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罪中國的下場:北京讓韓國嘗到被懲罰苦頭
為什麼必須「報復」韓國
楊希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韓國政府接受部署「薩德」,無視過去長時間以來中國政府從官方外交和公共外交等多渠道苦口婆心的勸告與磋商。部署「薩德」並非韓國所謂的保護自身安全問題,而是一個完全倒向美國的戰略選擇。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事實上,美國在韓部署「薩德」的真正目的是保護美國駐韓軍事基地以及美軍未來在朝鮮半島登陸地帶的安全。韓國政府明知這個事實,但它欺騙本國民眾,搪塞中國這個戰略合作夥伴,損人而不利己。
吳心伯(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第一,韓國只考慮自身所謂安全利益,沒能適當顧及中國安全利益。第二,它沒有顧及中韓關係大局。最近幾年中韓關係發展良好,中方為此付出巨大努力。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另外中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也做出重要貢獻,韓國顯然也沒把這一點考慮進去。第三,韓國此時決定部署「薩德」有乘人之危嫌疑,有點「從背後捅中國一刀」的意思。在東方文化中,乘人之危是讓人厭惡的小人行為,韓國這樣做不仁不義。
作為主權國家,韓國聲稱出於所謂國家安全考慮做出部署「薩德」的決定,那麼同理,中國也有基於自身國家安全考慮對「薩德」做出反應的權力。
鄭繼永(復旦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主任):韓國接受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危害極大:一、打破中美俄之間的戰略平衡,引發東亞秩序重新布局,這個過程將把東亞帶入大國對決的悲觀局面。
二、朝鮮半島「無核、不戰、不亂」局面與目標將不復存在,戰爭風險高度上升。朝鮮半島本來就是「停戰」,而部署「薩德」可能「擾醒」這種戰爭休眠狀態。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三、對中國而言,韓國如此無視中國安全利益,以美國「槍頭」的身份恣意部署「薩德」,如果不對其行為給予嚴厲懲罰和制止,則未來周邊國家對中國國家利益的挑戰或將變本加厲。出於以上考慮,中國必須對韓國的行為予以強力反擊。
必要時對薩德進行摧毀性打擊
楊希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既然韓國我行我素危及中國國家安全,那麼中國在軍事上也不能軟,至少要針對「薩德」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強對「薩德」反導系統配套的X波段雷達的干擾和監視;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二是加強自身反導能力建設,同時加強戰備,保證能在戰時的第一時間打掉美韓前沿反導系統的雷達系統。到那時候,我們無須再顧及中韓關係,因為保護自身國家安全是每個國家必須做的,這也符合國防透明度規律,即當對方挑起對抗,我必有所回應。
吳心伯(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薩德」一旦在韓部署,中國就需重新評估來自朝鮮半島的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威脅。在軍事上反制「薩德」入韓,中國需把平時和戰時都考慮進去。
平時,要把「薩德」尤其是其雷達監視和情報收集對中國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對雷達對我覆蓋範圍內的軍事部署和戰略目標做出相應調整和保護。戰時,則要考慮在必要時對「薩德」本身進行摧毀性打擊,不能讓它成為威脅中國安全的平台。
趙小卓(軍事科學院中美防務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對於「薩德」,中國必以多種手段予以防範和反制。比如,可發動電子戰,對「薩德」的預警和制導雷達實施強烈電子干擾。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再如,藉助隱身技術等提高飛彈突防能力,採取中段或末端機動變軌等方式,欺騙「薩德」的動能攔截器。又如,必要時可使用巡航飛彈對「薩德」部署基地進行打擊。以上說的還只是如何使用現役武器裝備。
若從發展的角度看,反制「薩德」的手段還會更多。中國至今已7次成功試驗10倍音速的超高音速飛彈,類似新型武器若服役,將使包括「薩德」在內的現有反導系統一夜過時。
讓韓國嘗到經貿懲罰的苦頭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鄭繼永(復旦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主任):對韓發起經貿懲罰可以直接影響韓國民眾和社會,進而讓韓國政府嘗到苦頭。「薩德」問題關乎中國國家安全利益。
我們要向韓國表明不惜讓中韓經貿「硬著陸」也要反制「薩德」入韓的意志和決心,直接在遊客入韓、技術性壁壘限制等領域採取行動,讓韓國民眾感受到經濟不景氣帶來的寒意。而若韓國未來在「薩德」問題上採取有誠意的舉動,相應措施將會放鬆或解除。
同時,還要在地方層面對韓國進行定向制裁,將雙邊友城、經貿關係、人文交流暫時擱置。另外韓國的財閥政治與大企業對政治影響明顯,因此對相應企業與團體也須做出制裁。
對與「薩德」總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有關聯的韓國退役將軍及其企業,以及三星、現代等軍工企業,均可進行定點制裁,限制這些企業在華經營活動並將這些壓力傳導至韓國政府。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吳心伯(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經濟反制首先會從民間層面體現出來。比如,現在韓國是中國遊客最重要的海外目的地之一,但「薩德」進入後將引起中國民眾不滿,中國遊客可以「用腳投票」的方式抵制韓國游。
事實上,這個事情已在慢慢發生,這是民間自覺行為。再如,韓國現在非常看重中國市場。但以後韓國化妝品甚至韓劇等門類產品出口到中國後,很可能遭到中國消費者抵制,這也將是民間自發行為。
而在政府層面,雖然暫時不會對中韓自貿協定做出重大調整,但中國一定會放緩或擱置經貿領域一些重要磋商,甚至包括韓方與「一帶一路」對接的一些重大項目都將面臨重新評估。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在國際輿論上嚴厲揭批韓美
楊希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韓國既不顧及中國這個戰略合作夥伴也對本國安全棄之不顧,完全輸了道義,中國有必要在國際輿論上嚴厲揭批韓國這種逆道義而行的做法。
事實上,韓國過去曾考慮引入以色列「鐵穹」反導系統,鑒於以色列與韓國在防務方面的相似性,「鐵穹」系統對韓國的適用度高達90%。但就是為追隨美國,韓國棄「鐵穹」不用而選擇根本不能保護自身安全的「薩德」,這真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薩德」問題已經無可避免地摧毀中韓互信、傷及雙邊關係。既然如此,中國可以切斷與韓國在朝核問題等方面的合作。坦白來說,中國完全可以承受不與韓國在地區問題上合作,但對韓國而言,這種代價則將不可承受。這種狀態持續時間越長,韓國遭受的損失也將越大。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鄭繼永(復旦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主任):韓國現在貌似突然做出部署「薩德」決定,但實際上它早已確定部署方針,只是在等待時機。
這種外交欺詐嚴重損害中韓外交互信與默契。朝核問題的根源與起點在美國、朝鮮和韓國,中國在此問題上承擔大國責任,在歷次會談中與各方坦誠相見,積極提供方案。朝鮮第四次核試後,中國完全履行聯合國對朝制裁相關決議,有效阻止朝核問題進一步發展。
對此,我們首先要在中美相關渠道對話中旗幟鮮明、先發制人地提出美國不能在東亞複製一套歐洲反導體系。其次,以法律形式對有關「薩德」系統的問題作出嚴格限制。
再者,通過加快軍事科技創新來縮小同美國的軍事差距,比如發展自己的超高音速打擊武器,或是另闢蹊徑發展更加智能化和具備遠程攻擊能力的無人機系統,讓美國耗時耗資建立的全球反導系統淪為21世紀的「馬奇諾防線」。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吳心伯(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美國在韓推進部署「薩德」不可能不影響中美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協調與合作,中國今後會更多從自身國家安全利益的角度衡量並制定半島政策。
另外,由於「薩德」對俄羅斯也是一種戰略威脅,因此不排除中俄未來聯手應對美國在東北亞地區戰略舉措的可能。美國自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就在全球推動部署飛彈防禦系統,這對中俄來說都是重要戰略威脅。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趙小卓(軍事科學院中美防務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在中美關係上,美國犯過一系列戰略錯誤。比如1996年台海危機,美在附近部署兩艘航母,本想威懾中國,但卻「提醒」中國大力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使危機期間美國航母進入第一島鏈冒越來越大風險。
可以肯定地說,這次美國又在犯戰略錯誤,可能「提醒」中國將武器裝備發展重心轉向中美脆弱的戰略力量平衡,最終將使美國不僅在半島、而且在西太平洋的整個飛彈防禦系統都形同虛設。美國每次「提醒」的過程,都是中國找准「撒手鐧」突破口的過程,也是中美軍力差距不斷縮小的過程。
而韓國卻將部署「薩德」的原因歸結於中國在阻止朝鮮核計劃方面行動遲緩,這種轉嫁責任的做法令人無法接受。朝鮮半島無核化是一個目標和過程,而不是前提條件,對此需有耐心與智慧。中國必須向國際社會重申這個道理,並讓韓國的外交欺詐大白於天下。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不排除中俄聯手應對「薩德」
楊希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在韓部署「薩德」是美國下的大棋,表明它正試圖以所謂朝核問題為藉口,把在歐洲對俄羅斯做的事情在中國周邊再做一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9926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