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船隊曾遠抵非洲東岸, 但現今可考的線索杳無蹤影, 而位於肯亞北方古城拉木, 歷史可上溯至十六世紀, 當地漁夫的捕魚方式仍頗具古風,鄭和船隊是否造訪過拉木不得而知, 不過在其北方的巴狄島, 卻發現了疑似鄭和船員的後裔法茂人。
1 9 8 8 年, 中國商人劉春園前往東非索馬利亞經商,在首都摩加迪沙的下榻旅館中, 遇見一位自稱是中國人後裔的黑人侍者。侍者告訴他, 在摩加迪沙至今仍可找到冠上音似「 林」 、「 黃」 等中國姓氏的索馬利亞人。
劉春園依侍者提供的線索,驅車南下至瀕臨印度洋的基斯麥猶, 來到一處靠海的小村莊。劉春園仔細打量了村裡的環境與村民的五官舉止, 希望發現跟中國人有關的蛛絲馬跡, 因為旅館的侍者告訴他, 這個地方叫做——鄭和村。
摩加迪沙與位於朱巴河口的基斯麥猶, 就是6 0 0年前隨鄭和出使的費信在《星搓勝覽》里, 分別提及的`木骨都束, 』與「竹步國」 所在地。
6 0 0 年前, 鄭和率領當代規模最龐大的船隊遠到非洲, ` 應該』 留下些遺跡或影響才是。」 這個想法, 在找到疑似中國人後裔的法茂人之後, 可能性變得更高。
巴狄島是肯亞北方一座海上小島, 在巴狄村村長的帶領下, 村長的姨婆— 一位自稱已有1 0 0 歲的法茂族老婦人。她說, 曾經有一批中國人在上加(S ha n ga )登陸。
在巴狄村還發現了一座當地人說約有1 0 0 年歷史的伊斯蘭墓, 令人費解的是, 這座墓沒有傳統伊斯蘭風格的墓柱(iP n ar ),圓頂的形式反倒跟中國墓穴有幾分類似。
肯亞國家博物館的巴迪亞信博士的考證顯示, 1 4 5 8 年時, 9 艘中國船隊到肯亞貿易, 因遇風暴, 船隊分散, 其中二艘漂流至上加附近觸礁沉沒,倖存的中國水手上岸後, 要求當地酋長允許定居, 並准其與當地女子通婚。這群中國水手後來逐漸移居內地到西雨墾殖, 他們的後代就是今天的法茂人。
鄭和村、法茂人, 種種線索拼湊起來, 或許還不足以釐清鄭和在東非的歷史輪廓,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線索卻滿足了現今中國人認為鄭和「 應該」 在東非留下些什麼的想法。
法茂人被發現之後, 有些人不禁思忖, 鄭和的航海事業如果繼續下去的話, 中國人或許會殖民非洲、歐洲, 甚至美洲, 近代人類的歷史或許就要改寫了。
可是如果殖民帝國給殖民地帶來的是屠殺與剝削, 難道是件值得頌揚的成就? 反觀明代的中國崇尚以德服人, 而不以武力侵犯他國, 難道不是一件好事?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1976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