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眾「尾氣門」,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個調侃美國消費者心理的段子,雖然大眾一直表示事實並非如此,但也不免引起我們的思考。
段子是這樣的「大眾在美國出了事就是各種賠,在中國出事就是各種推。中國消費者心想:給美國人賠那麼多錢,果然是差別對待。美國消費者心想:怎麼沒在中國賠那麼多錢,好東西果然都賣到中國去了。」
不知不覺間「尾氣門」已經爆發快一年的時間了。雖然網上鬧騰的很厲害,但中國消費者的關注度並沒有那麼高,最終未影響到大眾在中國市場的表現。
不少人認為「尾氣門」的影響會隨著147億的巨額賠款而逐漸淡化,但實際上,尾氣數據造假不只是大眾汽車的危機,還損害德國其他汽車集團的聲譽,破壞了整個德國工業的形象。
當然這其中,對醜聞事件一直是零容忍的韓國就坐不住了。經過接近一年的調查取證,韓國政府先後兩次公布了調查結果,一次是針對尾氣排放,一次是針對材料造假。並對大眾汽車做出了禁售與罰款處罰,受此影響,最壞的結果可能是大眾汽車退出韓國市場。
就目前韓國棒子對韓國大眾80多款車型取消登記/暫停銷售的調查結果,大眾旗下幾乎所有的車型實際上已經在韓國無法銷售,甚至部分展廳已經關門,經銷商也只能做些售後服務與二手車交易。
如果大眾汽車想要重新獲得韓國政府的銷售許可。就需要重新對資料進行認證,資料的認證需要大眾先在自己的實驗室進行檢測,提交給韓國環境部之後,韓國政府還要再次進行實驗室驗證,因此需要很長時間。如果大眾汽車隊判罰不滿申訴的話,韓國法院還會組織更多的法律組織與民間團體對此事持續的追蹤。
另一邊,大眾事件爆發之後,雖然一汽-大眾率先發出聲明稱此事不涉及國產車輛,目前看來大眾「尾氣門」似乎還跟中國車市關係不大,但韓國封殺大眾的背後,的確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思考。
首先,韓國人以及韓國有關部門「零容忍」的態度值得學習,再不接受被欺騙的同時,主動產開調查,對象也不僅是大眾品牌,奧迪,甚至賓利也包含在內。而且涉及車輛也不僅是柴油車,汽油車也包含在內,不過至今仍然沒有聽說國內政府對此進行調查。
更值得注意的是,大眾汽車作為韓國進口汽車大戶,為韓國政府貢獻了不少稅收。同時韓國國內大眾汽車經銷商,二手車商等都是大眾汽車的既得利益者。這次韓國政府開出億元天價罰單,禁止銷售,其實也頂著不小的壓力。試想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中國,那麼後果可能更加不可設想。
此外,雖然近年來我國對尾氣排放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我們整體對汽車排放標準還未達到已開發國家水平。由於鑑定標準不一,以至於在國外被認為是排放有問題的車,在我國卻沒有限制,我想這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就目前的事態發展看來,韓國大眾短時間內是不會有什麼起色了,韓國人的民族意識絕對是亞洲國家的標杆。當然,我並不是說思密達國好,作為自主品牌的支持者,也希望看到更多車企在細節上自我規範,這樣才有資本提超越合資。
純分享國際動態新聞,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最新資訊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資訊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