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異國他鄉中國志願軍墓,碑上統一刻兩字,看後讓人心裡難受

在韓國的首都偏北部地區,有這樣一個志願軍墓,埋葬的是當年跨國38線作戰犧牲的志願軍。

由於無法核實這些志願軍的姓名,所以在他們的墓前碑上全部統一刻兩個字「無名」。當看到這個情形,心裡非常的難受。

在異國他鄉作戰,死後連名字都沒有能夠留下。

這是在墓群中巡邏的韓國士兵。

拍照當天,剛好遇到有記者前來送鮮花。

鄭浩:2014年3月28日,437名中國人民志願軍遺骸由韓國坡州起運至中國,入駐瀋陽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而更多的戰士們,可能將永遠地長眠在了異國他鄉,1950年韓戰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先後輪流赴朝作戰,其中有十幾萬英雄兒女犧牲在了戰場,如今參加過那場戰爭的小戰士們,都已經是耄耋之年。跟隨著他們遠赴朝鮮尋訪墓地的腳步,我們再次回到了那段歷史中。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的飛機已經離開北京前往平壤,由北京到平壤的飛行距離是954公里。

解說: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六十周年的這個夏天,八位老兵一位烈士家屬,以及他們的兒女坐上了從北京飛往平壤的飛機。

李代相(原志願軍47軍139師戰士):我是一個孤兒啊,朝鮮人民朝鮮的父老鄉親,特別是一些阿爸基、阿媽妮知道我是個孤兒的時候,都把我當孩子看待。

解說:60年前李代相還只是一名,17歲的小戰士,他所在的部隊本是駐守長沙,突然接到北上入朝參戰的命令,戰士們都沒有來得及向親人道別。

李代相:部隊路過東北到安東,要經過東北這一路老兵的這個家鄉門口,這個老兵的思想確實在討論抗美援朝的時候,都表態要放棄這個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個思想。但是真正到了家門口,往家裡往家門口一看,那一個個都掉眼淚。掉眼淚啊,我那個連長他也是東北兵,他就講啊!我比你們年紀還大,我的父母比你們的(父母)年紀還大,我這一去抗美援朝說不定我也回不來了。但是現在的國情軍情都不允許我們,去看自己的家。我們只有去抗美援朝,顧全國家放棄小家,將來打敗了敵人我們回來再看自己的家也不晚。他講這個道理啊!還真的說服了大家,倒別說是這個道理呀。

解說:帶著這樣樸素的理想,從1950年到1953年間,共有290萬中國青年響應祖國召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他們當中有10多萬人殞命於這場戰爭,再也未能和家人團聚。被支援軍司令彭德懷盛讚為「萬歲軍」的第38軍,1953年7月撤出朝鮮時,當初跨過鴨綠江的四萬五千多戰士,折損近半,其中6772人長眠異國。李代相所在的47軍情況也與之類似。

李代相:我這次回去就是要回去看看,我的老戰友,看看和我們並肩作戰的朝鮮人民軍,看看全力支援我們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朝鮮的父老鄉親們。看看我們曾經爬過的趟過,睡過的朝鮮那些山山水水。

解說:朝鮮的青山綠水已經在眼前,老兵卻越來越沉默,六十年後故地重遊。他們想要擁抱的不僅是這三千里江山,還有那山水間靜眠了六十年的老戰友。當初十多萬志願軍烈士,遷回國安葬的只有不到三萬人,其餘都魂留他鄉。在老兵們的心目中,此次訪朝最重要的行程,就是祭奠英靈。

平壤的友誼塔象徵著中朝兩國軍人,並肩作戰的深厚情誼。塔內常年展示著十本志願軍烈士名冊,其中收錄了22710名志願軍烈士的名字。

老兵: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名冊。

管理員:在名冊里有180名團級以上領導的名字,128名特等功勳,和一等功勳的名字。

解說:老兵們都迫不及待地打開名冊,希望找到自己熟悉的名字。

王仁山(原志願軍後勤部汽車連長):劉興文苗族的,我們一個代表團回來了,回國了苗族就是他。我們回國觀禮代表團1951年。

記者:第二次赴朝之後呢?

王仁山:第二次赴朝以後,他大概是幾個月兩三個月聽說他就犧牲了。

樂克超(原志願軍三兵團作戰科長):這都是這個有名單的,能夠找到的,有史實的。好多人找不到啊!很難過啊!

解說:檜倉郡志願軍烈士陵園,是朝鮮現存志願軍烈士陵園中,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知名度也最高的一座。陵園位於志願軍司令部舊址旁,群山懷抱滿目蒼翠。陵園裡的山道石階共240級,象徵當時統計參展的240萬志願軍戰士,這裡安葬了134位烈士,除3位無名烈士外,每一做墳冢前都立有有石碑,而所有的墓旁都種有一株當年從中國移植來的,東北黑松。這裡還長眠著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這位入朝作戰僅僅34天的志願軍戰士,犧牲時剛滿28歲。蒼松翠柏下老兵們在毛岸英的半身像前,舉行了簡短的祭奠儀式,向這位他們從未謀面的占有,獻上鮮花灑下熱酒。

辛旗(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副會長):雖然你們的忠骨客葬他鄉,但祖國和人民從來沒有忘記過你們,今天我們來看你們,獻上一束鮮花,敬上幾住香花,點上幾顆香菸,工傷幾杯薄酒。下面請團長代表全團向烈士。

黃子奇(原志願軍鐵道兵9師27團幹部):今天我們來了,我們代表祖國人民來了,代表全體志願軍的老戰友們來了,代表你們的親人來了,來祭奠你們看望你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5325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