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聯想集團收購IBM全球PC業務,這一被稱為蛇吞象的壯舉,使聯想一躍躋身世界舞台,迅速成為世界500強,並躍到了技術的頂層。而2014年聯想又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業務,對聯想來說,收穫摩托羅拉的意義重大,不僅獲取了寶貴的專利資產,豐富完善其產品線,同時依靠著摩托羅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以及成熟的供應商和銷售渠道,為其進軍國際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併購一些國外的企業可以更快速的獲得最先進的科技技術,並能在短期內創造巨大效益,相信這一塊聯想集團是已經表現的淋漓盡致了。
據路透社報道,2016年上半年,我國海外併購交易已達1116億美元,已經超過2015年創下的交易額記錄,經濟轉型背景下,政策寬鬆、龐大外匯儲備、全球範圍內經濟危機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都在助推海外併購駛入快車道。
而德國最善於創新的工程公司之一庫卡於今年5月被中國家用電器生產商美的以45億歐元收購,這是中國公司向德國公司發起的最大規模收購案例,也是今年來中國對外收購案例中最令國內外人所關注的一起了。
資料顯示,德國庫卡與日本安川(YASKAWA)、發那科(FANUC),以及瑞典ABB,並稱「全球四大工業機器人企業」。
其中庫卡表現出色,是全球第一家為冰箱、洗衣機製造提供自動化焊接設備的企業,是大眾、奔馳、通用、克萊斯勒、福特等汽車生產線機器人設備供應商,它還是全球第一個六軸機器人發明者。空中客車、博西家用電器也是它的客戶。
2015年,庫卡集團實現營業收入近30億歐元,息稅前利潤為1.36億歐元,營收的46%來自歐洲,35%來自北美,19%來自亞太地區和其他地區。
和此前中國企業的跨國併購對象多為問題企業不同,庫卡是德國人的驕傲,被譽為德國工業4.0的代表型企業。它對外出售股權並非一個主動行為,因此歐盟數字經濟專員岡瑟·厄廷格說,「庫卡並不急需來自中國資本的幫助。」
德國總理表態對這裝併購案表示擔憂,然而,默克爾政府沒有能夠阻止該交易的手段。部長們只有在涉及能源網絡等「戰略性」基礎設施或防務公司的時候,才能出手阻止一家非歐盟投資者的收購。庫卡不在此列。
前幾天,澳洲政府再次干涉外企收購本國企業 中國電網和李嘉誠失去Ausgrid競購資格。
雖然西歐已開發國家在持續多年的經濟停滯面前,對中國的投資青睞有加,但中國巨額資金席捲高科技企業的苗頭,不僅不能令歐美政界欣慰,反而是憂心忡忡。中國企業收購這些擁有這高新技術的企業,讓中國經濟發展的更快更好,想來這也是歐美國家所不想看到的,所以才會千方百計的想阻撓中國海外併購。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