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2030年世界經濟預測曝光:中國排名領航世界經濟

沸沸揚揚的「亞投行一事,到上半年3月底徹底告一段落,中國政府無論是面子還是里子都暫獲頗豐。連美國前財政部長摩斯都痛苦的警告:」這是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以來,從來沒有過,以中國勝利美國失敗為標誌的事件。」他的觀點清晰而且意義重大:全球經濟浪潮正在從美國撤離而轉向中國「。

其實,這一事件一直在我們身邊發生,今後也還會繼續出現。說到底,這是中美兩國經濟實力的體現,二經濟實力的最重要的標誌GDP,一直是人們最關注的。中國經濟在經歷30年的高速發轉後,這兩年的GDP有了明顯的減緩。而美國在經歷了5年多的經融危機的打擊後,GDP增速開始明顯加快。

亞投行熱

雖然大多數人已經不懷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終於趕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何時才能趕上,眾說紛紜。;喜歡中國的,認為5年,10年,最多15年,一定趕上。喜歡美國的,則認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30年,50年,50年,甚至永遠也趕不上。各種民間機構,國際組織,也都加入這場論戰,紛紛給出了自己的預測和判斷。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

在這方面,政府永遠謹言慎行的。中國政府從來都沒有表示要趕上美國,也是從來不去預測兩國的GDP的增長前景。美國政府更是站在這場盛會之外,冷眼旁觀。但這並不表明,政府對此漠不關心。最近,美國幾家媒體報道,美國農業部給出了到2030年,也就是15年後,世界20個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預測。令人奇怪的是,這份報告由農業部發表,而不是商業部,中央情報局,或者其他經濟部門發表。但不管怎樣,這是美國政府的一份預測。我們來看看它的結論。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預測,到2030年,美國仍能夠勉強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GDP可以達到24.8萬億美元。而屆時中國位居第二,於美國不相上下,GDP達22.2萬億美元,美國GDP占世界總量的百分比,從2006年的25%,到2015年的23%,再到2030年的20%。

這份預測,基本承認了中國的經濟總量,在15年的時間裡,可以趕上美國!!如果對中國經濟發展再樂觀一點,對人民幣匯率升值再樂觀一點,中國在15年之後,經濟總量趕上和超過美國是一個大機率事件。

再看看其他國家額排名,也可以看出,在美國眼中,誰是真正的強國。我們來看印度。印度一直是西方國家寄予厚望,希望能夠抗衡,牽制中國的大國,特別是其民主制度,文化,語言,人口等,被認為潛力無窮。因此,印度的GDP,15年之後,預計可達到606萬億美元,一舉超過日本的6.4萬億美元,從目前的第八位,躍居世界第三。不過。且慢,606萬億美元?那只是中國2030年GDP的1/4多一點,還不到中國2015年的經濟總量。看來,在美國人嚴重,印度才是一個要有很長路要走的國家。

美國經濟增長放緩

接下來。看看日本。令人心酸的是,無論是日本還是如何強調自己重要性和忠心,美國人對日本經濟,是徹底是失望了。失去了世界第二的地位後,日本舉國還在強調心態,適應變化。沒想到,很快,它就將失去世界第三地位。有著如此輝煌過去的日本,如何才能重振經濟?這是一大難題。當然,這也是中國面臨的挑戰。

中國崛起

我們還可以發現一個亮點,15年之後,占據世界第二、第三、第四的國家,都是亞洲國家。另外,印尼,南韓,也都是出現在前20的名單中。毫不誇張的說,未來,亞洲國家,以中國為代表,將會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

而需要指出的是,美國農業部的預測報告,帶有很大的隨機性。也不一定準確。唯一可相信的是,它是為數不多的幾家發表長期經濟預測的機構之一,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只提供2年的經濟預測。

美高官:中國徹底打敗!經濟霸權被奪走

如果美國前財政部長薩摩斯是一個國家,他一定成為亞洲基礎建設銀行(簡稱」亞投行「)的首創成員國。在他看來,美國對亞投行的態度見證了美國喪失經濟在全球經濟新秩序中的霸主地位。

」過去一個月可能被視為美國在全球經濟體系喪失其擔保人角色的時刻。」薩摩斯寫到:「自從布雷森林體系以來,我無法想到任何事件能夠這事件能夠與這件事件相提並論:即中國努力籌建一家重要的新機構(亞投行),兒美國沒能說服其傳統盟友不加入這家機構,從英國開始。」

以下為薩摩斯撰文的全文翻譯:

亞投行讓美國措手不及

過去的一個月可能被視為美國在全球經濟體系喪失擔保人角色的時刻。的確,美國過去也曾經歷過一些挫敗期,有時美國的行為也會顯示得很不多多邊主義,例如1971年的尼克森衝擊終結了美元兌黃金的可兌性。但我無法想到任何事件都能夠與這件事相提並論:即中國努力籌建一家重要的機構(*亞投行),而美國沒能說服其傳統盟友不加入這家機構,以英國為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這一戰略和戰術的失策並並非一日之寒,也應當令美國全面重估其處理全球的方式,隨著中國的經濟規模逐漸挑戰美國,且新型市場已經占據世界產出過半,全球經濟架構需要顯著著調整。美國各方面的政治壓力已讓這個國家變得日益失靈。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右派的阻力,美國未能批准自己在2009年力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治理改革,讓自己落到孤立的地步。這個改革補充IMF資源,促進大家對全球經濟信心。更重要的是,它將讓中國和印度等國家得到更多INF的投票權,進一步與其經濟重要性相匹配。

與此同時,來自左派的壓力則導致現有的一些開發銀行在基礎設施項目投資上面臨各種限制,結果是導致這些開發銀行作為投資方低位削弱,儘管許多發展中國家現在視基礎設施融資為最主要的外部融資需求。

美國既無法兌現自己的承諾,其政策又阻礙了其他國家想要從現有機構提供或獲取融資的渠道。那麼中國建立亞投行是非常顯而易見的選擇。這一倡議如何推進的戰術方法的確有待商榷,但如今更大的問題是戰略。以下是美國領導人需要牢記在心的三誡:

第一,美國領導人必須在國內有一個兩黨制的基礎,避免籠統的偽善,在追求自我利益上固步自封。只要我們主要政黨之一反對所有貿易協定,其他政黨又反對向國際組織提供融資,那麼美國就不能塑造全球經濟體系。

對於美國官員要求其他國家調整政策,而他們自己卻聲稱美國各州監管者、獨立機構和轄區行動不在他們的掌控範圍內,其他國家有理由對此感到鬱悶。由其是當許多外國企業主張美國的行為引發了真正的法制問題。

中國經濟迅速崛起

美國執政黨的合法性取決於我們是否能抵抗濫用這一權力來追求地方利益的誘惑,即便當利益顯得如此強烈。如果我們因為一些安全目標而過激地限制美元的使用,我們將無法維持美元在國際體系裡的主要地位。

第二,在全球以及國內政治中,中產階級最重要。似乎目前主導全球議程的都是精英們的擔憂事項,例如智慧財產權、投資保護、監管協同,以及一些對於全球貧困和後代的道德擔憂,而對於中產階層卻給予甚少。在工業化國家(以及擁有日益增加的城市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不為工薪階級謀福利的方式是不可能在長期內奏效的。

亞投行

第三,我們或許已經進入了資本過剩和通縮壓力顯著的時代。需求在一段時間內可能都無法跟上供給。到2020年,沒有一個大型工業化國家的市場會看到真實利率能高出零利率很多,通脹目標也恐怕無法實現。未來的當務之急必須是促進投資,而不是強制減支。當前的體系將調整的重擔壓在了「借款」國家。當今世界需要一個對稱的體系,對「盈餘」國家也要施加壓力。

上述訓誡僅僅是拋磚引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有關全球公共產品,有關當前時代所需要的行動速度和清晰度,有關政府之間和非政府行動者之間的合作,如此種種。至關重要的是,過去一個月發生的事件將被未來的歷史學家們不僅視為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敲了一記有益的警鐘。

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

央行智囊集團OMFIF總裁David Marsh向路透社表示,中國、美國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三邊角力已經形成。中國將會犧牲在全球金融市場上對人民幣的控制,以換取其在世界金融舞台上的中心地位。

只是時間問題?

人民幣目前已是全球貿易使用的第五大貨幣,中國政府今年也在加速人民幣市場化的進程。英國媒體援引歐元區央行有關人士,七大主要發達經濟體中的歐洲四國,包括英國、德國、法國和義大利均有意將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儲備貨幣籃中,唯日本同美國一樣態度謹慎。

人民幣離IMF儲備貨幣漸行進遠

最新全球外匯儲備數據顯示,截止至2014年第三季度,美元占全球外匯總儲備量62.3%。人民幣很難超越其影響力成為主導貨幣,但人民幣成為世界第五儲備貨幣將進行一步促進跨境投資,增加人民幣成為定價貨幣的可能性。

所謂特別提款權,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帳單位,可與黃金,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充當國際儲備。特備提款權目前的籃子裡包括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四大貨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9390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