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花血本赴歐美出國留學一趟,遠離東亞文化圈,幻想在美帝和腐國感受不一樣的獨特文化氣息。
可誰知:
據教育部統計,2015年出國留學人數首度突破50萬人。與此同時,中國成為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多個國家的第一大國際生源國。根據預測,2016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還將持續增長,預計還將持續好幾年。
呵呵噠!身邊到處都是中國同胞。
在學制和專業上,這一點在碩士和商科的課堂中表現的尤為明顯,甚至人數超過了本地洋人。
為什麼出國讀碩士和商科的同胞這麼多?說好的西方學習氛圍呢?
想想算了,好歹咱也體驗了一把整個班都是中國人的感覺。
這種感覺細化到具體場景中是這樣的,希望你也曾經歷過…
1. 到底誰是老外?中文竟成了主流語言
曾經上過一門商業分析課,有10個中國同胞,2個白人,1個阿拉伯人。從此每節課討論一個課堂問題,都不用再說英文了。最後小組討論聊地挺嗨的,雖然並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內容是向老外科普 "Go die"(狗帶)的真正定義。那一刻突然發現,向老外科普Chinglish是多麼的重要!
2. 因為留學,大量中國品牌走向了世界
上課積極發言,是多好的表現!不過因為國情需要,中國大部分的網際網路產品雖然用戶量大卻無法走出國門,以至於在舉例時大量的老外不知道小米和微信紅包。還記得一個哥們,自豪地講小米手環講了很久,最後老外來了句「Isit like Fit bit?」(這是不是和Fitbit一樣?)「Next time you can call it Chinese Fitbit」(下次你可以直接叫這個中式Fitbit)。愚鈍的我,當時居然沒聽出其中一語雙關的意味。
3. 外國人不用出國就能體驗留學
如果你覺得這句話荒唐,那是因為你沒有體驗過那種場景。當我走進教室的那一刻,我並沒有看出白人老師那裡不同,後來一介紹,才知道他是德國人,口音還比較清晰(德國人向來英語都很好),講台下坐著4個本地洋人(母語是英語)和12個中國同胞。
我頓時心生感慨,這4個母語為英語的老外真的算是出國留學了。因為他們不但了解了大量的中國文化,還被要求每節課下課按照德國的禮儀敲桌子。其實,德國人只在音樂會或者大型場合鼓掌,一般的課堂下課學生們只會敲桌子。在布置作業的時候,還有學生調侃老師說:「我能用德文寫作業嗎?」想想也是醉了。
純分享國際動態新聞,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最新資訊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資訊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3368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