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送禮"暗"走私" 安倍丟臉丟到非洲去了

八月底的這幾天,安倍冒著高溫飛到非洲撒錢去了。

搞笑的是,撒錢撒出了點小烏龍。在日本主辦的非洲發展會議 ( TICAD)上,肯亞總統烏胡魯·肯雅塔,一開口就將「日本」說成了「中國」,結果全場大笑不止。這.............非洲兄弟們,你們也太調皮了,對安倍稍微嚴肅一點兒行嗎?!

最尷尬的是安倍,不便發作,只得假裝大度,訕訕陪笑。沒轍!誰讓安倍私心太重,夾帶私貨太多,這不還要求著非洲兄弟們呢嘛?!

1966年,日本開始向非洲國家提供援助。1993年,非洲開發會議(TICAD)正式啟動,是由日本主導的以聯合國、世界銀行和非盟等國際組織和機制為依託的促進、支援非洲發展的會議機制。

雖然美蘇冷戰後,日本迫於國內經濟衰退,對非官方開發援助(ODA)略有下降,但是近年來,隨著非洲人口快速增加,非洲市場增長態勢變強,非洲在全球的戰略地位逐步上升,加之安倍對非洲戰略也是情有獨鍾,日本在非洲撒錢愈加大手筆!

(日本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官方援助變化曲線圖)

(非洲人口快速增長,非洲的戰略地位不斷上升)

所以,唯恐落後的安倍這次可是卯足了勁!今年,日本不僅將非洲開發會議這一機制,由每5年一屆縮短為每3年一屆,而且還把開會地點從日本首次搬到了非洲。

8月27日至28日,由日本與54個非洲國家的領導人共同出席的第六屆非洲開發會議在肯亞首都內羅畢舉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會上發表講話,宣布日本將在非洲再投資300億美元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醫療領域及推動工業化。這筆資金將從今年開始的三年內注入非洲。Balabalabala............

冠冕堂皇的外交辭令部分,我們聽聽就算了。安倍去非洲到底圖什麼?這個寫著「援助」二字的「大禮包」裡面,到底夾帶了安倍政府的哪些私貨呢?

私貨之一:覬覦非洲資源

資源缺乏的日本一直對非洲大量的自然資源很有興趣,特別是在2011年福島核事故導致日本幾乎所有核反應堆關閉後,日本更加依賴於進口石油和天然氣。非洲開發會議是日本向資源豐富、市場廣闊的非洲各國彰顯影響力的重要機會。

精耕非洲十年,被譽為「中非民間大使」的上海達之路集團總裁何烈輝,在參加看看新聞KNEWS《環球交叉點》節目時表示:「日本很看重非洲的資源,因為日本是個資源小國,而非洲是全世界資源最豐富的大陸之一。」

來自非洲馬里,正在華東師範大學攻讀國際關係研究生的馬豆也表示:「援助背後多半都是資源, 整個世界已開發國家都是這樣的。 以前非洲沒有很多選擇,也沒有發言權,如果一個總統不同意按照他們這些條件來,可能會被推翻,換另外一個總統。」

私貨之二:與中國較勁

如今的日本外交有個不成文的特徵,瞄準中國。中國向哪個方向發展日本就向哪個方向發展,說到底就是要和中國迎頭競爭。《朝日新聞》稱,日本政府對中國在非洲進行大規模基礎建設投資抱有一定「危機感」,而共同社更是將基建定義為「中日在非競爭的主戰場」。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日本問題專家李秀石在《環球交叉點》節目中表示:「日本現在想在非洲跟中國形成一種所謂的錯位競爭。中國項目大,成本低廉。日本的輿論就拚命地造謠,說中國都是豆腐渣工程。同時日本想樹立日本高質量的,高標準的,值得信賴的形象。」

達之路集團董事長何烈輝分享了自己在非洲做生意的切身感受,以及對日本來跟中國搶非洲市場的看法。何烈輝說:「我覺得日本跟我們跟得很緊,安倍想把日本的基建搞到非洲去,想法很好,但是道路是很曲折的。非洲總體條件比較艱苦,支付能力也不強。日本到非洲去,到底是去做藍領還是做白領?我覺得我們中國的方式可能對非洲更有競爭力,也更加適合非洲朋友,我們是去做藍領的,日本人是去做白領的,這是有區別的。」

私貨之三:推銷日本模式

日本想與中國在非洲基礎設施方面一爭高下,向非洲推銷"日本模式",從而達到對非洲經濟的體制性主導。安倍將非洲開發大會(TICAD)定位為日本在非洲展開全球競爭的戰略工具。為了確保這個戰略競爭工具有效發揮作用,日本的產官學再次聯手推出對非攻略的「日本模式」。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劉軍紅在節目中表示:「日本現在最想做的一個事情就是搶占據點,確立樣板,然後形成日本的標準,形成一個新的體系。安倍政府主張通過構建產業,推進非洲經濟結構改革。其實質是,通過將日本產業發展模式輸到非洲,構建以日本為藍本的產業模式,推進非洲形成全新的經濟結構,達到對非洲經濟的體制性主導。」

私貨之四:自衛隊海外基地

日本主張在非洲大力發展搞基礎設施的另一重目的就是,日本希望把自己的勢力擴張到其他國家去,特別是希望日本的自衛隊能夠走出去。

李秀石說:「日本問題專家日本的援建主要集中在港口,就是不斷擴建自衛隊的基地。安倍2007年上台,他有一個叫海上通道戰略外交的政策,當時他選中了吉布地和塞拉萊港,這次他選中了象牙海岸的港口,和馬達加斯加的港口,這些都是戰略要道,這些港口對於確立將來日本走出去,軍事存在等,都是戰略重點。」

(日本在非援建港口位置圖)

私貨之五:謀求"入常"

安倍上任以來,不僅做著「正常國家夢」,還做著「政治大國夢」,希望能在聯合國「入常」。有很多分析認為,安倍訪問非洲,除了打經濟算盤以外,還有很重要的政治目的。安倍是看中了非洲國家在聯合國擁有相當的數量這一優勢,所以安倍一路撒錢去非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瞄準「入常」。

李秀石表示:「這次非洲開發會議上,日本"爭常"比較巧妙,以前就是你要贊成我日本"入常"! 現在說我要"入常",同時你們非洲這麼多國家,你們也應該"入常"。非洲有一個2063議題,提出來非洲也要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安倍就抓住這一點,說我們應該結束非洲沒有安理會成員的歷史,我們要共同推進安理會改革,日本要入常,你們非洲也可以進入常任理事國。」

私貨之六:將海洋安全問題帶到非洲

安倍在非洲開發會議發表主旨演講時,提出了日本所謂的「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即重視「從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海洋安全」。安倍呼籲建立所謂「和平的,在規則支配下的海洋」。在《內羅畢宣言》也提及在聯合國海洋公約約束下,根據國際法維持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李秀石表示:」日本在非洲是有戰略性的,這次安倍政府的戰略就是要把亞洲的海洋和印度洋和非洲連在一起,要把亞洲已經形成的價值觀之類的,要推廣到非洲去。安倍還提出來,說要使非洲大陸包括海洋形成一個沒有力量和威壓影響的地區,這話里話外說什麼呢?說你中國在南海和東海是你用力量改變現狀,就把東海那套,南海那套東西要人家接受。「

總而言之,日本此次在非洲大手筆撒錢,可謂目的多重,有著非常長遠的戰略考量!

對於日本的「大禮包」,非洲國家還是保持審慎樂觀。共同社28日稱,日本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在TICAD力爭通過「內羅畢宣言」的協商中,日本提及安理會改革時,一些國家提出異議,難以協調,日方表示,「有中國撐腰的國家提出了反對」。日本《每日新聞》稱,儘管安倍利用這次會議之機,和非洲各國首腦舉行會談,並希望有關各國共同努力,促進安理會改革,但事實上,部分國家的首腦在這個問題上和日本同床異夢。

【交叉點·評】日本加大了非洲的援助力度, 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國際環境的制約因素, 也有內政方面的考量; 既有尋求政治支持的目的, 也有爭奪能源、資源的利己算盤; 既有滿足西方盟友促其加強對非外交要求的成分, 也有與中國爭奪對非外交制高點的需要。

純分享國際動態新聞,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最新資訊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資訊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436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