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幾十年中,美國持有步槍的獵人和運動員數量持續走低。
美國步槍協會和槍枝公司一道,利用美國人民的恐懼,大力開拓平民槍械市場。
圖片來源:Google Commons
過去二十年間,美國人對持槍者及其所持槍枝的認知已經發生了改變。
如果被要求描繪一個1990年代的典型槍枝持有者畫像,你所想到的多半會是運動員或獵人。
如今顯然已不再是這樣。但如果你認為現今典型的持槍者拿的是突擊步槍的話,那你就錯了。
事實上,是手槍的販售將槍枝業及其股價推至了紀錄水平。
手槍的售賣對象,是過去二十年受到鼓吹將槍枝用來自我保護的運動影響的美國人,這也使得一度衰敗的槍枝生意再度轉盛。
據美國最大槍械製造商史密斯威森公司(Smith & Wesson)的數據,美國人每年購買手槍的花費接近20億美元。
槍枝行業的生意也在不斷擴大:2000年,在全國即時犯罪背景檢查系統(National Instant Criminal Background Checks)登記的人數共計1000萬,槍枝業通常用這一數字來了解有多少人購買槍枝。到了2015年,這一數字達到了2310萬。
更重要的是,該數據代表的不僅僅是購買槍枝的人,還有囤積武器的人。據《華盛頓郵報》報道,1994年,一戶持有槍枝的家庭可能擁有四把槍,到2013年,這一數字翻了一倍。因此僅史密斯威森這一家公司,包括彈藥和配件在內的年銷售總額就已激增到了7億多美元。
那麼有什麼改變了嗎?是的,產品變了,以一種你可能意想不到的方式。但更重要的是,市場銷售發生了變化:槍枝業改變了市場,從而改變了美國。
美國是如何走到今天這個可怕地步的?下面是這個故事的一部分。
新的槍枝文化
前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在1999年時表示:「我認為問題的癥結在於,我們國家出現另一種對持槍目的感到困惑的文化。在美國,我們有著強大的狩獵和運動射擊文化,與你們很多人不一樣的是,我就是在這樣的文化中長大的。」
柯林頓是在科隆比納高中槍擊事件後談到控槍法案時說出這番話的。這起校園槍擊事件造成12名學生和一名老師死亡,兇手為兩名高中生。
與此同時,全美的槍械製造商都在試圖為自己謀一條出路。幾十年來,隨著打獵的美國人越來越少,持有槍枝的人數也在逐漸減少。為這一運動提供裝備的市場也隨著林中居民的減少而逐漸消失。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的每一步,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下文簡稱NRA)都在為美國獵人而鬥爭。
在柯林頓講話後,NRA在一份聲明中說道:「毫無疑問,我們的狩獵文化遺產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它的未來不能被想當然地剝奪。在NRA,我們會盡一切努力來確保這份文化遺產能被傳遞給下一世紀的美國人。」
在為獵人們撐腰站台的同時,NRA也培植了一群新興的槍枝持有者。人們為了防身開始購買槍枝,而這恰恰是對槍枝文化恐懼所導致的產物。
圖片來源:Pew Research Center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數據,1999年,26%的美國人稱自己是出於個人防護的原因擁有槍枝。相比之下,大約一半的人稱他們持槍是為了狩獵。
到了2013年,統計數據有了反轉變化。32%的人說他們持槍是為了狩獵,與此同時,48%的人稱持槍是為了自我保護。
致力於槍枝管控的美國暴力政策中心(Violence Policy Center)的一項研究顯示,這樣的結果並非偶然,而是槍械製造商們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努力的結果:
「NRA發布了一系列聳人聽聞、散布恐慌的廣告,鼓吹持有槍枝的權利,助推了槍枝的銷售。他們在廣告中使用花哨的圖片,煽動性的印刷和具有炒作意味的標題,鼓勵人們用槍枝自我保護。典型標題包括:『在強姦犯將你割喉前,難道不應該將其射殺嗎?』『如果你在自家門廊上被襲擊,你希望你的鄰居是反對持有槍枝的人還是NRA成員呢?』」
「槍械製造商們將『自我防衛』市場看作是槍枝銷售慘澹的救命稻草。例如,史密斯威森公司的時任執行長埃迪·舒爾茨(Ed Schultz)在1992年時預計,槍械製造業將在個人防衛市場實現業績增長。1997年,槍枝業者炫耀稱『隱蔽性強的手槍和其他防禦武器成了槍枝零售業的亮點』,深思熟慮的零售商們說:『如果還沒有進入防衛性手槍市場,那就趕緊加入吧。』」
手槍也因此成了槍械製造廠商最暢銷的商品。
NRA發言人傑森·布朗(Jason Brown)在接受Business Insider採訪時說:「這絕對是故意的……過去20年間,已經出現了多次針對持槍權的抨擊。那些守法公民和500萬NRA成員看到這些針對《第二修正案》(Second Amendment)的抨擊,漸漸開始主動武裝自己。他們相信自衛最終是自己的義務。」
這一「抨擊」的想法並非沒有出處。美國前總統隆納·雷根(Ronald Reagan)是NRA的成員,曾拒絕反對槍枝的立法。但離任兩年後,他轉變了立場,表示了對布雷迪法案(Brady Law)的支持。該法案要求對潛在槍枝購買者進行犯罪記錄和精神病史檢查。隆納·雷根還支持了1994年的一項攻擊性武器禁令。
2013年,一家人在NRA的年會上觀察槍枝。 圖片來源:Reuters
恐懼生財
史密斯威森公司稱,第四財季銷售的武器中81%都是手槍。截止今年4月的過去一年中,史密斯威森公司的銷售額近7.23億美元,高於2014年同期的5.52億美元。
在上月和投資者進行的一場電話會議上,史密斯威森執行長詹姆斯·戴柏尼(James Debney)稱,為了迎合當下的社會趨勢,公司「顯然將繼續專注於手槍,如M&P盾牌袖珍手槍(M&P SHIELD)等自我保護性產品,這是美國現下銷量第一的手槍。」
槍械市場上的其他小公司也試圖進入手槍市場,如2010年進入這一市場的雷明頓戶外公司(Remington Outdoor)。截至2013年,該公司生產的1911 R1手槍銷售額達3.25億美元。這也是為何一年後該公司便告知投資者,成將積極展開併購來獲得更多類別的手槍產品。
槍枝領域的專家馬薩德·阿尤布(Massad Ayoob)在1993年出刊的一期《槍械產業》(Shooting Industry)雜誌上寫道:
「每天都有因為恐懼而來到你店裡的客人。他們對在報紙上讀到的報道感到害怕,對在電視上看到的新聞感到恐懼,他們害怕在街道上親眼所見的暴力行徑。直截了當地來說,你的工作就是將自信賣給他們,以鋼鐵和鉛的形式。」
這也是一直在發生的事。NRA和槍枝業者就這樣共同跳進了未來,並且同進共退。槍械製造商們別無選擇,脫離這一節奏的結果會很可怕。
在這方面,史密斯威森公司依然是個典型。這家公司在1999年差點兒倒閉,當時他們試圖開發一款「智能槍」,基本上就是一把有著複雜扳機的手槍。公司前CEO舒爾茨想遏制針對槍枝產業的法律訴訟,此前政府對大菸草公司(Big Tobacco)的訴訟削弱了後者的力量和影響力,埃迪·舒爾茨便選擇與政府協商解決訴訟,但這與堅持拒絕和解、強硬立場的NRA背道而馳。
NRA對於史密斯威森公司的這一行為相當不滿,要求其成員聯合起來抵制這家公司,最終使得史密斯威森公司的「智能槍」計劃擱淺,埃迪·舒爾茨也被去職。2005年,小布希政府通過立法,使槍械製造商可以避免因有人使用其產品造成暴力問題而被起訴。
自那以後,舒爾茨一直非常低調。《紐約客》(The New Yorker)作者歐逸文(Evan Osnos)因最近一篇關於槍枝的報道找到了舒爾茨。舒爾茨問他是怎麼找到的:「我需要知道漏洞在哪裡,這樣才能補上。」
至於NRA,他們說並沒有數據可以證明,恐懼在導致槍枝數量增加的同時,也造成了更多的美國民眾喪生。
NRA發言人布朗說,協會不認為「槍枝數量上升和槍枝暴力增加之間具有統計相關性」。
「這不是我們能做的事,」布朗說:「這是我們不會去做的事。」
2008年
槍械製造商們並不羞於承認:歐巴馬2008年當選大大提振了他們的生意。他們和歐巴馬政府度過了綿長的甜蜜期,雖然面臨強制管控的威脅,卻不用真正擔心相關法案會被通過。這對於槍枝銷售來說簡直太棒了。
「在歐巴馬政府2009年上台後,消費者對我們產品的需求非常強勁」,史密斯威森公司的管理人士去年曾表示。該公司的股票自2009年1月以來已經上漲了933%。
史密斯威森公司應該相當喜愛歐巴馬,這是歐巴馬上台後這家公司的股票走勢。 圖片來源:Yahoo Finance
這一次也是,需求最大的並不是常和大規模槍擊事件聯繫在一起的突擊步槍,而是手槍。但實際上,手槍涉及的槍枝暴力事件更多。
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發布的一篇名為《大規模槍擊事件對槍械政策的影響》的研究報告稱,僅有0.3%的槍擊死亡是因為大規模槍擊事件。
這說明我們並不是在隨機的、可怕的大規模事件中殺害彼此,而是一點點、一天天地奪走彼此生命的。
雖然大規模槍擊事件總會在國家層面引起政策反應,但哈佛商學院的這篇研報發現:「一場大規模槍擊事件,會導致事發州此後一年內的槍械交易提升15%,而且影響程度會因死亡人數的增長而加大。」
每個人都需要一把槍來自衛的想法正是問題的癥結所在,已經有反槍械組織開始動員努力,想要改變這樣的狀況。
支持控槍的非營利組織「百城槍枝安全」(Everytown for Gun Safety)發言人凱特(Kate Folmar)在接受Business Insider採訪時表示: 「悲劇發生後『需要』武裝自己,這是NRA所鼓吹的理論,只為了利用恐懼來兜售更多的槍械。因為這個組織已經從以前代表運動員和獵人的組織,變成了代表槍械製造商的槍枝遊說團體。」
(翻譯:張光輝;編輯:崔璞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0819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