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贏美國一局,美日南海接下來會幹啥壞事

情感生活| 2016-07-28| 檢舉

中國贏美國一局,美日南海接下來會幹啥壞事

美國在南海非法仲裁問題上輸了一局。本來美國想借非法的「法律武器」打一場針對中國的外交戰和輿論戰,陷中國於不利境地,最好是美國領導著西方盟友、東亞盟友和東協國家一起圍毆中國。結果,讓美國很不爽的而是,中國準備充分,拿出了系列應對措施,非法仲裁結果7月12號出台,美國迫於形勢不得不在7月25日東協外長會上就向中國投牌認輸。

7月25日,美國國務卿克里與王毅外長會談後表示,對南海仲裁不持立場,並在記者會上對日本NHK記者明確表示南海仲裁「翻篇」了。這一表態,實際上意味著美國認為在這事上美國已無利可圖,繼續下去只有壞處沒好處。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安全事務助理(這一職務看名字好似不那麼重要,但其權力卻極大,對美國總統的國家戰略決策幾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在訪華,為歐巴馬G20峰會期間與中國元首進行新一輪戰略溝通協調做準備。換句話說,就是歐巴馬不想讓南海僵局影響到與中國更深層次、更多層面的戰略協調與溝通。否則,南海都撕破臉了,哪裡還有做戰略溝通的氛圍呢?

中國在南海贏美國一局,美國投牌認輸,這當然值得高興,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在南海的政策有任何變化,更不意味著美國針對中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有任何變化。美國的這次認輸,本質上只是認為南海仲裁對其已經沒有什麼好處,所以在南海仲裁問題上和中國做了交易。譬如,據報道說中國在南海撤了紅旗九,這就是善意的姿態(拉到庫房裡衛星看不到了就可以理解為撤,拉出來支上就可以理解為重新部署,都是姿態)。

美國最希望乾的事,就是他遏制住中國後讓日本給中國一刀!

當然,美國沒有向中國做實質性讓步,亞太再平衡戰略、南海戰略、半島戰略都沒有絲毫變化,變的只是操作細節而已。中國也一樣,中國的戰略同樣沒有變化,善意的動作只是軍事部署的微調,並不意味著什麼大的調整。就像中國軍方對美方的表態一樣,黃岩島是不是「自然仿真」地「種」一下、南沙島礁如何進行部署,中國會根據國家安全需要去操作,美國人沒有指手畫腳的資格。這也就是說,中國在南海的行動只會根據自己的既定節奏進行,美國逼得越緊只能進行得更快。

可能很多戰友還不太理解美國為何不會向中國進行本質上不。在筆者看來,美國在南海暫時也不可能對中國讓步的根本原因有三:

一、破壞中國經濟後院是美國遏制中國的既定戰略。

東南亞是未來世界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是中國經濟的後院。過去近20年,中國為整合東協經濟下足了功夫,20年時間中國與東協的經濟融合進行得非常好,東協經濟發展對中國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東協人口超過6億,政治相對較為穩定,與中國文化相對較近,發展潛力巨大。然而,美國正是看到了中國對東南亞的影響力,才感受到如此下去中國將會控制整個亞洲,並最終將權力輻射到整個世界。為了遏制中國,美國搞出了經濟上試圖架空中國的TPP,試圖將整個東協納入美國經濟體系而將中國經濟排除在外,為此美國不惜弱化APEC的作用。

南海爭端,涉及東協數個國家,只要策略得當非常有利於挑撥中國與東協國家的關係,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對中國危害極大。這樣的焦點,美國怎可能放棄?

山姆:趕緊去揍那個兔兔,揍他爸爸給糖吃!相關國家:爸爸,揍他,鷹醬威武!山姆:沒一個聽話的······

二、控制中國貿易航線是美國的既定戰略。

南海航道非常繁忙,差不多超過一半的貿易量通過這裡(考慮到西方貿易主要是高附加值產品,若按貨物規模南海航道所占的比例要高得多得多),本質上誰控制了南海,誰就擁有了對世界的話語權。美國想控制這裡,是想卡住中國的脖子,中國要控制這裡是因為那是自己的生命線,是反制西方對中國進行經濟封鎖的重要反擊武器。

因此,美國一定想控制南海以達到控制中國的目的,退一步說哪怕美國不能完全控制,也要和中國在南海形成平衡,不能讓中國擁有絕對控制的能力。如此背景,美國怎麼可能放棄南海?前不久,美國已經宣布,南海是其最高國家利益。為何南海是美國最高國家利益,本質上是因為東亞是世界製造業的中心,誰掌握了製造業中心的貿易航道,誰就擁有影響世界的權力。美國作為霸權國家,當然會把南海作為核心利益來看待。

歸根結底是貿易,歸根結底是控制貿易航天的能力!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習總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是多麼的有先見之明。因為,中國通過發展鐵路、發展高鐵,將整個東南亞、南亞融合到一起,然後通過中亞、東歐(及中東)連接西歐、非洲,如此就能降低海洋貿易在世界貿易通道上的份額,事實上就能削弱海權,增強陸權。中國用自己的工業能力、高鐵、重載鐵路等手段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客觀上就是在推動世界經濟秩序的重組,客觀上就能提升中國的影響力。

劃時代的大國戰略,中華復興之路!

也正是基於此,美國在海上採取的是挑事遏制,甚至不惜親自上陣,陸路推動的則是國家對立,譬如俄羅斯與西歐國家的對立,中東的亂局等。所以,本質上中美的矛盾是世界發展路線之爭,這種爭奪除非美國調整思路,否則根本不可能完全調和,相應的針對中國的既定戰略也不可能改變。

三、挑動中國周邊局勢是美國的既定戰略。

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為何能實現這麼快的增長?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中國政治穩定,周邊環境較為安全,中國抓住了這個機遇期大力發展經濟,最終才有今天的成果。美國深知,要想把中國經濟搞黃,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中國的國家安全環境搞壞。國家安全環境包括國內和周邊,國內美國搞事難度稍大,周邊通過外交和軍事手段更容易見效,所以美國過去幾年不斷挑撥中國周邊矛盾,就是想惡化中國經濟發展的安全環境。事實上,美國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譬如中國與日本、韓國、東協的個別國家關係上都出現了問題。只是,由於中國節奏控制得較好,美國的挑動至今未能引發大的動盪。不過,美國針對中國的遏制戰略不會變,挑動中國周邊局勢的既定戰略更不會變。

傳神!

把這三點搞清楚了,也就知道了美國針對中國的戰略是不會變的,哪怕換了總統可能有局部微調,但總體思路恐怕也不會改變。特別是如果希拉蕊贏得大選,這個思路更不會變。相對來說,特朗普勝選美國對華戰略出現變化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當然,這個變化有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壞,筆者更傾向於初期可能有不適應,但總體變好一些,因為特朗普本質上是個商人,商人更加現實,比較容易達成交易,反而應該更加容易打交道。

我心優雅,我其實是個好人!

那麼,日本未來在南海是會更加活躍還是會趨於平淡?答案無疑是會更加活躍。就在中美在南海仲裁達成妥協的同時,美日澳三國發布了聯合聲明,這個聯合聲明就是日本一手起草並極力推動的。

日本之所以如此積極,在筆者看來根本原因也有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我們以前也說過,一是為了修憲,試圖將矛盾由東海推到南海,這樣可以使日本在較為安全的戰略環境中推動修憲;二是日本擔心航線被中國卡住,那樣相當於中國卡住了日本的脖子;三是日本想藉助中美較量從中漁利,中美南海較量、半島較量日本都非常歡迎。

那麼,美日接下來都會幹什麼壞事呢?

一、美日澳完全可能進行聯合巡航和軍演。

美國在南海對付中國實際上已經顯得有些吃力,這次南海非法仲裁如此快與中國妥協,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國的軍事壓力對中國沒有奏效。不但沒有奏效,中國的反擊還很凌厲,而中國在南沙三座巨大機場的校驗試飛成功意味著中國隨時可以在南沙部署大量軍機和軍事裝備,這都不是美國能輕鬆應付的。在這種情況下,以美國的做事態度,接下來必然會聯合美日澳,儘量能再拉一兩個東協國在南海搞聯合巡航或軍事演習。

二、由於沒有羞恥心,雖然美國在南海仲裁問題上翻篇了,但安倍政府很可能會不斷在此問題上糾纏。

安倍政府是沒有什麼羞恥之心的,根本不講道義,美國雖然在南海非法仲裁問題上翻篇了,但這不意味著日本翻篇了。日本政府完全可能長時間拿這個問題挑事,隨之以此為「依據」來挑撥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這個問題在日本嘴裡完全可能糾纏很久。

內心的獨白!

三、日本會以經濟利益為誘餌,美國會以軍事和經濟為吸引,繼續推動南海周邊國家反華,激化中國與相關國家的矛盾。

日本沒有加入亞投行,但其對亞洲經濟的野心並不小,日本必然會以經濟利益為誘餌,推動東協個別國家反華。而像菲律賓、越南、印尼、馬來西亞都存在中招的可能。至於美國,TPP、軍售都是其有力武器,他們必然借該武器來反華,激化中國與這些國家的矛盾。

當然,由於南海暫時有望形成一個階段性的平衡,美國在南海對中國施壓的力度可能會適當降低,接下來中美在薩德問題上的較量將會很激烈,而最可能成為接下來矛盾焦點的地方是台海方向。從最近蔡英文對美的態度上看,台海問題出現初步激化就差美國一聲令下。而且,由於有南海太平島的存在,台海、南海問題甚至可能交織起來發酵。對這些可能存在的潛在變化,我們需要高度警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9340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