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質疑「牆縫戰鬥」斃傷日軍至少3500人的真實性,中國現代史學會理事史義軍遭李延祿將軍後人李戈起訴。
李延祿是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原軍長、黑龍江省原副省長。李戈是李延祿的孫女。「牆縫戰鬥」發生於1932年3月,是由李延祿指揮的「鏡泊湖連環戰」首戰。牆縫位於黑龍江省寧安市鏡泊湖地區,是指一條夾在牡丹江和一個山坡中間的2.5公里長的小路。
2015年5月,正值抗戰勝利70周年,新華每日電訊刊登一篇題為 《「鏡泊湖連環戰」真相被淹沒83年》的文章。文中稱,「『牆縫戰鬥』持續了十個小時,我軍只以傷亡7人的代價,斃傷日軍至少3500人,共繳獲完整槍枝2000多支,殘毀槍枝1500多支。」
史義軍認為該組數據與實情不符,隨即在其個人博客中發布數十篇博文表達質疑。
其中,「李延祿——抗聯神話的製造者」、「沒一個數據是準確的,連靠譜都靠不上」、「戰鬥中,那6個縫口是絞肉機嗎?3600——4000人像豬一樣等待700人屠殺嗎?」、「700百名剛剛放下鋤頭就上戰場的東北農民憑著滿腔的愛國熱情,靠撇手榴彈,就消滅了3500名訓練有素的關東軍,這簡直就是本世紀的抗戰笑話」等言論,被李延祿後人認為,侮辱了李延祿的人格,使李延祿名譽受到損害。
此外,李延祿後人還認為史義軍的行為嚴重干擾了黨和國家抗日宣傳工作大局,並在民事訴訟狀中要求史義軍公開賠禮道歉,關閉個人博客,並賠償原告及其家族精神損失、經濟損失人民幣十萬元。
6月3日上午,該名譽權糾紛案在北京西城區人民法院召開了庭前會議。雙方按程序交換證據。庭上,法官詢問原告、被告是否有意調解,雙方表示均無此意向。7月19日,該糾紛案的第二次庭前會議召開。會上,史義軍提交了一份新證據。雙方還就此前提供的證據,進行質證。法院方面表示,對該案還需進一步調查。下一次開庭時間未定。
中國現代史學會理事史義軍對東北抗日聯軍歷史的研究已有多年。從2012年起,他便開始在博客中撰文,談論關於東北抗日聯軍史研究中具有爭議性的問題。「牆縫戰鬥」的傷亡情況,只是他在研究東北抗聯史中遇到的一個小問題。
史義軍稱其行為不存在對李延祿的貶損,而是極力維護李延祿名譽。他認為自己是在探求歷史真相,而誇大歷史事實才是抹黑。
實際上,關於牆縫戰鬥的時間、我軍對抗的是哪支日軍部隊、日軍的傷亡人數等問題,在學界一直爭議頗多。史義軍表示,上世紀八十年代史學界普遍認同,國民救國軍迎戰的是上田支隊,並非天野旅團。
史義軍還介紹,3500人這一傷亡數字,可能出自李延祿本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口述,此言之後被作家駱賓基收錄於1979年出版的 《過去的年代——關於東北抗聯四軍的回憶》一書中,其原文所述為「可見敵寇傷亡近四千,最少也在三千六百人以上」。
網易 《路標》:你認為這個事實不存在,依據有哪些?
史義軍:在 《東北抗日聯軍史》一書的結束語中提到,「東北抗日武裝消滅敵人的數字難以統計,僅就日本陸軍省於1936年3月18日所公布,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35年末,日本關東軍戰死達4200人,傷病17.13萬人。」
這是2015年9月,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官方認可的數字。而 《過去的年代》里卻說一場牆縫戰鬥就傷亡將近4000人,至少也在3600人以上。
此外,《申報》的報道,還有 《國民救國軍抗日血戰史》都是重要的歷史文獻,這些文獻是可以與日方史料相印證的,而且有些數據是非常吻合的。比如 《申報》曾於1932年3月24日報道,牆縫之戰中日軍死15人,傷14人。而日方史料記載是死16人,傷16人。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