他們(醫生)上周五(9月9日)告訴我的,但我沒聽取這一明智的建議。」
關於希拉蕊的健康問題,幾乎伴隨她參加競選一路走來,也因其政治敏感性,「健康門」事件才更顯得撲朔迷離。
然而,無論風起雲湧的揣測是否有根據,只要希拉蕊出現在公眾面前,我們就應當對其健康狀況給予充足信心。無關政治變化,出於對一介長者的健康牽掛,我們,應為希拉蕊祝福。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