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日攪局南海之心不死 中國要拿這國開刀
導讀: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26日進入最後一天,從會議21日開始直至結束,南海話題持續成為焦點。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當天出席東協與中日韓外長會、東亞峰會外長會和東協地區論壇部長會議。在東亞峰會外
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26日進入最後一天,從會議21日開始直至結束,南海話題持續成為焦點。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當天出席東協與中日韓外長會、東亞峰會外長會和東協地區論壇部長會議。在東亞峰會外長會上,王毅就南海仲裁案闡述了中方立場,表示「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認識到仲裁案的本質和危害,理解和認可中國堅持通過直接談判協商解決爭議的立場」。針對美日澳25日晚發表「嚴重關切」南海問題的聲明,王毅26日也予以嚴正駁斥。美國國務卿克里當天表示,美國不會在南海爭端中選邊站,但「絕對支持」運用法律程序和外交手段解決分歧。
王毅26日就南海仲裁案表示,中方的立場是為了維護《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嚴肅性和公正性。他概括了仲裁的「三個不合法」:仲裁的提起不合法;仲裁庭的成立不合法;仲裁的結果不合法。「可以預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樁所謂南海仲裁案的非法性必將被進一步揭露,隱藏在臨時仲裁庭背後的政治操作必將大白於天下。」
克里在25日與王毅的會談中明確表示,美國對菲律賓單方面提出的仲裁案的內容不持立場。不過美聯社稱,當天晚上,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發表聯合聲明,「強烈反對任何增加緊張局勢的單邊行動」,聲明呼籲中菲遵守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仲裁結果。美聯社稱,這是美日澳在仲裁後對中國發出的「最強烈和最具體」的警告。印度《商業標準報》26日稱,該聲明彌補了東協外長聯合聲明未就南海問題表達明確立場的「空白」。克里26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國不會在南海爭端中選邊站,但「仲裁就是仲裁,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
對於美日澳的聲明,王毅26日予以嚴正駁斥。他說,這兩天看到的景象是,一方面本地區國家期待南海局勢降溫,另一方面這個三方聲明還在煽動升溫;一方面本地區國家都認為這是中菲的雙邊問題,另一方面這個三方聲明仍一口咬定充滿爭議的所謂裁決具有法律約束力;一方面世界上70多個國家以不同方式表達理解和支持中國的正當立場,另一方面這個聲明仍在明里暗裡指責中國。王毅說,該聲明的發表「很不合時宜」,「如果你們三方真的希望南海穩定,就應支持中國和東協落實好《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支持直接當事國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爭議。現在,是檢驗你們是和平維護者還是攪局者的時候了。」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2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東協國家都希望把仲裁案擱到一邊,重新回到談判軌道上。美日澳的聲明是無視當事方的意見,「自己在指手畫腳」。劉振民說:「實際上,在有關的雙邊接觸中,美國也鼓勵和支持中菲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美方在雙邊跟我們講的和美日澳的聲明的基調不一樣,我不知道他們出於什麼考慮。」
而據法新社26日報道,菲律賓外交部長亞賽對媒體也表示,南海仲裁案是中菲之間的問題,「其他國家並不是仲裁案的一部分,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堅持將其寫到聯合聲明中?」劉振民對《環球時報》表示,雖然「雙邊談判還沒有正式啟動」,但中方對中菲之間的對話有信心,亞賽在東協外長會上也表現出與中方進行雙邊談判的意願,「他歡迎與中國進行對話,表示會做好有關安排。這是一個積極信息,他們也感覺到通過對話協商是正確軌道。」克里26日表示,「中國外長說,是時候將南海問題降溫、翻開新的一頁了,這點我們同意」。他將在26日晚些時候到訪馬尼拉,「訪問時,我將鼓勵菲總統與中國進行接觸和磋商」。
廣西民族大學東協研究中心研究員葛紅亮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在南海問題上一貫採取兩面手法,但這也是它一貫的態度。葛紅亮認為,這次會議總體而言體現了東協務實的態度,也顯示其對處理南海問題的共識具有一定基礎。東協認識到,和中國關係的主體是南海以外的合作。
另外,一部南海主題宣傳短片從本月23日至8月3日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中國屏」亮相,每天播放120次,宣傳中國的南海主張和立場。
王毅:中國東協有能力有智慧使南海成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
美國和日本利用此次東協外長會遏制中國的意圖非常明顯。日本外相岸田文雄24日出發前聲稱,日本政府將向寮國提供資金技術援助,希望與寮國在敦促中國接受南海仲裁問題上達成共識。「美國之音」報道稱,美國「加倍外交努力,尋求在東協外長會緩和這片海域的局勢」,為此將在會上廣泛討論南海問題。
24日東協外長會未就聯合聲明達成一致後,美日輿論把矛頭對準柬埔寨,聲稱「中國的盟友柬埔寨阻止在聲明中提及任何有關南海仲裁結果的字眼」,援引某外交人士的話稱:「柬埔寨不愧對中國忠心耿耿」,還聲稱分歧將損害東協的形象。
東協外長25日順利發表聯合聲明。該聲明一共有192條,沒有提到南海仲裁案,其中174至181條涉及南海問題,但都是很概括的闡述原則,並沒提具體的國家。香港《南華早報》25日稱,在南海仲裁結果出來後,東協發表了涉及南海的第一份聯合聲明。當天發表的聯合聲明涵蓋很多議題,其中一部分涉及南海。聲明表達了對南海填海造地活動的擔憂,但沒有直接挑戰中國,也沒有提及那份仲裁結果。聲明還呼籲南海非軍事化和自我克制,並凸顯自由航行的重要性。
德國新聞電視台25日解讀說,這份聯合聲明顯示,東協國家不願意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作出選擇。即使菲律賓和越南,在對待與中國的南海爭端上,也顯示出相對謹慎。儘管美國願意充當保護傘,但這些國家不希望失去與中國的經濟合作。
據消息人士向《環球時報》記者透露,有部分國家提出,要在這次《聯合聲明》中加入「大規模填海造地」的內容來暗指中國,但是「大規模」的詞語最終被去掉,「因為中國從去年開始就停止填海造地了。」
即使「填海造地」這口「黑鍋」中國也不會背。25日下午的記者會上,王毅明確地表示「填海造地」的措辭,指的並不是中國,「中國現在並沒有在南海填海造地」。具體是哪一個國家正在這麼做,王毅表示,不會「點出名字」。
「東協親華國家幫忙抵制,中國外交取得成效」,日本共同社評論稱,東協外長會議25日發表的聯合聲明完全沒有涉及南海仲裁案,這是「將裁決視為廢紙的中國積極展開外交遊說取得了成效」。報道稱,在菲律賓和越南等國的要求下,聲明中寫入了「(南海)非軍事化」和暗示仲裁結果的「對法律和外交程序的完全尊重」,但柬埔寨在事前磋商中,就連這些措辭也悉數反對。由於各國擔心引起東協分裂,最終接受柬埔寨等國的主張,聯合聲明得以發表。
華僑大學講座教授、廈門大學特聘教授莊國土2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中國的勝利,但要特彆強調的是,這不是中國的第一次勝利,也不會是中國最後一次勝利。東協和中國直接談南海的具體事務,本身就是不合適的。這次聲明說明,東協內部對中國持理解的國家會越來越多。
莊國土說,原本西方輿論有這樣的預期,即南海仲裁案結果出來後,給東協國家強調南海問題增加了籌碼,讓南海問題在東協內部被重新炒熱。但現在看來,這樣的籌碼沒有起作用,不值一文。
中國和東協還於25日發表了關於全面有效實施《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聯合聲明。在周一的新聞發布會上,王毅稱《聯合聲明》的發表明確發出了中國和東協要攜手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積極的信號,顯示中國和東協有能力有智慧使南海成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
新加坡亞洲新聞台25日稱,該國外長維文在其社交網站帳號上發文稱,中國和東協聯合聲明將雙邊關係引到一個更積極的軌道上來。印尼《雅加達郵報》25日報道說,東協和中國當天發表的聯合聲明具有里程碑意義,展現了各方依據《聯合國憲章》以及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公認國際法原則,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增進互信和信心的共同承諾。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9348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