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博士一預言嚇懵安倍:日本將要消失無蹤無影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BRUCE ALBERTS博士嚴肅指出:經過了2004年年底遇難超過20萬人的印尼大地震後,亞洲-太平洋板塊經此大震,正在變得越發脆弱,地震和海嘯也將越發活躍。尤其是亞洲東部海域上的日本列島已經處在了一個隨時可能塌陷的'漏斗'上面。

還有一點,也許是99%的人基本上沒有注意到的問題,那就是馬里亞納海溝。二戰時期,雖然爆發了美軍與日軍之間的馬里亞納大海戰。但是,我們絕大部分人只是關注了戰役結果,並沒有去了解其具體位置。

馬里亞納大海溝是全世界最深的海溝,深度超過喜馬拉雅山的高度。這個地方距離日本本土只有200公里,現在由於亞洲大陸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擠壓,正在向東北方向,就是日本方向移動。

每一次發生在亞洲東部海域和日本本土的地震,都會讓這個大海溝加速向東北方向移動。現在,這個世界上規模最大,深度最深的大海溝正在向日本步步緊逼。

美國BRUCE ALBERTS博士還建議日本政府向周遍的中國、韓國、美國尋求幫助,在大災難一旦降臨時,能夠將日本一億人口遷移到中國,韓國和美國等國領土上,作為"自然災害難民",以避免日本"整個民族的毀滅"……

如果按正常速度,馬里亞納大漏斗,還有上百萬年,才能進入日本。但是,如果在未來,再發生幾次印尼大地震一樣的8級以上地震,那麼這個速度將被極大提速,向東擴張。

不過,日本對於地震的防護救援工作還是非常值得稱道的。日本熊本縣熊本地方再次發生矩震級7.0地震。日本氣象廳已認定此次地震為"主震",而在4月14日發生的地震則為"前震"。

據日本媒體4月19日報道,接連發生的地震在熊本縣南阿蘇村引發了大規模泥石流災害,在19日進行的失蹤者搜尋和救助工作中又發現了2人。其中一名女性被確認死亡,至此地震遇難者升至45人。

避難所現已處於滿額狀態,許多人因為擔心餘震,選擇待在車內。19日,熊本市一名在車內避難的女性由於肺阻塞(經濟艙綜合症)死亡。

日本此次地震的震級和烈度都和當年中國的汶川地震不是一個量級,但通過對比日本2011年的9.0級地震,我們可以看到日本這個地震救援專業戶表現的也是夠差勁的。當然,除了自然災害會給日本帶來毀滅性打擊外,其國內的人口問題吧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總務相高市早苗此前在內閣會議上報告了去年10月1日起進行的2015年國勢調查結果。日本總人口數為1億2711萬人,比2010年上一次調查時 減少了94.7萬人,是1920年日本開始國勢調查以來,首次出現人口總數下降,減少率為0.7%。據日本《產經新聞》2月27日報道,主要原因是人口的 老齡化導致的死亡數大幅增加,人口自然衰減趨勢不斷加劇。根據聯合國2015年的統計,日本的總人口數在全球仍然排名第10位。共同社2月26日報道稱, 日本總務省分析認為:"每年死亡人數高於出生人數的自然減少約20萬人。

但是,在日本居住的外國人有所增加,所以人口自然減少數量遠高於此。"報道稱,人口減少的39個道府縣中有33個道府縣的降幅擴大。

降幅最大的是秋田縣,達5.8%;其次為福島、青森、高知。另一方面,東京圈(埼玉、千葉、東京、神奈川)人口增加約51萬,總人口達到3613萬人左右,東京單極格局依然持續。

人口增加的8個都縣中,沖繩縣的增幅最大,為3%。這主要是由於當地的高出生率與遷入者增加。東京的增幅為2.7%。據共同社2月26日報道,日本 首相安倍晉三26日出席眾院總務委員會會議,就人口普查初步數據顯示日本總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一事稱"這讓我堅定了切實推進政策的決心"。

其他閣僚26日也紛紛作出了強調致力於人口減少應對措施的發言。報道稱,一億總活躍擔當相加藤勝信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認識到要應對少子老齡化、人口減少這一結構性問題。"

官房長官菅義偉也在記者會上指出:"重要的是切實構建應對(人口減少)的社會結構。"他強調,為了克服人口減少,"安倍政府提出了維持'總和生育率1.8目標'"。

日本地方創生擔當相石破茂就人口減少表示,"這是比失去一個縣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各地有必要防止人口(向東京)外流",表示將努力在地方打造適合工作的環境。

日本《產經新聞》2月27日刊發題為《"日本消亡"的危機感》的文章稱,日本已經進入人口減少社會模式。儘管此前很多政府調查報告都早已證明了這一點,但在國勢調查當中正式得以確認,這可以稱得上是日本歷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折點。

文章稱,如果國民都不願孕育後代,那社會將不斷萎縮--這是婦孺皆知的淺顯道理。但知道其中深意的人又有多少呢?人口減少的後果,首當其衝就是對經濟的打擊和對年金制度的影響,這些問題不容小覷。

伴隨著少子化的加劇,育齡婦女人數迅速減少。即便現在每對夫婦平均生育子女的數量有所改觀,但仍然無法阻擋整體出生數量的下滑。

如果照目前的趨勢下去,200年之後日本的人口數量將減至1400萬人,300年後將少於450萬。可以說日本正在悄無聲息地消亡。文章稱,希望大家能夠有這樣一種強烈的危機感,即日本正處於逐漸消亡的過程當中。

在人口迅速減少的過程中,整個社會會亂象叢生。最嚴酷的問題就是勞動力不足,這直接影響著國防和防災。眾多老人在災害面前束手無策,而自衛隊、警察和消防員等特種職業又無法確保人力來源。在東日本大地震那樣的大災害面前,人力是救援的根本。

另外,由於人口減少,遠離國境的離島無疑會產生越來越多的閒置土地。無暇顧及的領土範圍越廣,國家安全的根基就越脆弱。文章稱,日本如今急需創建適應人口減少的社會結構。揮手作別人口擴大期那種大型開發。同時還必須推進的就是少子化的對策。

迄今為止,政府將重點放在育兒的支持政策上,今後需要在結婚、生育等前期階段就投入更大的政策支援。防止人口減少的政策,需要以百年為單位來進行考量。同時需要全體國民改變傳統意識,積極地適應變化。要克服這種無聲的消亡,我們必須要大膽地轉換價值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2056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