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大國珍惜與中國合作:我不像英國那麼傻
據科技日報8月10日報道,近日有消息稱,耗資上千億的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有可能落戶江蘇連雲港,引發輿論關注。中核瑞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薛維明9日在接受該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2013年以來,該項目開展了大量前期工作,目前正按照國家核項目要求,對全國多個廠址進行比選。廠址的最終確定將在科學論證基礎上,廣泛徵求社會公眾意見,經地方政府同意,最終由國家決策。
8月6日,中核瑞能關於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近期情況發表聲明,廠址選擇工作正按照國家核項目選址要求在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甘肅等省份展開,江蘇連雲港、廣東湛江只是候選廠址之一。
8月10日凌晨1時36分,連雲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博發布消息,市政府暫停核循環項目選址前期工作。
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中核瑞能總經理薛維明強調說:「核循環項目選址將縝密考慮地震地質、岩基、洪水、以及外部人為事件等各種因素」。「我們的選址工作一直堅持科學論證、充分溝通、謹慎決策的原則。」
所謂核循環,是將反應堆「燃燒」過的核燃料(即乏燃料)進行化學處理,除去其中的裂變產物,提取鈾、鈽材料,再入反應堆使用的過程。
它是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的關鍵技術之一,是核能第二步——「後處理 快堆」的多次核循環系統關鍵環節,也是提高核電經濟性、確保核能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途徑。
據了解,國際上對乏燃料處理有兩種通行處理方法:一種是「一次通過」,也可稱作開式核燃料循環,即燃料在核電站反應堆內燃燒完後經包裝後直接處置;
另一種則是對乏燃料進行後處理,回收其中的鈾和鈽,再加工成燃料組件再利用,稱為閉式核燃料循環。上世紀80年代,我國已堅定地提出了核能發展「三步走」(即壓水堆——快堆——聚變堆)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並確定了核燃料閉式循環戰略。
核循環項目是中法兩國加強和平利用核能合作的重要內容。薛維明介紹,核燃料後處理技術是一項高、精、尖的複雜技術。後處理廠投資巨大、建設周期長,世界上擁有後處理工廠的國家並不多。
薛維明說,中法兩國核工業發展都堅持核燃料閉式循環戰略,法國在核燃料循環設施的設計與運營方面有45年的經驗。
核循環項目將引進法國核循環技術,由法國承擔總體技術責任,中方負責建設,將充分借鑑阿格核循環廠的工業實踐經驗,安全運行管理及相關保障貫穿項目全壽期,項目建成後將用於處理國內核電站使用後的燃料。
為使周圍區域的土壤、地表水和空氣中的放射性活度保持極低的水平,該項目將按法規要求,對所有放射性物質進行集中管理和處理。薛維明同時強調,核循環項目的輻射劑量非常低,對環境與周圍居民影響安全可控。
此外,乏燃料的運輸有一套嚴密的管理體系,按照《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管理條例》相關的規定,運輸之前需要報批,需對路線、時間、物品的質量、應急措施等提出非常明確的計劃。
他同時表示,核循環項目是一項投資巨大、技術密集、涉及領域廣的系統性工程,能夠促進地方產業結構升級,為當地社會經濟綠色發展作出貢獻。
中核瑞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核電站乏燃料再循環產業的專業化公司,負責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的選址、立項以及中法合作談判等前期工作。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