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外交之聲》微信公眾號 直通使館 放眼世界
7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一位重要客人——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
這位賴斯可不簡單。她在2008年歐巴馬首次競選總統時就是其團隊核心成員,2009年起擔任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2013年被任命為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直接向總統提供政策建議,是歐巴馬最信任的人之一。
作為歐巴馬的親密助手,賴斯多次訪華,每次都見到了習近平主席。這次訪華的背景尤其引人關注。不久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結果出籠,美韓決定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而就在上周,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理察森剛剛結束訪華行程,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習主席會見賴斯傳遞了什麼信號?
「中美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
先來看看習主席對賴斯說了什麼。一個關鍵詞是「大方向」。習主席說:
「中方高度重視中美關係,願同美方一道努力,牢牢把握兩國關係發展大方向,堅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增進互信,深化合作,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持續穩定發展。」
這個大方向,就是「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自2013年中美元首莊園會晤以來,新型大國關係建設一步一個腳印,可以說取得了很多成果,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工作要做。如何確保中美關係不偏離大方向繼續前進呢?習主席給出了答案。
一是「互信」:
「中美要著力增進互信。中國發展的目標,就是讓13億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中國不會走國強必霸的道路,也無意挑戰現行國際秩序和規則。」
一是「合作」:
「中美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可以合作、需要合作的地方很多。中美雙方要積極拓展經貿投資等雙邊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等多邊領域及國際地區問題上的合作,使務實合作成為中美關係的壓艙石。」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管控分歧」:「雙方要有效管控分歧,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
這些話,說者「有意」,相信聽者也應「有心」。講中國的發展道路、講如何看待中美共同利益和彼此分歧的關係、講雙方合作的領域……都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既針對當前中美關係中的一些問題,又關乎中美關係走向。
賴斯作出了積極回應。她表示,習近平主席對美中關係的看法同歐巴馬總統十分相近。歐巴馬總統始終認為,美中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國的成功符合美國的利益。美方贊同通過共同努力增進雙方互信,加強務實合作並使之成為美中關係的壓艙石,願同中方密切溝通有效管控分歧。
毋庸諱言,中美關係中難免磕磕碰碰,有的時候分歧還會很「顯性」。有些分歧看起來很難解決,是不是說雙方就不能一起合作了?答案並非如此。
中美正在探索一條管控分歧的有效路徑,那就是各層級、各渠道的密切對話與溝通。只要雙方願意坐下來談,即使有些分歧一時解決不了,也能以務實和建設性的態度加以管控。
這裡,讓我們重溫習主席今年6月6日在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聯合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
「有了分歧並不可怕,關鍵是不要把分歧當成採取對抗態度的理由。」
「只要雙方遵循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原則,堅持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就沒有過不去的坎,中美兩國關係就能避免受到大的干擾。」
3月3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華盛頓會議中心會見美國總統歐巴馬。
「向世界傳遞信心」
作為歐巴馬的「身邊人」,賴斯每次訪華都有「特殊任務」。2014年9月是為歐巴馬當年11月來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訪華作準備;2015年8月是為習近平主席當年9月對美國的國事訪問作準備。這次來,有什麼「神秘使命」?
其實也不神秘。一個多月後,美麗的西湖將迎來全球20個主要經濟體的領導人——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將在杭州舉行。美方已經宣布,歐巴馬總統屆時將來華出席峰會並同習近平主席舉行會晤。
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仍不景氣,面臨下行風險和不確定性,並導致一些地方出現焦慮情緒。在這種情勢下,這次峰會備受各界關注,而中美兩國能否攜手合作向世界發出積極信號成為大家關心的一個焦點。
會見中,賴斯向習主席轉達了歐巴馬總統的問候,並表示:歐巴馬總統期待著9月來華出席峰會並同習主席再次會晤。
關於即將舉行的峰會和會晤,習主席也講得很明確:
「二十國集團是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平台。當前形勢下,中美兩國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應該密切合作,共同推動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取得積極成果,向世界傳遞信心,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動力。」
「我期待著9月初在杭州同歐巴馬總統再次會晤,為下階段中美關係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也為兩國關係未來繼續穩定發展明確方向、打下基礎。」
空中俯瞰美麗的杭州西湖夜景
G20領導人峰會是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開始舉行的。回望當時,正是以中美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就國際經濟事務平等協商、平等決策,聯手採取貨幣財政政策,推動國際金融機構改革,把世界經濟從懸崖邊緣拉了回來。
面對當前世界經濟存在的問題,人們呼喚重拾這種寶貴的「同舟共濟」夥伴精神。提振民眾信心、重振全球經濟,中美攜手合作將發揮出巨大的正能量。
看南海仲裁後局勢 美國高官密集訪華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訪華、東協外交部長聲明拒談南海、美國國務卿克里稱美國對南海仲裁案不持立場。這兩天內發生的外交大事件無疑都在透露出一個信息:南海局勢正在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
25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訪問中國,分別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以及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中國外交部表示,雙方將就中美關係、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及其他兩國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交換意見。
習近平在會見時強調,中美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賴斯則習近平對美中關係的看法同歐巴馬總統十分相近。
由於賴斯此訪是在菲律賓單方面提起所謂南海仲裁案最終裁決結果公布後不久,專家分析,在此背景下,美方將首先就南海問題與中方進行溝通。事實也確實如此,楊潔篪及范長龍在與賴斯會談時,均提到了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原則立場。
賴斯是歐巴馬的核心幕僚,被認為對華盛頓外交政策的影響甚至大於國務卿克里。而就在上周,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理察森剛剛結束訪華行程,美國高官的接踵而至,可以看出中美高層交往並沒有遇冷中斷,雙方也都表達了管控危機、穩住中美關係大局的意願。
在賴斯訪華同時,美國國務卿克里正在寮國出席東協有關會議,25日,在克里抵達寮國之前,第49屆東協外長會議聯合聲明就已順利出爐。公報提到,各國外長重申提升互信和展現克制的重要,避免可能使情況變得更複雜的行為,依據國際法尋求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隻字未提南海仲裁結果。
在本次東亞系列外長會中,南海爭議在部分國家的推波助瀾下「喧賓奪主」成為焦點。由於柬埔寨和東道主寮國不贊成,聲明對所謂南海仲裁案裁決結果隻字不提,僅重申對南海問題的一貫立場,這被一些西方媒體視為中國的「外交勝利」。
而就在之前一天,根據美國國務院發布的消息,克里還在單獨會見東協輪值主席國寮國的外交部長沙倫賽時敦促東協達成共識,就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所做的仲裁發表一份聯合聲明。
但是從東協國家外交部長聯合聲明中可以看出,東協做為一個整體,對菲律賓前政府單方面提出的仲裁案選擇不持立場,對裁決結果不予評論,也不選邊站隊。作為域外國家,美國顯然沒法藉此大做文章。
克里呼籲儘快翻過仲裁這一頁
克里在隨後與中國外長王毅會談時明確表示,美國對菲律賓單方面提出的仲裁案的內容不持立場。支持中菲恢復雙邊對話,應儘快翻過仲裁案這一頁,使南海局勢降溫。
而此前一直在四處遊說東協國家在南海仲裁案上向中國施壓的日本,也在寮國被王毅親自「警告」。
據中新網報道,王毅在與日本外相相岸田文雄會晤時表示,當前中日關係並不令人滿意,「日本不是南海爭議的當事國。在中國和東協發表聯合聲明推動南海問題回到《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正確軌道的情況下,日本如繼續高調介入,蓄意炒作,只能坐實你們是別有所圖。」王毅說。
在東協、美國相繼表態對菲律賓單方面提出的仲裁案不持立場,日本造勢無果的情況下,菲律賓的態度就更加引人注意。
據美國彭博社稱,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25日在國會發表首次國情咨文,其在談及南海緊張局勢時將語氣「放至最低」,表示將堅決肯定並尊重常設仲裁法庭的判決,並將此作為和平解決、管理衝突的重要促進。其發言人厄內斯托在國情咨文發表前對媒體表示,「南海裁決對我們有利,但我們要從外交上解決問題,並嘗試所有的路徑」。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院長莊國土分析稱,南海爭端的激烈程度只會越來越低。南海爭端不那麼容易解決,因為這是長期存在的問題,不會因為南海仲裁案、美日越來越多介入等個別事情而有影響。而且類似爭端在世界其他地方比比皆是,並不會讓雙邊關係全面撕裂。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9122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