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突然傳來一新消息:中國人振奮 安倍落淚

國際頭條| 2016-08-06| 檢舉

釣魚島突然傳來一新消息:中國人振奮 安倍落淚

據日媒報道,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召開綜合海洋政策總部(總部長:首相安倍晉三)會議,修改了「有關離島保護與管理的基本方針」。

鑒於旨在保護國境附近地理上有重要意義的有人離島的特別措施法於4月通過,方針中新增了完善港灣、設置國家行政機構設施等旨在維續地區社會的內容。安倍就方針的修改表示「希望合作採取具體對策」。

中國領土釣魚島

據報道,該特措法將尤其需要努力完善可持續居住環境的島嶼指定為「特定有人國境離島地區」。修改後的基本方針提出將給予這些島嶼「特別照顧」,以降低進出島嶼的船舶及航空運費。

日本首相安倍

針對中國釣魚島周邊問題,方針中寫入了「將堅決且冷靜地處理」,通過巡邏船等確立海上保安態勢。

總部會議上還就海洋安全問題敲定了有關迅速匯總信息辦法的文件。文件寫明從下年度起,著手構建統一管理信息的「海洋狀況顯示系統」,上述措施還旨在處理海洋污染以及在日本領海違法作業問題。

解決釣魚島問題方案曝光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面對圍堵與遏制,面對種種欲蓋彌彰的外交把戲實質性猖狂進攻,中國不再是睡獅,已然甦醒不再迷失,為此,一大批愛國主義將領相繼湧現,守護中國主權尊嚴,守護中華民族靈魂!

今日,我們有幸與著名的軍事戰略專家戴旭先生取得聯繫,為我們深入解讀當前中日釣魚島逐漸升級的情況下,中日之戰是否已經處於"臨界點",中日關係到底何去何從?中國應該如何應對日本戰略挑釁?

看待釣魚島危機,要有全局視野;看待當前的中日關係,要有歷史縱深。

相關媒體人物專訪:中日圍繞釣魚島問題的對峙沒有根本緩和跡象,兩會上中國測量局負責人提出中國將會登上釣魚島進行測量,引起國內外強烈關注。請戴院長為我們深度解析一下,中國捍衛領土主權應何去何從?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戴旭:看待釣魚島危機,要有全局視野;看待當前的中日關係,要有歷史縱深。

釣魚島危機的出現,單個看,好像很偶然很突然,整體看就是一種必然。這是日本戰略國策調整的信號,也是其戰略方針改變的結果之一。

2001年的時候,美國把反恐當成戰略重點,全世界立即就站隊,大部分都站在美國一邊了。因為大家都覺得美國是強者,跟著美國有好處,跟著本拉登什麼也得不到,而且美國還把本拉登醜化為十惡不赦的恐怖分子,更沒誰敢站在本拉登後面了。

美國海軍斯坦尼斯號航母

美國從2011年宣布戰略東移,把中國當成全球圍堵的主要戰略目標。很多國家又開始站隊,像日本、越南、菲律賓和印度、澳大利亞,都站在美國後面去了。他們想跟著美國分一杯羹。

其中日本想在美國圍堵中國這個進程中,不僅要分一杯羹,還要砍掉中國一條腿甚至重新復活征服中國的歷史記憶。這才是問題的本質。請大家參照我發在《學術前沿》和《國防大學學報》上的論文《戰勝中國--日本百年不移的戰略夢想》。

一百多年來,它的思想家它的政治家,無不是以征服占領中國為指向,直到今天。到2012年它的前聯合艦隊司令還鼓吹要實現日本作為西太平洋強國的再次崛起。日本崛起也沒有關係,但它把征服中國當做它崛起的前提,這就註定了戰略上雙方矛盾的不可調和。

我對日本的一切指認,都是有依據的,只是我多了一些分析和預測。日本是一個媚眼哲學的民族,但我們有哲學思維,我對日本現實的觀察,都是建立在全面歸納的基礎上才開始演繹的。

由於日本決定跳上美國的戰車,做美國戰略的馬前卒,所以,一直擱置了幾十年的釣魚島問題,日本決定不擱置了,它要挑起事端,以用作對日本國民進行思想動員的藉口。

釣魚島事關中國國民情感,日本知道攻其所必救,它挑釁,中國必反應,它正好可以做藉口,擴軍,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則,甚至突破和平憲法。這就是日本政府的套路。

民主黨本來是對中國不錯的,這次問題就是從民主黨的野田佳彥開始的,突出說明日本為了本國戰略利益,會毫不猶豫地犧牲中日友好。

中國海軍防空飛彈對空中來襲目標實施攔截

如果日本要挑起戰爭中國就要準備大打

相關媒體人物專訪:由於去年日、菲、越集體發聲,意圖向中國施壓,使中國的外交政策面臨三十來年最為嚴峻的考驗,特別是日本的決不妥協,一直在消耗著中國人民的耐性。

有人說,日本再三挑釁,中國的民意勢必會逼迫中國政府不得不作出選擇,所以,在如此情形之下,從國際國內的視角上分析,您認為,當前"誰開第一槍"是否是還是那麼重要?"絕不開第一槍"的戰略外交原則是否與時代不符了呢?我們的底線在哪裡?

中國海軍反艦飛彈對「敵」方艦艇實施打擊

戴旭:中國人思維僵化最典型的證明,就是糾纏誰開第一槍。從盧溝橋糾纏到現在。日本都駐軍北平了,還糾纏這個問題。現在又是,日本都通過購島協議了,它這不是第一槍?非得金屬槍管射出去的才叫第一槍?

中日目前和今後的關係,是民族博弈、國家對抗,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也可以理解為三個階段:輿論戰、經濟戰和軍事戰。輿論戰早就在打,經濟戰也或明或暗地進行著。

可是,很多人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軍事戰誰打第一槍。我認為這個不重要。軍事講的是合於利則行,不合於利乃止。這方面可參照我另一篇文章《三戰聯發,應對日本戰略挑釁》。

還有就是外交,也不能和軍事截然分開。新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外交是抗美援朝期間,談談打打。這就是政治。軍事和外交都是政治的繼續。中國的外交官們很重視外語,但普遍缺少軍事經歷,缺乏戰略思維,後者才是最重要的。

建議在人員構成上以後注意這個問題,人員不重組的情況下,知識也需要重組,未來中日戰略對抗只會加劇,緩和如果有也是暫時的,這是中美大趨勢決定的中日關係大趨勢註定的。

這就需要大批意志堅定、懂軍事、具有戰略素養的外交官。我建議中國的外交學院和中國國防大學多進行學科交叉,或者作為國防大學的一個分院。未來的小外交官先進行系統的軍事體能、技能和軍事思維的訓練。

黃岩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

中國的民意,這是中國社會的主體力量。外交是內政的延伸。中國的一切內政都是為人民服務的,中國外交當然應該體現中國民意要求。中國外交不只是外交人員的事,他們應該是中國民意的代表。

關於底線,我認為日本從購島開始,就已經突破了中國的底線,那是日本對中國領土公開入侵,只是它的軍隊還沒有登上去駐紮。

所以,對日本中國不應有什麼底線意識,有這個意識就是防禦心態,等著人家進攻。我覺得對日本要有時機意識,它已經挑釁了,那就隨時準備用合適的手段和方法,予以合適的懲罰。

我海軍在南海某海空域舉行實兵對抗演練

相關媒體人物專訪:對於日方指責中國艦艇用"火控雷達"照射的問題,您如何評判?而今,日本的飛機與艦艇依然隨時尾隨監視中國的艦艇,令我方處處陷於被動,該如何做才能扭轉這個局勢呢?

戴旭:現在日本的媒體揭出來,距離中國軍艦三公里是日本首相安倍的指示。它這樣做本身就是挑釁,這可比什麼雷達照射嚴重多了,但是,它卻倒打一耙。這是日本人的思維方式。它到你的門前撒尿,然後又說你嚇唬它。對這種小把戲,中國應該學美國和俄羅斯人的思維。當然,中國否認了日本的說法。

如何扭轉被動?這個問題問到根上了。中國不僅在這次釣魚島對峙中顯得很被動,過去一百多年,面對日本的步步緊逼,中國都是被動應付。所以,我一直呼籲要主動作為,拿回主動權。怎麼做?

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日本的辦法,它抓人我也抓人,它扣船也也扣船,只是量上要比日本大,次數要比他們多,看誰抓過誰!這就是我一直主張的:對等還擊!我們一旦還擊後就不要停下來,讓日本去防禦我們,讓它知道被動的滋味,它就會收斂一點。中國有些人總想息事寧人,這只會適得其反!

不要怕打仗。應該讓他們怕。我一貫主張,如果日本要挑起戰爭,中國就要準備大打。我的主張是對於挑釁要堅決迎擊!中日關係是雙方的,它不在乎中國也沒必要在乎,和平不是中國單方面的義務。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0724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