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會聯手應對日本的挑戰嗎 答案出人震驚

隨著美韓宣布在韓國部署薩德造成的東亞戰略平衡的被打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中韓關係上,但是不到一個月,中國就派出12艘海警船進入釣魚島12 海里內掩護200多艘中國漁船捕魚。這讓因為薩德入韓躲在中美俄韓鬥法漩渦外幸災樂禍的日本驚惶失措。據央視報道,面對中國公務船連日來的執法行動,東京 的焦慮與日俱增,從9日開始,日本外務省連續兩天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中國船隻在釣魚島周邊活動,即日方應對措施的匯總資料。

以10日為例,日本不僅發布了中國大量漁船現身釣魚島的航拍照片,更是一口氣將中國公務船的全家福也一併公開。上榜的共有16艘中國公務船,其中被 紅框圈出的是進入釣魚島12海里的船隻,用特殊符號標出的則是疑似裝備有艦炮的公務船。不但如此,氣急敗壞的日本還一連兩天23次向中國提出強烈抗議,這 在世界外交史上也是十分罕見的。

在日本看來,薩德入韓中國的火力應該一股腦朝向韓國,日本應該在國際關係上獲得更大的活動空間,更應該享受隔岸觀火的快樂,但是沒想到中國先是在東 海搞了類似南海那樣的大演習,更是兵鋒直指釣魚島,打了日本一個措手不及。有關東亞戰略格局將來如何演變,有個網友說過,如果因為朝鮮出現危機,中、美、 俄三國發生戰爭並發展到最後撕破臉打核戰爭,中、美、俄三國都會不約而同的一起往日本扔核彈,這話聽起來有點"無厘頭",其實仔細想想不無道理。

近百年的歷史上,中、美、俄都吃過日本的悶虧,這些歷史典故誰都知道就不再累牘了。本來薩德部署韓國已經使中俄在全球戰略上吃了美國的虧,日本卻不 失時機的宣布日本也要部署薩德,這是典型的火上澆油和戰略投機,聯想到日本在南海仲裁案前後的上躥下跳,日本的狼子野心暴露無遺。就在南海仲裁案之前,中 俄海軍艦隊罕見的齊聚釣魚島海域,中俄兩國元首再次在北京開了碰頭會。

仲裁案過後,中國第一時間在東海大演習,接著大量海警船掩護大量漁船進入釣魚島,這一切都表明,中俄在東亞的戰略布局中始終沒有忘記日本。那麼中俄 為什麼始終緊盯日本,中俄會聯手應對日本的挑戰嗎?開門見山的說,中俄一定會聯手應對日本的挑戰,但是道理要講透,泛泛的說沒有什麼根據,需要縝密的推 理、思考和判斷。

首先,中俄雖然不是結盟關係,理論上日本與中俄的任何一方發生衝突甚至戰爭,中俄都沒有義務直接參加幫助對方的對日戰爭。沒有結盟就沒有法律的約束 力,這個道理必須肯定。但是中俄對付日本的挑戰上會不會形成自然的結盟關係,只有將中俄放在更大的國際戰略背景上才能看清楚。非常簡單的道理,日本不可能 單獨對中俄任何一方作戰,因為日本與美國是同盟關係,根據美日安保條約,日本一旦遭到"侵略"美國有義務保護日本,

這等於直接參加有關日本對任何國家的戰爭,試想日本還能對誰作戰,肯定只有中俄朝。另外,美日一旦聯合起來作戰,中俄單獨一國都很難應對,特別是假 如一國單獨對美日作戰失敗,整個東亞甚至全世界的戰略格局就會發生巨大的失衡,中俄就有被逐一擊破的危險,面對這樣的危險,中俄聯手應對美日的挑戰就成了 中俄必然的選擇。

冷戰結束後,日本幾乎花費了20年的時間轉移戰略重點。日本原來的戰略重心一直放在在應戰蘇聯北方的威脅和封鎖海峽上,但是冷戰結束後,日本逐漸將 戰略重心南移轉而變為遏制中國崛起,這個戰略移動最終導致了釣魚島危機,也就從而完成了大部分戰略南移,落子釣魚島,把棋走死了。反過來,中俄之間經過協 調,通過在日本北方的戰略聯合,

比如多次舉行日本海演習,有力的牽制了日本戰略南下,使日本不得不面臨兩面作戰的選擇。我們不說別的,單單就戰爭資源的分配就必須預留兩倍,我們就 不做量化的分析了,如果不做預留就會產生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效果。歷史上日本在兩面作戰上做過選擇,比如哈勒欣河(諾門坎)戰役後,日本最終選擇了南下戰 略,放棄了北上戰略。

所以,中國與俄羅斯在日本海的歷次大演習具有極大的戰略迷惑性,雖然中俄不是聯盟,但是,聯盟不聯盟還不就是一張紙嗎?全世界的戰略家沒有一個會懷 疑中俄到一定時候會形成自然的聯盟。日本南下釣魚島絕對是走了一步臭棋,這步棋走死了,最後使自己陷入險境。反過來,中俄都顯示出戰略大師的本色,用彼此 保持的距離空間換取了戰略空間,使日本,還包括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變的進一步複雜化且充滿了不確定性,

極大的牽制了美國和日本遏制中俄的戰略。最後,前面說過的有關戰事發展到打核戰爭,中、俄、美都會向日本扔核彈,這可不是胡說。如果看這篇文章的人 80年後還有活著的,可以看看那時已經解密的中、美、俄的檔案,看看三國的核打擊計劃里有沒有給日本留的核當量和核彈頭份額,至於為什麼?憑想像你也能想 象的出來是什麼道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2182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