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意義是什麼?

靖國神社的秘密

----------------

其實很多同學對於「靖國神社」這四個字的感覺可以用另外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耳熟能詳」。就拿本人來說,在我小的時候,具體說呢就是家裡只有一台電視並且遙控器牢牢掌控在以棍棒底下出孝子為家訓的父親手裡的那個時候,每天晚飯後電視畫面永遠是對當時的我而言冗長枯燥的《新聞聯播》,耳濡目染久了,「國事訪問」、「雙邊會談」、「氣氛融洽」、「靖國神社」之類的詞必然變得耳熟能詳。

如果按照小學語文老師的語法嚴格分析「靖國神社」這四個字,那麼「靖國」就是一個定語,而「神社」才是主語。所以我們先聊這個作為主語的「神社」。如果再次用語文老師的語法嚴格分析「神社」這兩個字,其實「神」字依舊是定語,而「社」是主語,社是什麼呢?社就是一個祭祀的地方,前面再加一個「神」字組成「神社」你就知道這是祭祀神的地方。那麼神是什麼神呢?答案是各種神。日本最大的宗教是神道教,神道教對於神的定義很不專一,看見什麼就有什麼神,比如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地有土神,樹有樹神,海有海神,整個日本遍地是神。既然神這麼多,那麼神社自然也少不了咯,沒錯!日本國內的神社到處都是,全國累計有8萬多個。

(動畫片《千與千尋》里就有非常多的神)

既然神社是一個祭拜神靈的地方,那就跟我們國內的道觀寺廟有點像,大家各懷目的進去祭拜祈禱一下請求神靈保佑。但是這兩者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的,首先日本的神社裡不燒香,當然也就沒有天價香和頭香,更沒有燒紙錢放鞭炮這回事;其次日本人對神社的態度非常虔誠,神社是神居住的地方不能大肆喧譁追逐嬉戲,這也使得神社永遠有一種安靜原始的質樸,不像我們的寺廟那麼鬧騰;去神社祭拜也非常講究流程不是進去倒頭就拜,而是先得在門口用神水凈手漱口,然後拉動麻繩敲響鈴鐺喚醒神靈,接著進殿用鞠躬外加擊掌的方式祭拜,可不是跪地上磕響頭,以響聲大小和磕出的血量計算虔誠程度。有興趣或打算去日本旅遊的同學可以詳細了解其流程以備不時之需,我們就不多說了。

(普通神社其實是非常漂亮的地方)

市場經濟學的知識告訴我們,龐大的數量背後必然有龐大的需求。神靈那麼多,神社那麼多,自然意味著拜神的日本人也多,而事實上日本人是有悠久的神社祭拜傳統的。小孩子出生沒多久就被家長抱去神社裡祭拜,祈求耳聰目明茁壯成長;小孩再大點也會被家長帶去祭拜神靈,祈求女兒別太胖兒子能好好吃飯;再大點呢就可以自己去神社了,祭拜的目的大概是成績要好早戀順利;再往後是考試滿分表白成功;長大成人了或許就變成工作順利家庭和諧;再往後就該抱著自己的小孩去神社了,於是在祭拜神靈這個問題上完成一個人生的輪迴。

(神社對日本動漫的影響也很大)

說完了神社就要講今天的主角「靖國神社」了,其實呢靖國神社誕生之初並不是一個神社,充其量算是一個祭奠亡靈的祠堂。話說日本歷史上有個著名的改革,這個改革在我們任何一本世界史課本上都會提到,那就是著名的「明治維新」,在過去改革大多都會損害某些階層的利益從而產生流血衝突,明治維新就不小心損害了大名鼎鼎的幕府階層的利益,於是天皇所在的朝廷和幕府所在的軍閥之間發生過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這場大戰叫做戊辰戰爭,戰爭結束後朝廷方面為了紀念這些在戰鬥中犧牲的軍人,修了一個規模不大的祠堂來供奉為國捐軀的戰士,叫做「東京招魂社」。當年的人還比較迷信,認為這些非自然死亡的士兵的亡魂會來禍害人,所以需要安慰招撫他們的靈魂。有了招魂社,之後但凡因戰爭而亡的士兵的牌位都會進入招魂社內,而且當時的天皇每年都會親自去東京招魂社祭拜,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很明顯,那麼多人為了天皇他們家的生意犧牲,他不去祭拜還有良心嗎?

(靖國神社)

要說那時候天皇的地位實在太高,被他眷顧過的一草一木都能沾了仙氣,這個叫招魂社的祠堂也在不久之後搖身一變更名為「靖國神社」,「靖國」的意思就是使國家安定,那麼靖國神社就是祭拜使國家安定的人,也就是那些死去的軍人。既然出現「神社」二字,是不是意味著祠堂里供奉的亡者都變成了神了呢?當然不是,神道教有規定自然死亡的人才符合成神的基本條件,非自然死亡的人那連基本條件都達不到,肯定成不了神。在更名之初,靖國神社的本質或者說性質其實還沒怎麼變,就像我們的八寶山或者美國的阿靈頓一樣,是個公墓的性質而已,只要是陣亡的軍人及其家屬不分貧富貴賤都可以進去。性質的變化是隨著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崛起和發展而開始和進行的。

說到靖國神社,繞不開的就是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曾經這個思想那麼盛行,以至於它裹挾了日本的一切資源,對外發動了數次侵略戰爭。那時候每次日軍要出征他國,都要帶隊到靖國神社來上一場愛國主義教育課,這種大課的效果非常好,課後士兵皆一副視死如歸以死為榮的狂熱表情。因為軍國主義的一大特點是對天皇的絕對忠誠,所以上完大課的日本軍人都以能為天皇獻身並最終進入靖國神社為榮。當然後來這些上過課的士兵陣亡後終究會進入到靖國神社,從甲午海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多達250萬陣亡士兵的亡靈先後進入了靖國神社,當然包括侵華日軍和一些重要的指揮官們。

(靖國神社內的奇葩祭拜行為)

我們前面說過,幾乎每一個日本人都有著濃厚的神社情節,對他們而言去神社祭拜和佛教徒去廟裡燒香、道教徒去道觀求籤、穆斯林去教堂磕頭、基督徒去教堂祈禱類似。只是此神社非彼神社,靖國神社除了是個公墓和戰爭紀念館外,還供奉著14位二戰戰犯的靈位,在部分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和極右翼分子眼裡裡面是存在著一種叫做「靖國神」的神靈的。如果普通民眾或軍人後代在特定的日子去祭拜一下先輩亡靈倒也無可厚非,但是國家政府首腦去祭拜那就有問題了,這低頭一拜就連戰犯給一起拜了,誰知道你低頭的那一瞬間心裡想得到底是普通軍人還是那十來個戰犯還是皇軍的大東亞思想呢,所以這種政府首腦參與的祭拜很容易引起外界的誤會,容易傷害曾經被侵略國人民的感情。

(日本政客的集體祭拜)

但是眾所周知,歷屆日本首相和政府要員對這種祭拜就幾乎沒斷過,縱使每次都會引發我國或韓國政府的外交抗議,但是他們依舊我行我素,有時候因此導致某些外交和經濟上的損失都在所不惜;為何日方領導人要冒著這些不愉快跑去靖國神社鞠個躬獻個貢品呢?!原因除了日方領導人自己有祭拜神社的情節外,更主要的是政治原因,眼瞅著到了該祭拜的日子,如果因為中韓等國的抗議就放棄祭拜,那麼在野黨反對派以及部分日本國民可就有話要對首相說了:因為他國抗議你就放棄我國傳統,放棄祭拜曾經身死異鄉的軍人,你還是日本人嗎,你這個職位還想不想做了?麻煩回頭看看你的身後,拿著號排隊等著做首相的政客可不少呢。所以縱使爭議不斷,但日本領導人每年還是會頂著各方壓力覥著臉邁步走進靖國神社。

(現任首相安倍晉三祭拜靖國神社)

但是這個問題對於如今明仁天皇來說卻不是問題,因為他不會去祭拜,他知道裡面供奉著戰犯的靈位,去祭拜是很不合適的;他老人家要是去拜了可有嚴重替軍國主義思想做代言的嫌疑,這個鍋可不好背。再說天皇那份工作是世襲的,他身後拿著號排隊的就是他兒子,他這個位置沒權力沒三千後宮佳麗只有忙不完的雜事,因此他兒子也沒那麼著急上位,所以他本人不擔心因為不拜而被千夫所指甚至丟工作的事情發生,可以說他在這個問題上那是毫無壓力。

如今無論是右翼還是軍國主義,都是存在於日本自由主義文化氛圍下的非主流勢力,靖國神社也早就變成了一個民間機構,很難再像當年那樣擔負起軍國主義精神大本營和教育基地的角色,現在的靖國神社比任何時候更像一個公墓和紀念館,對於日方領導人去靖國神社祭拜這種行為,個人覺得我們不用過分渲染和憂慮,只需像外交部那樣保持例行批判的精神就可以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240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