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德滿月韓深陷內亂 朴槿惠政治生命或終結

7月8日,美韓不顧中俄的強烈反對,宣布將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由此導致東北亞對抗驟然升級。如今,消息公布已滿一月,但薩德引發的風波不僅未有消散,反有愈演愈烈之勢。

按說,薩德飛彈的部署,受影響最大的應是中國,最被動的也應該是中國。可是一個月的明爭暗鬥下來,人們卻頗有些意外的發現,這場風波中,中國雖然憤怒,但招式卻依然穩健。

反倒是作為發動者的韓國,卻因此內亂紛呈,朝野間支持與反對兩派相互攻訐,風波迭起--從民間風起雲湧的遊行示威,到政壇的黨派爭鬥,到執政的新國 家黨的內部爭議和部分黨員退dang風潮,直至最近反對黨六議員不顧朴槿惠當局"賣國"指責,執意訪華的行為,種種情狀,讓人覺得在這場薩德引發的危機 中,韓國看上去反倒比利益受損的中國還要被動許多。

這就有點奇怪了。在之前的《海外風雲1632:薩德入韓-東北亞冷戰模式開啟?》一文中,雲石君就曾經分析過,朴槿惠之所以不顧中俄強烈反對,點頭 同意薩德入韓,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朝鮮年初的核導試驗,已經對韓國的國家安全乃至由自己主導的統一願景構成強烈威脅,這使得韓國民眾的不安全感 和憤怒感大幅增加,正是基於這種背景,朴槿惠才決定同意薩德入韓,通過此舉,增強美韓軍事同盟,將朝韓關係拉回到自己占相對主導優勢的舊有平衡當中,讓民 眾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統一希望。

從這個邏輯來看,朴槿惠此舉,完全是順應民意的,應該獲得民眾的一致支持才對。可為什麼到頭來,反倒引發大批民眾乃至政治勢力的杯葛,讓自己在國內也惹得一身騷呢?

其實這是因為,朴槿惠嚴重低估了薩德所激發的連鎖反應。

確實,通過薩德的部署,美韓軍事同盟得以進一步強化。藉助美國的強大軍事力量,韓國對朝鮮的戰略壓制能力確實重新得以鞏固。

可問題是,這種對朝鮮優勢的重新強化,是以嚴重激怒中、俄為代價的!韓國不顧中俄強烈警告,執意部署薩德,使得兩國大為憤怒。尤其是中國,在薩德部署決定宣布後,展現出了非常強硬的姿態,甚至流露出不惜在半島重新發起對抗的勢頭,這就使得問題驟然升級。

本來,朴槿惠點頭部署薩德,是希望通過此舉換來美韓軍事同盟升級,以降低民眾因朝鮮核導問題產生不安全感。可是,朝鮮引發的擔憂是擺平了,可這種擺平,卻是以中俄可能發起對抗為代價的!

這下麻煩就大了!

在韓國民眾心中,是朝鮮問題風險大?還是韓國淪為東西方對抗焦點的風險大?傻子都明白是後者!

別看韓國人表面上狂妄自大,一副老子宇宙第一的姿態,但實際上,對自己國家的真實處境,他們內心還是很清楚的。一旦淪為東西方對抗的焦點,那絕對是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甭管最後誰輸誰贏,韓國作為夾在其中的小螞蚱--那是鐵定沒好果子吃!這一點,65年前的韓戰,就是最好的殷鑑!

綜上所述,通過引進薩德和加強美韓軍事同盟,朴槿惠擺平了民眾關於半島問題的小擔憂,卻引發了民眾關於東西方對抗的大擔憂!這種情況下,民眾又怎麼可能不鬧事?在野黨又怎能不發難?甚至執政的新國家黨內部,又怎麼可能沒有異見和分歧?

但是,看到這裡,又有一個新的問題:一般來說,中等以上正常國家,其執政集團都是十分成熟的,極少出現戰略級的誤判。

韓國當然符合中等以上正常國家這個標準。其國家政治也絕不能稱之為不成熟。可這次朴槿惠當局裡面不是人的局面,已經表明,其絕對是出現了重大誤判!這個誤判,不僅僅是針對國民心態,更是針對中國態度!

正是因為朴槿惠嚴重低估了中國反對薩德的堅定決心,才導致薩德部署決定後,韓國國內因中國的強硬態度而形成恐慌,進而才對政府的"衝動"決策感到不 滿。如果中國雷聲大雨點小,那民眾不僅不會擔憂外來壓力,還可以盡情享受美韓軍事同盟帶來的安全感。果真如此,朴槿惠不僅不會有今日的內外交困,反倒還會 成為民眾心目中不畏強權的鐵娘子!

所以,對中國的誤判,才是問題的關鍵!

為什麼朴槿惠會對中國出現戰略級誤判?這其實還是應了那句老話:經驗主義害死人!

在過去的經驗中,雖然中國一直作為東亞秩序的強力挑戰者,但整體而言,東亞依然是美國占主導,中國的對外戰略也一直秉持一種柔性思維,即推崇曲線救國,儘量避免正面衝突。

關於這一點,韓國最直接的體會,就是2010年的美韓黃海軍演。六年前的軍演前夕,中國政府同樣是強烈反對,言辭上的激烈程度並不比薩德事件爆發前 低多少。不過當時的李明博政府頂住了中國壓力,堅持同意將軍演場地從日本海延伸到黃海,事後中國政府雖然口頭上強力譴責,但在現實中,中韓關係和半島局勢 並沒有因此受到什麼實質性影響。

正是因為這場六年前的軍演,使韓國產生了這樣一種印象:既至少在一段時期內,中國不會因為非根本性利益衝突而跟韓國翻臉--而至少在韓國看來,薩德畢竟不是直接侵犯中國主權,其對中國的傷害,並不會比當年黃海軍演高多少。

正是基於這種經驗,使得朴槿惠當局產生一種僥倖心理,認為中國沒準也就跟六年前一樣,口頭上罵一陣了事,並不會真的把韓國怎麼樣。

但這一次,她錯了!

六年時間並不長。但過去的六年,是中美實力差距急劇縮小的六年,也是中國國家戰略由韜光養晦向積極進取加速轉型的六年。現在的中國,雖然在全球範圍 內,依然遠不如美國,但在東亞這個自家地緣圈內,中國已經具備一定的能力,積攢了足夠的意願,來對美國主導的傳統秩序,構成相當程度的衝擊!所以,即便是 同等程度的侵犯,在六年前,中國可能隱忍了事,但在現在,中國已不會容忍!

當然,鑒於這種變化太過迅速,即便是一個成熟的政府,也未必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清晰的了解並適應這種變化,以至於朴槿惠在做戰略決策時,犯了經驗主義錯誤,結果生生把一場坑害中國的謀劃,變成了同時給自己挖坑!

這是從宏觀角度來說的。而具體到微觀層面,朴槿惠之所以把害人變為同時害己,也是中國與中國在戰術上的聰明應對不無關聯。

在決定部署薩德的那一刻,朴槿惠便已明白,自己在中國那裡,決計是再也討不到好了!接下來她要做的,就是把韓國民眾與自己捆綁,希望國民能與自己一條心,如此既可以增強應對中國壓力時的底氣,也能夠鞏固自己的政治底盤。

那麼,怎麼個捆綁法呢?具體來說,就是把中國對薩德的反對,引申為中國對韓國這個國家的壓制,進而煽動起民眾的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情緒。只要成功做到這一點,自己就可以高枕無憂!

韓國人的國家和民族主義情緒一向十分嚴重,甚至可以說有些極端。而且韓國人對中國的恐懼、厭惡也是世所共知。所以一般來說,要達到這個效果是不難的。

可這一次,朴槿惠卻玩砸了鍋。而之所以會砸鍋,除了韓國人的恐懼感外(再強的國家、民族自尊心,也抵不過對淪為大國對抗炮灰心生恐懼的人性本能),也是因為,中國的應對之策,出乎朴槿惠的預料。

在朴槿惠看來,中國的應對無非是兩種:第一就是罵一頓了事--這是最好不過的結果。要麼,就是反過來,直接強硬出手,逼韓國妥協--這一來,朴槿惠就可以以中國恃強凌弱為由,激起韓國民眾的同仇敵愾--這樣不管中韓之間結果如何,反正自己的政治底盤是絕對穩當的。

但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中國採取了一種引而不發的套路--態度上,中國十分堅決,毫無妥協之意;具體到行動中,中國也確實流露出動手的意思--像娛樂圈的禁韓令,就鬧的滿城風雨。

不過,雖然中國有意舉起屠刀,一副山雨欲來之勢,但卻就是遲遲不動手--禁韓令鬧得滿城風雨,官方卻一直沒有明確表示;在華韓企一夜三驚,中國雖沒有主動大力安撫,但也並沒有出手打壓。

這下朴槿惠就麻煩了。如果中國真的屠刀落地,韓國在華利益雞飛蛋打,那大家也斷了念想,憤恨之下,索性跟中國對抗到底;如果中國明確態度,好好安撫,那大家人心大定,也可以表面上裝裝孫子,然後繼續在中國悶頭髮財--這樣也犯不著去跟朴槿惠鬧,沒準還贊她有膽氣有見識。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1726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