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桌球手歸化日本,很容易掀起軒然大波,這其中鬧得最凶的就是當年的小山智麗。最近,備受非議的則是被日本贊為「天才少年」的張本智和。
張本智和,原名張智和,2003年出生於日本。父親張宇和母親張凌都曾是中國桌球運動員,母親張凌的職業生涯更為出色,曾與鄧亞萍、喬紅並肩作戰,多次在全國錦標賽中獲得冠軍。退役後張凌曾在馬來西亞打球,隨後和丈夫張宇定居日本。
得益於父母的桌球基因,張智和從小就表現出不凡的運動天賦。2014年1月15日,年僅10歲的張智和在日本桌球全國錦標賽上,以3-1的成績戰勝了17歲的高中生小澤莊,創造了日本桌球錦標賽歷史上獲勝年齡最小的紀錄,被日本媒體稱為「桌球神童」。
2015年10月的波蘭公開賽,12歲的張智和連勝譚瑞午等名將,闖入正賽,創下國際乒聯巡迴賽最年少選手紀錄,震驚世界乒壇,更因此被日媒視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日本隊的「秘密武器」。
張智和也說自己將來的夢想就是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代表日本隊出場,並獲得金牌。
雖然,波蘭公開賽首輪面對馬龍就被打得毫無招架之力,但張智和的一句「我要為日本拿奧運金牌」,還是惹怒了不少中國網友,「去哪國不好,非得入日本國籍嗎?」,更有人評價道:「人各有志,但我還是要說句死漢奸。」
為什麼要入日本籍?
雖然在日本備受推崇,但部分理智的日本網友認為,張智和雖然展露了自己的桌球天賦,但是如果在強手如雲的中國,未必會有如此好的成績,或許永無「出頭之日」。
有記者曾詢問馬龍如何看待張智和的崛起。馬龍說「我12歲時還在遼寧隊吧,只能參加東亞青少年賽呢。」不得不說,國內的桌球競爭,從來都是異常激烈,甚至殘酷。很多和馬龍一樣有天賦的隊員,職業生涯頂峰也就在省隊了,升到國家隊真的太難太難!為了繼續追求自己的桌球夢,不少球員只能選擇出走海外。
縱使我們常說體育無國界,但事實上,體育本身就帶著強烈的民族色彩,否則我們就不會大喊「為國爭光」的口號,也不會因為奧運會上國旗升起而激動流淚。因為中日歷史上的深仇大恨,國內民眾的反感「歸化日本」,這種情緒也可以理解。
但是,對於一個運動員來說,他們或許為了生計,或許為了畢生追逐的夢想,才會不得已選擇異鄉做客。
國乒總教練劉國梁說的話,我們可以領會一下:「日本桌球崛起對推動世界桌球發展有益,有人跟你斗才有意思。我希望大家能更大度一些,歡迎所有有天賦的運動員給我們製造難題,包括張智和。」
純分享國際動態新聞,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最新資訊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資訊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3327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