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行為準則」談判是中國與東協國家之間的談判,日本卻急著要定談判結束日期,豈有此理?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日前在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發表題為《浮雲不遮望眼,正道總是滄桑》的主旨演講後,當一名日本駐英使館人員要求說明完成「南海行為準則」談判的具體日期時,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表示「你沒有資格」進行此要求。
現場回顧
NEWS
﹀
「我來自日本駐英使館。因為你談及了日本和「尖閣列島」,所以我必須有所回應。首先,你提到了受害者問題。中國成為受害者的經歷是七、八十年前的事,現在我們不是在討論受害者,而是在討論法治問題。中國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公約》對通過仲裁解決爭端有明確規定,中方理應接受。對於「尖閣列島」問題,中國雖不接受1951年簽署的《舊金山和約》,但直到1971年之前,中方都未對「尖閣列島」歸屬日本提出異議。中國似乎在操縱歷史議題,而且有些過分。」
主持人:你是在演講,還是在提問?
劉大使:你應該向皇研所申請演講。今天是中國大使在發表演講,你的問題是什麼?
日方問:我想問中方為什麼不設定完成「南海行為準則(COC)」談判的具體日期?請你明確說明這一日期是什麼時候?
劉大使:我認為你沒有資格提這個要求,因為日本並非COC談判當事國。你要求中方設定結束談判的日期,這很過分,而且充滿了傲慢。COC談判是中國與東協國家之間的談判,日本卻急著要定談判結束日期,豈有此理?COC談判非常複雜,涉及中國與東協十國的共同關切。中方已就積極推進談判做出莊重承諾,也希望儘早達成協議。但中國要與東協國家平等相待、相互尊重,我們不會人為設定日期。
關於釣魚島問題,我們可以花一整天時間討論。簡言之,中日兩國政府高層和工作層已經多次討論釣魚島問題。中方從未承認和接受《舊金山和約》。釣魚島是中國的一部分,是日本用戰爭手段從中國竊取的。「竊取」這個詞不是我首創的,而是在中美英三國領導人共同簽署的《開羅宣言》中明確闡明的,即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全部歸還中國。二戰結束後,中國陷入了內戰,難以收復對釣魚島的管轄權。隨著戰後國際形勢發生變化,特別是冷戰開始後,日本成為美國盟友,美國因此改變了立場,不願將釣魚島歸還中國,事實就是這樣。
新聞動態
劉曉明:南海仲裁案是政治鬧劇
劉曉明表示,常識告訴我們,一場合法的仲裁至少要滿足幾個條件:
一、在仲裁事項上確有管轄權;
二、仲裁員本身要公正、權威;
三、整個仲裁程序要合乎常理;
四、對實體問題的裁決要達到化解矛盾的效果。
「南海仲裁案」顯然並不滿足這些條件!
劉曉明強調,一個缺乏代表性的臨時機構,強行插手它本不該管的事,經過不合常理的程序,最後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激化了矛盾。這場仲裁看似冠冕堂皇,實質卻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完全是打著合法的招牌,幹著非法的勾當;打著護法的旗號,從事違法的活動。在這場鬧劇中,法律成了政治的犧牲品。如果這樣的鬧劇能代表國際法,那麼法律的嚴肅性將蕩然無存,世界將永無安寧之日。因此,中國不接受、不承認這場仲裁,不但不是不遵守國際法,而是在捍衛國際法的權威和尊嚴。
劉曉明指出,無數事實已經證明,只有讓當事國自己坐下來進行平等友好的協商,才能最終解決爭議。
中國一貫主張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通過談判和平解決領土和海洋劃界爭議。菲律賓新政府最近表示願同中國就南海問題恢復協商對話,中方期待菲律賓新政府將這一積極表態變為實際行動,與中方相向而行,儘早回到談判解決問題的軌道,妥善管控分歧,共同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