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德國總理『下跪』化解了兩國宿怨,普京的一跪能否化解

1970年,前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的下跪曾讓波蘭與德國的恩怨逐漸化解。如今,普京的這一「跪」能否化解波俄之間的宿怨仍未可知。

從波蘭17世紀入侵俄羅斯,到俄羅斯此後不斷地入侵波蘭,兩國數百年來宿怨不斷。

1、早在16世紀後期,波俄就為爭奪白俄羅斯等地反覆廝殺,波蘭反敗為勝。1611年6月,波軍曾攻克了俄羅斯斯摩棱斯克。這場圍城之戰使該城人口由8萬人銳減到8000人。此後,波蘭曾兵進莫斯科。在17世紀的許多波蘭取得輝煌勝利的戰役中,翼騎兵都扮演了決定性力量,例如1683年維也納城下之戰。

2、到18世紀中期,波蘭受到三個鄰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的包圍,三國總兵力為80萬,但波蘭只有1萬軍隊。這時的波蘭已處於被瓜分的危險中。經過周邊列強的三次瓜分,波蘭從此在歐洲地圖上消失長達123年。

3、1809年,拿破崙在波蘭中部建立「華沙公國」。1812年拿破崙攻俄失敗後,「華沙國」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再被「肢解」,被一分為三,分別由俄普奧三國各自管轄。一戰中,波蘭成為俄軍與德奧匈軍反覆拉鋸的戰場,最終被德軍占領。直到一戰結束後,在巴黎和會上,波蘭才終於實現了亡國123多年後的再次獨立。

4、1919年12月8日,協約國最高委員會在巴黎和會上通過決議,同意重建波蘭國家,承認波蘭共和國,並建議在俄波之間劃一臨時分界線,即沿著格羅德諾、布列斯特、赫魯別舒夫、普熱米代爾、直到喀爾巴阡山一線。然而,波蘭政府力圖恢復1772年的俄波邊界線,為此,新成立的波蘭共和國就發動了對也是新誕生的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的戰爭,史稱蘇波戰爭。1920年4月,波軍進占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廣大地區,蘇俄紅軍進行反擊,但最後被波軍擊敗,波蘭軍隊雖然取得了最後軍事上的勝利,但是自己也是被戰爭弄得民窮財盡,最後雙方同意媾和。

5、「卡廷慘案」。1940年前蘇聯占領波蘭期間,前蘇軍俘虜了幾十萬人,後來士兵全部獲釋,但被俘虜的2萬多名波蘭精英(包括大量波蘭軍官、知識分子、政界人士、公職人員、科學家、醫生等等)後來全被秘密處決,史稱「卡廷慘案」。

新時代、新起點,兩國曲折的諒解之路。

1、1990年4月,「卡廷慘案」發生50年後,時任波蘭總統雅魯澤爾斯基訪問前蘇聯,前蘇官方通訊社塔斯社首次承認,卡廷事件是前蘇犯下的嚴重錯誤,並向波蘭遞交了一份檔案。

2、1992年10月,俄羅斯時任總統葉爾欽派特使前往波蘭首都華沙,向波蘭遞交了一份「絕密檔案」的副本,該檔案記載了前蘇聯軍隊槍決2萬多波蘭精英的內幕。

3、2010年4月7日,就在波蘭總統卡欽斯基一行發生空難前3天,俄羅斯總理普京和到訪的波蘭總理圖斯克,在俄羅斯斯摩棱斯克州的卡廷森林,參加了「卡廷慘案」70周年紀念活動。在「卡廷慘案」70周年紀念活動上,普京單膝下跪在當天的紀念活動上,在為卡廷紀念碑獻花時,普京雙手捧著一隻深藍色玻璃缸,內有一支白色點燃的蠟燭。在一旁的俄羅斯士兵行軍禮的同時,普京右膝跪地,漸漸低下去,將玻璃缸輕輕放在紀念碑的台階下。正是這一「下跪」的動作,被媒體評論為「代表俄羅斯人民對卡廷慘案做了比較真心的反省」。

4、2010年4月18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不顧冰島火山噴發引發的歐洲航空大癱瘓,堅持前往波蘭出席卡欽斯基總統夫婦的葬禮。

總結:所有這些,都讓波蘭感受到了來自俄羅斯的溫暖。不過,波俄兩國關係真正回暖還面臨很多困難。除了歷史恩怨之外,兩國在歐洲安全、反導系統等問題上存在重大分歧,這些分歧都是兩國關係發展的障礙。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181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