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因其算法刪除越戰照片「燒夷彈的女孩」而向挪威首相致歉

曾洵真| 2016-09-15| 檢舉

1972年在越戰中遭燃燒彈嚴重灼傷的9歲女孩潘金淑(Phan Thị Kim Phúc),43年來都在與生理及心理上的創傷搏鬥。(照片:美聯社,版面構成:風傳媒)

據外媒報道,近日Facebook營運長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因其審查算法刪除挪威首相埃爾娜·索爾貝格(Erna Solberg)帖文中的著名越戰照片「燒夷彈的女孩(Napalm Girl)」而發出一封致歉信。 「燒夷彈的女孩」曾獲得普利茲新聞獎,照片中一名9歲的越南女孩因為汽油彈炸傷,渾身赤裸逃離。桑德伯格承認其審查算法存在技術局限性。

據《路透社》報道,桑德伯格在寫給挪威首相索爾貝格的信中表示「我們的算法不一定作出正確的判斷」,但桑德伯格承諾「會做得更好」。

上周挪威作家 Tom Egeland發布的越戰照片「燒夷彈的女孩(Napalm Girl)」遭到Facebook刪除,其個人帳號也被禁用。 挪威報紙Aftenposten的主編Espen Egil Hansen當地時間9月9日給Facebook CEO 馬克·扎克伯克寫了一封公開信, 指責說Facebook的審查算法分不清兒童色情和新聞圖片的區別。挪威首相索爾貝格在轉發這篇帖子後內容也遭到刪除。

Facebook這一舉動引發輿論譁然。 該公司不得不在事情發生數小時後作出回應。 Facebook表示已經重新修改了算法, 讓其能夠「識別照片的歷史意義」,並允許用戶在該平台上發布這張照片。

挪威首相索爾貝格讚揚Facebook作出的迅速反應,但她表示,社交媒體不應該將「責任轉交給機器」。

雷射奇蹟手術換膚 越戰「燃燒彈女孩」終結43年痛苦

1972年在越戰中遭燃燒彈嚴重灼傷的9歲女孩潘金淑(Phan Thị Kim Phúc)雖奇蹟存活,43年間仍與生理及心理上的創傷搏鬥。多年來,金淑相信她的傷疤與疼痛唯有到了天堂才能痊癒,「但如今天堂的機會降臨在我身上。」

9月起,潘金淑在美國邁阿密皮膚診所接受一連串的雷射治療。為她免費提供療程的韋貝爾(Jill Waibel)醫生表示,雷射治療可以軟化潘金淑自左手臂延展至幾乎整片背部的傷疤組織。更重要的是,醫生也相信這個療程將緩解盤據40餘年的舊傷疼痛。

「燃燒彈女孩」潘金淑。(美聯社)

1972年,越戰已進入第17個年頭。時年9歲的越南女童潘金淑與家人居於今胡志明市外的浪滂(Trảng Bàng)縣,6月8日當天,南越戰機誤將凝固汽油彈擲往南越部隊及平民。金淑剝去燃燒的衣物,與弟弟及表弟妹逃生求援的情景被當時21歲的美聯社攝影師黃幼公(Huỳnh Công Út, 或名Nick Ut)拍下。

這張照片再度觸動美國人民對越戰的同情心,不僅使潘金淑成為戰爭慘烈的象徵人物,也被認為加速了越戰終結。隔年,黃幼公以「捕捉戰爭恐懼」的照片獲得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

「燃燒彈女孩」拍攝者黃幼公重回拍攝現場。(美聯社)

現年65歲的黃幼公擔心治療開始得太遲,「我希望她在18或20歲時就獲得治療......她現在都超過50歲了!」

黃幼公曾描述當時自己在空襲的黑煙中看見一個赤裸的女孩在奔跑,他直覺地拍下了照片,直到潘金淑跑近後才發現她傷得很重,皮膚都脫落了。黃幼公立刻將潘金淑與其他孩子載往醫院,他記得當時蜷曲在車地板上的潘金淑啜泣著說「好燙,我要死了」。在將潘金淑送醫後,他才送洗自己的照片。

南越部隊、媒體記者與受傷的金淑。(美聯社)

燒傷面積達1/3的潘金淑在醫院接受治療超過1年。韋貝爾醫生解釋,當時燒傷面積超過10%的傷患,幾乎無法存活。潘金淑雖成功活了下來,但一度失去求生意志。歷經多年復健,潘金淑的左手仍然無法完全伸展。她說,受傷前她喜歡爬樹,但受傷以後就再也無法爬了,「我是真的、真的殘障了。」

烈火焚身的小女孩,潘金淑。(取自維基百科)

將潘金淑視為女兒的黃幼公再訪越南時,看見其他像潘金淑一樣的燃燒彈傷者,以及因橙劑(Agent Orange, 美軍於越戰中使用的一種落葉劑)影響而先天殘疾的兒童。他擔心,燒傷疼痛也將伴隨潘金淑一生。

韋貝爾醫生以雷射治療燒傷已有約10年經驗,她解釋,這個療程原本是研發以撫平眼角細紋。雷射會加溫皮膚到達沸點,使傷疤組織蒸發,讓新的健康皮膚在原處新生。這也會在皮膚上生成微小孔洞,使生成膠原蛋白的藥物可以深入皮膚裡層。

「燃燒彈女孩」潘金淑。(美聯社)

韋貝爾解釋,凝固汽油彈與一般外火燒傷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是膠狀,因此火會黏在受害者身上,燒灼更長時間。這也是潘金淑燒傷深至真皮層的原因。她的傷疤組織比一般皮膚厚上4倍。

這種療程約要價1500-2000美元(約新台幣4萬8900元至6萬5200元),但韋貝爾願意免費為潘金淑治療,「她是戰爭受害孩童的象徵人物,我希望可以略盡心力,減輕她的疼痛。」數年前,韋貝爾丈夫的父親曾在教會聽過潘金淑演說,兩人因此產生交集。

韋貝爾醫生(右)及潘金淑。(美聯社)

潘金淑曾在訪問中表示,她一開始並不喜歡這張照片。這讓她感到尷尬,也帶來一定程度的名氣,但她認為自己的燒傷是一件私人的事。

在歷經一番心理掙扎後,潘金淑了解到,如果沒有這張照片,這次軍事攻擊與其傷害,就會像其他戰爭片段一樣被忽視、遺忘。她說,「我開始了解到,如果我無法逃離這張照片,我就要與它合作,促進和平。這就是我的選擇。」

身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親善大使潘金淑每年都會巡迴多地,演講自己的故事,提醒聽眾戰爭的殘酷。她也創立了協助戰爭受難兒童的「金國際基金會」(Kim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並表示救助這些孩子將是她此生的志業,「我感恩被拍下了這張照片。」

1972年在越南拍攝新聞照片的黃幼公。(美聯社)

除了丈夫裴輝全(Bui Huy Toan),黃幼公也陪伴潘金淑參加雷射療程。潘金淑喚他為「幼叔叔」(Uncle Út)。她說,「他自始至終都在。他拍下我(受傷當時)的照片,如今也在這裡陪伴我走入下一段新的旅程。」

韋貝爾估計,未來8-9個月間,潘金淑還須接受大約7次治療。潘金淑認為這比起她年輕時接受的其他治療,已來得容易忍受許多。

19歲起改信基督教的潘金淑,表示信仰是協助她重獲新生的原因之一。她開始祈禱,希望繼續她的人生,希望生育孩子,「從那時候開始,我學會了寬恕。」

潘金淑與夫婿裴輝全。(美聯社)

現年52歲的潘金淑現居加拿大多倫多市郊,育有2子,分別為21及18歲。她的父母也已自越南前來與她團聚。治療數周後,金淑的傷疤已經開始緊實、發癢,但她十分期待後續療程,「這可能會花上一年,但我心懷感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6074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