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漢民族地處中原,幾乎一直主導著歷史。游牧民族分布在中原周圍,其文化匱乏,文明一直處於落後的地步,但是他們在歷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漢民族雖然文化發達,但總是被游牧民族所征服。
游牧民族雖然文化匱乏,但是民風彪悍,歷史中最為兇悍的時期在宋朝,宋朝國力發達,但總被周圍的游牧民族欺壓,幾乎向周邊所有的游牧民族進貢。還有五胡入漢,是對中原地區漢民族的一場洗禮,對於這些朝代,游牧民族給漢民族帶來的只有野蠻和殺戮。經過了五胡十六國這個時代,漢民族越來越懼怕游牧民族,一直處於萎靡的狀態。歷史中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為什麼發達的民族總被「野蠻人」所欺壓?
在為這個問題尋找答案之前,我們必須搞清楚「文明」這個詞的含義。一說到文明,大多數人都會將它和文化混淆,文化每個民族都擁有,而且大有不同。根據日本學界的分析,文明被分為兩大部分:
一為「才」,包括文化和政治;
二為「魂」,其特指民族精神。
文化和政治每個民族都擁有,我們提到的問題主要原因是「魂」,就是民族精神。容易被欺凌的民族歸根到底就是缺乏民族精神,比如西晉時期、宋朝後期等等,就是因為這些朝代的人民缺乏民族精神,所以才被其他民族欺壓,最終導致滅國。
中國的歷史中遭受著許多的侵犯,八國聯軍侵華、中日甲午戰爭等等都是文化的侵犯,但是古代的「華夷之變」與之完全不同,華夷之變的失敗不在文化,而是敗在了民族精神。歷史之中,漢民族的文化和政治強度都遠高於游牧民族,但是屢戰屢敗就是因為漢民族缺乏民族精神。雖然游牧民族文化落後,但是民族精神的強悍使他們也可以馳騁華夏大地。
五胡入漢是對漢民族的踐踏和摧殘,但是歷史中大隋滅亡之後的李唐王朝卻與游牧民族和平相處著,在這個朝代,漢民族和游牧民族互相影響、互相進步,游牧民族反而起到了興漢的作用。
根據這些各不相同的結果,我們的疑問更加深刻了。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游牧民族入侵漢民族呢?為什麼五胡入漢對漢民族是侵犯,而李唐王朝時游牧民族對其卻利大於弊?
這就要提到文明之間的融合了,也就與現在人們常說的中西合璧不盡相同,到底是要在自己為主體的基礎上借鑑他人,還是要以他人為主體再結合自己呢?這其中存在著巨大的差別。
漢民族被游牧民族所征服,表面之上猶如秀才遇到兵,兵之強悍大家有目共睹,秀才的軟弱也體現的淋漓盡致,秀才遇到士兵的欺壓就軟弱了起來。在表面上游牧民族在戰爭中勝利了,但是如果游牧民族只是注重武力,而不向漢民族學習文化,學習國家的治理方法,游牧民族也只能是一夥野人。
自五胡入漢以來,游牧民族將漢民族單純的當作奴隸,沒有敬畏和學習之心,野蠻人終究也只是野蠻人。相反來說,漢民族多年來受到各種欺壓,但是他們甘願被游牧民族當做奴隸來看待,被欺壓之後只是一味地發展武力,而不是想想為何游牧民族可以輕鬆地以少勝多,自己的軍隊裝備精良卻打不了勝仗,始終不能以民族精神作為自己的魂。所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才是兩個民族的生存之道。
在民族融合之上,做的最好的就是李唐王朝,強大的軍隊征服了游牧民族,這次漢民族沒有驕傲,而是與游牧民族相互教化、相互學習,兩個民族其樂融融。在統治者中,李淵和李世民的母親及妻子都是鮮卑人,父主母輔,就猶如漢民族為主體,游牧民族相輔相成。游牧民族對征服者漢民族深懷敬畏之情,文化和政治上採取漢化的措施,二者互相汲取彼此的優秀血液,鑄造了自己強大的血肉之軀。
如此一來,最初的問題就有了答案。文明程度高的一方就應該成為主體,這樣才可以更好的互補。反之,如果文明程度低的一方站在主導地位,那樣將不會再進步,只會存在對另一方的摧殘,政治和文化也只會倒退。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2737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