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有錢的王室,大家多半想起阿拉伯半島的那幾位,但其實最有錢的兩位都在亞洲,排第一的是亞洲的泰國,排第二的是汶萊。
泰國王室在一二戰損失比較少,原本就是有錢的主。而汶萊呢,確實是暴發戶了,以前並不是太富,後面發現了石油。靠著石油跟天然氣,國民人均GDP達到了一萬二千美元。
但在歷史上,汶萊也做出了一個關鍵的舉動,不然的話,可能汶萊國也不會這麼富。
我們先聊一下汶萊的歷史。汶萊的歷史非常悠久,它的王室持續時間在亞洲僅次於日本。當然,柬埔寨王朝復辟之後,它就成了第三歷史悠久的王室。在元末的時候,汶萊國還跟一個中國人發生了重要的聯繫。
當時,福建的黃森屏兄妹避元末戰亂,坐船來到了汶萊。
正好汶萊國受到了蘇祿的進攻,蘇祿是現在菲律賓的一部分。明朝時,其國王曾經到中國見過朱棣,有一位東王死在中國,埋在了中國的山東。清朝時,蘇祿受到西班牙的攻擊,曾經請求併入中國版圖,被乾隆傲嬌的拒絕了。
蘇祿在當時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它一進攻,汶萊(當時叫渤泥國)就相當吃力。黃森屏兄妹幫助汶萊打敗了蘇祿,避免了被吞併的結局。後來,黃森屏的妹妹嫁給了汶萊的蘇丹,黃森屏則娶蘇丹的女兒為妻,兩個家族進行了緊密的聯合。黃森屏對內是輔助蘇丹,對華人就說自己是渤泥國的國王。
現在,汶萊的民間還認為王室其實是奉黃森屏為祖先。汶萊王室也大概認可這一點,他們的國旗上有兩道槓,一道黑一道白,分別代表著汶萊歷史上最重要的兩位親王,一位就是黃森屏,另一位是一世蘇丹的哥哥特曼貢親王。
可以說,汶萊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深。當然,後來明朝海禁,大明的海船不來了。清朝就更加,送上門的國土都不敢收。後面,西方殖民者來了,最終汶萊跟其它東南亞國家一樣,淪為殖民地,統治它的是英國。
我們接下來介紹,汶萊做出的一個重要決定:拒絕併入馬來西亞。
英國人退出東南亞之後,當時兩位聲名赫赫的領導人提出一個大馬來西亞的計劃,一個是新加坡的李光耀,另一個是馬來亞的總理東古•拉赫曼。
李光耀提出跟馬來亞合併,他擔心不合併的話,小小的新加坡根本無法在東南亞立足。而東古•拉赫曼也贊同,但他擔心新加坡華人過多,如果合併,會造成華人在新成立的國家比例太大。所以,他提出把沙撈越、沙巴以及汶萊拉進來組一個大聯盟國。
後面確實成立了馬來西亞,但後面因為各種原因,馬來西亞把新加坡開除了。沒錯,大馬把現在富得冒油的新加坡開除了,李光耀後面想起來,都覺得很傷心。他一直想併入馬來西亞,然後可能還想執掌一個超級大國。
這個事情,腦洞老師以前講過了,大家可以往回翻一下。
接著說汶萊,汶萊也在合併範圍之內,當時汶萊的蘇丹也同意了,但是國內的民眾不同意。為什麼不同意呢?還是擔心合併之後利潤的分配問題,當時還暴發民眾起義,雖然被壓制下去,但是馬來亞開始擔心了,萬一合併鬧事,也是一個不穩定因素,因此就放棄了跟汶萊的合併。
現在來看,不合併對汶萊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汶萊發達了。汶萊雖然在1920年就發現了石油,但到了合併事件之後,也就是七八十年代,因為石油價格的暴漲,汶萊才成為了一個超級富國。要是一合併,那肯定要攤薄財富。
而跟馬來亞合併的沙撈越、沙巴,也就是大馬的東馬部分,據說現在有點不開心,明明資源很好,發展卻很緩慢。
現在汶萊的石油天然氣占國民出口金額的百分之九十,國家相當富有,蘇丹身價二百多億美元。
汶萊的福利也是相當好,甚至可以說全世界第一,教育,醫療等等一切免費,有病了去國外治病,或者去國外讀大學都由國家出錢。加油當然特別便宜,一升油不到三塊錢。普通家裡隨便都有兩輛豪車。但是,也確實是富得不知道怎麼花。因為是伊斯蘭國家,不能飲酒,也不能搞太誇張的娛樂,所以國內沒酒吧,也沒有什麼娛樂場所,要想玩,只要開車出國到馬來西亞玩。
現在汶萊也搞搞旅遊,畢竟據專家統計,它這麼大量開採下去,可能國內的石油資源在二十年內就要被開採完。二十年後,汶萊何去何從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1445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