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製造真的可以憑藉「人口紅利」趕超中國嗎????
印度作為新興經濟體近年來一直被國際社會所廣泛關注。據聯合國一項最新數據顯示,到2050年,印度將成為世界最大勞動力市場,占全球勞動力的18.8%。並且在未來30年間世界勞動力市場此消彼長的受益者將是印度。從勞動力數量占比看,印度將從原先的17.8%上升至18.8%,從而超過中國成為世界最大勞動力市場。從勞動力價格看,目前印度普通工人工資只有中國同行的1/4到1/5,人力成本優勢明顯。
隱藏巨大人口紅利的印度能否超越中國成為製造業增速最快的亞洲新興經濟體嗎?對於中國來說,這必須值得思考,因為現在已經有很多製造業巨頭向印度轉移了。成年勞動力的巨大市場,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怎能不對需要龐大勞動力數量級的製造業企業產生巨大吸引力。
但是如果盲目地恐慌我們的鄰國印度的高速發展,而不去考慮我們自身的優勢和問題時,終將被他國所超越。就像美國會和中國競爭勞動力成本嗎?答案不言而喻。
中國在當今時代亟需考慮的就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問題,這是一個整體問題,不要單單從行業自身來考慮,也要從人才本身來考慮。教育的升級,人才的升級也是產業結構升級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印度目前高等教育水平並不低,信息技術領域及商科教育都擁有享譽世界的著名學府,從這裡走出的許多畢業生無疑能在印度乃至全球找到理想的工作崗位。然而,他們只是每年近千萬印度大學畢業生中的九牛一毛。印度引以為傲的信息技術產業每年最多只能提供100萬個就業崗位,商科MBA畢業生也非輕易就能成為企業CEO的接班人,而那些相對低端、需要實際動手能力的工作,這些大學生既不願干,也干不來。
但目前印度官方公布的失業率為6.6%,30歲以下年輕人的失業率則超過10%。有數據顯示,納入統計的所謂「印度就業人口」,有近九成來自政府機構及下屬企業,非正式單位容納的就業人口比例很小。這一方面說明政府在為勞動力開拓非正式就業渠道方面做的工作還不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多數印度人仍有鐵飯碗才牢靠的老觀念。這也是印度社會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所以世界各國都面臨著自己的實際情況。中國社會也要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來考慮未來。中國製造要變成中國智造,製造大國要變成製造強國,需要很多東西,值得思考。
純分享國際動態新聞,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最新資訊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資訊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2406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