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媒發表文章稱,中俄兩國之間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蘇聯解體後,中俄兩國之間的關係開始迅速升溫,但是給外界的感覺是俄羅斯始終作為主導,不過,從今年俄羅斯總統普京主動訪華後,中俄兩國之間的關係似乎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因此,有分析認識指出,中俄兩國之間以後誰是真正的大哥,普京用行動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因為自烏克蘭危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俄羅斯插手烏克蘭內戰,對俄進行經濟制裁和政治鼓勵,可以說原來的西方夥伴幾乎都視俄羅斯為威脅,北約及其夥伴國與俄羅斯從波羅的海到黑海進行著冷戰以來最嚴重的軍事對峙。
相對而言,俄羅斯的東方有著更多的夥伴和機遇。圖為中國殲20中國一大半石油需要進口,但幾年來國際油價地位運行,現在是買方市場,能源並非中國最想從俄羅斯得到的東西。
中國已經在一些尖端軍、民用項目上取得成績,比如:殲-20隱身戰鬥機、運-20戰略運輸機、C-919支線客機,但在關鍵的航空發動機領域還沒有獲得突破,這也是中國還堅持引進少量俄羅斯的蘇-35戰鬥機的原因之一。
若普京首肯中俄深化軍技合作,中俄就能互相借鑑彼此的技術優勢。
要知道,俄羅斯航空工業雖然比中國的底子厚許多,但在蘇聯解體後許多相關部門技術進步停滯甚至倒退,一些國防配套企業又分布在烏克蘭,這導致俄羅斯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些國防領域都無法恢復元氣,比如:俄羅斯現在還無法自主建造航母,就連兩棲攻擊艦也要從法國引進並被卡了脖子。
圖為俄羅斯22350型護衛艦並且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幾乎沒有製造過排水量5000噸以上的全新驅逐艦,最大新艦莫過於4500噸級的22350型護衛艦。
反觀中國,近些年在許多國防領域都進步很大。最明顯的要數船舶工業,民用船舶製造能力已經出現過剩,海軍的新型艦船如下餃子一般頻頻下水。而且,中國船廠已經在製造大型航母和與之配套的電磁彈射器、核動力裝置。
中國製造的052D型驅逐艦讓一些俄羅斯專家都羨慕,並且有消息稱,中國船廠還將建造更大的萬噸級驅逐艦或巡洋艦。
由此觀之,俄羅斯主要在經貿領域有求於中國,中國則在個別軍技合作領域有求於俄羅斯。
但俄方若能開放更大的合作領域,比如船舶製造,中俄合作的領域會更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