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日本南海叫囂心態焦躁 與其二戰前戰略暗合

菲律賓從日本訂購的44米級海警船BRP Tubbataha(PCG-4401)8月11日從日本起航,18日抵達馬尼拉。菲律賓方面舉行歡迎儀式,8月22日正式交接,將於9月22日正式投入使用。

原標題:「蠢蠢欲動」變為「明火執仗」?——從稻田「深度介入論」透視日本焦躁心態

馬建光

據媒體報道,近日,日本防衛相稻田朋美在出訪美國期間宣稱,日本將更多地介入南海事務,包括為南海沿岸國家培訓軍事能力。有美國媒體報道,兩國防長舉行會晤宣布日美聯合巡航南海。然而,美國國防部網站對此隻字未提,在會談後的記者會上,稻田面對追問也閃爍其詞,未正面回應。不管日美雙方是否將「聯合護航」提上日程,稻田朋美的諸多言論已釋放出日本將「深度介入南海」的強烈信號。

日本作為域外國家卻插手南海事務的行為由來已久,但甚少直接軍事介入,以往主要藉助其他國家抗衡中國。日本極力推動南海問題國際化,曾在七國集團首腦會議(G7)、東亞峰會等諸多外交場合打著「維護航行自由」等幌子強行將南海爭端捲入會議議程,並支持菲律賓提交南海仲裁議案。同時,日本還通過「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放開武器出口限制,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允諾「支援」南海諸國的海上軍事能力建設,並同意幫助越南發射地球觀測衛星,以提高越南在南海的偵察能力。此外,日本還通過政府開發援助(ODA)等項目向東協國家提供經濟支援,意圖策動東協在南海問題上向中國發難。

日本的舉動一度取得明顯效果,尤其是菲律賓南海仲裁案鬧劇,將南海爭端推向了高潮。在G20峰會以後,中日關係出現好轉跡象,南海局勢也趨於平靜。但近日稻田朋美的此番言論一出,必定嚴重破壞中日關係向好趨勢,並可能引發連鎖效應。

從近期的國際形勢微妙變化來看,似乎可以找到日本不太「淡定」的緣由:菲律賓新總統杜特爾特外交行為上「背離」美日、中越簽署協議淡化南海爭端等。事實上,日本一改以往的曖昧態度,主動叫囂與美國「聯合巡航」南海,從「脅從」變為「主動」,這是其「世界政治、軍事大國野心」階段化推進的體現。

近年來,經過修憲、簽署新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 、通過「新安保法案」等連貫措施,日本一步步解禁自衛隊的使用界限,令其從准軍隊逐漸向真正意義上的軍隊過渡,並突破地域限制,使之能夠介入域外國家和地區事務。這些行為嚴重挑戰國際秩序,是其國內軍國主義「巨獸」對戰後體制的猛烈衝擊。日本高調介入南海,從短期來看是其意圖轉移在東海與中國的矛盾,形成「兩海聯動」的局面,旨在挑動南海一些國家展開「蜂群攻擊」,從而掣肘中國,減輕日本在東海方向的壓力。同時,在表面策應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藉助美國的力量「狐假虎威」,暗地裡推進「南進策略」,與1936提出的《國策基準》計劃「一脈相承」。從長期來看,日本的「大國情結」與軍國主義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了其外交政策的「動力基礎」,從而決定了日本極端右傾化行為的「上層建築」。因此,日本國內的「不安分」思想氛圍一日不去,就根本不可能談中日邦交正常化進程,更不用指望其放棄「四處點火」的做法。

有分析認為,稻田朋美作為安倍極為倚重的「得力幹將」很有可能獲得「繼承人」的身份。因此,日本的挑釁行為或將是長期且愈加激進的。正如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所表示的那樣,如果日本自衛隊參加美軍在南海實施的「航行自由」行動,就是跨越了中國不可退讓的界線,中方對此絕不容忍。如果日本繼續固執地奉行「干涉主義」,損害中國主權利益,必將吞下自己親手種下的惡果,也必將落得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下場。(作者單位: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純分享國際動態新聞,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最新資訊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資訊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6869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