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島緊張局勢升級:中國正面迎戰日本
中國大陸公務船及大批漁船近日頻繁出現在釣魚島海域,日本高度緊張。台灣媒體以「史無前例」形容大陸的動作,並認為此舉象徵大陸正面迎戰日本,已削弱日本對釣魚島的控制。
外間觀察到,面對釣魚島緊張局勢升級,台灣執政當局迄今保持靜默,看似置身事外,不選邊,情況與6年前不一樣。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廳巡視船在釣魚島海域衝撞中國大陸漁船,並將大陸船長詹其雄及14名船員扣押。
事件雖未涉及台灣,但台灣特准中華保釣協會漁船「感恩99」號赴釣魚島海域巡行,宣示主權。
今次大陸強勢出擊釣魚島,有極深、極複雜的背景,與日本不斷插手南海問題有關,與日本新任防衛大臣發出爭議言論有關;當然,也與520之後台日走得太近有關。
日前李登輝訪日聲稱「日台命運共同體可稱霸世界」、蘇嘉全訪日時發表台日關係「夫妻說」,都讓大陸警覺,超出容忍界限。釣魚島情勢急變,台灣要站在那一邊?在靜默的外表下,有無暗通日本的動作?大陸一直在觀察民進黨上台後台日交往的每一項細節。
大陸對釣魚島的主權志在必得,最新的這場較量有可能成為中國主導亞洲政治權力格局的開始。日本在衰落,日本不會真心幫台灣,也幫不了台灣,此刻台灣更應看清國際局勢,站好位置,以絕後患。
釣魚島的事,看來習大下決心了,中國的軍事準備比我想像的還要大,還要充分,釣魚島作為撬動西部太平洋的支點作用中國已經準備運用。
從目前看釣魚島第一階段是主權之爭,擱置爭端階段。保持爭端的意義在於尋找機會。而正好與美要中日間有矛盾與衝突點相結合,那個階段中國力量弱,保持這種 爭端正好滿足美戰略需要,某種程度上與美戰爭具有一致性,因此在力量不行時借用力量保持爭端,是一種現實選擇,也可以說是聰明的選擇。
第二階段,則是反攻階段,這個階段目前是否已經實施我還在觀察。雖東海風浪很高,中國目前是對日本介入南海的反擊。反攻階段需要中國海上力量達到一個度,主要是釣魚面對的是琉球之日美軍事基地。反攻階段成功後最大的作用是為解決台灣問題作戰場隔離。
目前中國對釣魚島有意的壓迫日本就是警告日本,深度介入南海後,其後路隨時可給掐斷。包括海巡與漁船的行動相配合,其實是一種戰場預警。
中國是不好惹的!中國公務船護百艘釣魚島漁船
目前日本只所以敢於介入南海,箇中原因在於日本在關鍵時可不走南海進行貿易,你看看地圖就明白,日本可繞小笠原以東躲避中國的打擊,也就是日本到中東和歐洲的航線可以經過龍目海峽、馬魯古海、小笠原群島繞一圈到東京灣。
因此日本戰略研究曾經叫囂,南海是中國的命門,但不是日本的,原因在此。二戰時小日本曾經走過這條路,它肯定保有海圖。
我個人認為,中國這次是借日本介入南海,會持續在釣魚這個方向施加壓力,這樣不但日本難受,南韓也不好受,其海路基本全被摭斷。
而這個方向,中國需要至少保有兩到三艘核潛,至少200架以上戰機能隨時入戰,至少要有四十艘左右的戰艦。且陸上支援系統全部到位。
如果這次能取得成功,解決台灣問題應該是已經布圖。第三步,應該是西太勢力劃分。目前國家決策如何決策還難以說。但從東海演習看,中國對日本右翼的挑釁是以硬碰硬,不怕事,只要挑釁會全面反擊的部署。
中國解決台灣問題最怕的是腹背受敵。如果在釣魚島能取得戰果,這個局面可改觀。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