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台海危機的根本不在於台灣,也不在於大陸,甚至可以說不在於美國,而在於蘇聯。
1991年12月25日蘇聯宣布解體,一個超級大國從此不復存在。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逐步調整了對中國的戰略。美國認為蘇聯垮台以後,中國就沒有利用價值,相反會成為一個潛在的敵人。美國政府將中美關係由協作,轉為對抗和抑制。抑制中國,最好的辦法自然還是打台灣牌。
·1996年3月,解放軍大舉演習搶灘登陸
從90年代開始,美國逐步增強台灣的軍事外交以及國際地位,以牽制中國。1992年,美國宣布對台灣進行大量軍售,其中包括150架先進的F16戰鬥機,並允許台灣向他國購買先進飛機。台灣隨即從法國訂購了60架幻影2000戰鬥機。
F-16A/B MLU和幻影2000-5戰鬥機在當年都是最先進的戰鬥機,遠遠超過解放軍的殲七殲八戰鬥機!如果這些飛機交給台軍,就會讓台灣空軍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最關鍵的是,早在中國與美國於1982 年簽訂的八一七公報後,美國拒絕了台灣購買F16甚至名不見經傳的F20戰鬥機的要求。現在突然同意軍售,就不僅僅是一個賣武器的問題,更是一種政治上的表態。
隨後的幾年,美國很注意提高台灣的國際地位。諸如1994年,美國宣布提高台灣駐美國代表處級別。美國國會議長之流多次表示台灣有資格加入聯合國。
1995年5月,美國突然宣布允許台灣領導人李登輝以「私人身份」訪美,這是以往沒有過的,實則是美國對台灣國際地位的肯定。這徹底點燃了導火索。
李登輝在美國宣稱要突破外交孤立
這邊的台灣領導人李登輝,也聰明的領悟了美國人的意圖,立即順杆爬。李登輝是國民黨領袖,而國民黨雖在蔣經國時期放棄了反攻大陸,但始終支持所謂中國統一,兩岸都是中國人。李登輝從90年代開始,卻接著美國的變化逐步提高台灣的國際地位,擴軍備戰,同時開始將國民黨的主張向台獨方面傾斜。
這並非李登輝智力不夠而亂惹事,也並非他在討好美國,而是政治上的投機。台灣到了90年代,本土從20歲到50歲的社會主要人群,全部是在台灣出身或者長大的。由於兩岸割裂了長達半個世紀,這些人不可避免的對大陸產生很大的隔膜。加上台灣當局長期對大陸進行汙衊性的宣傳以及改革開放以後台海經濟的巨大差距,台灣人對大陸有比較強的厭惡和鄙視心理。簡單來說,就是台灣人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不願意統一。這在現在看來是大勢所趨,也是兩岸長期割裂的必然結果,歷史上屢見不鮮。台灣的民進黨就是看準了這點,才站到政治舞台上,信心十足。而台灣在1996年會進行第一次民主選舉,獲勝政黨上台組閣,統治台灣,不再是國民黨一統天下了。
李登輝認為,國民黨之前那套已經不符合台灣的現狀,不向台獨方面傾斜,就會失去大選。而且李登輝認為,民進黨目前力量薄弱,在黨政軍都沒有什麼勢力。如果李登輝能夠多次挑釁大陸,使得大陸採用強硬立場甚至武力威脅,他就可以以台灣唯一強人面目出現,宣稱只有他可以保護台灣對抗大陸,自然會贏得選舉。
所以,從90年代之後,李登輝進行了各種政治改變,甚至力量千島湖24名台灣人被歹徒殺害,大肆炒作攻擊中國大陸,以獲得台灣民眾對他的支持。
對於美國和李登輝的行為,大陸政府和軍方的高層自然都是很清楚的。關鍵在於,要如何應對。
對於這一點,根據台灣方面的智庫分析,我們是存在分歧的。政府外面尤其是外交部認為,最好的應對就是不理睬,只要台灣沒有宣布獨立,沒有大陸武力實質性衝突,就不要管他。對台務必採用武力威懾但和平解決的戰略。
對於美國方面,只要美軍不直接介入台灣獨立,就暫時不要採取什麼行動,儘量以外交手段應對,迫使美國方面讓步。
但軍方卻不同意。站在軍事角度來看,當時解放軍的綜合戰力是明顯強於台軍的。尤其是陸軍的規模比台軍陸軍大幾倍,還經歷過中越戰爭的實戰鍛鍊。不過,如果武力統一台灣,強大的解放軍陸軍開始基本用不上,必須依靠海軍和空軍。解放軍海空軍,現狀卻並不樂觀。
在美國的幫助(限制)下,IDF戰機航程極為有限,僅能完成本島防衛任務
就雙方空軍力量對比來說,相差不大,我軍數量上還有絕對優勢(數千架),但台軍還是略占上風的。
台軍空軍兵力不到6萬,卻頗有實力。3年前從美國訂購的F16和從法國訂購的幻影2000還沒有交貨,但現有飛機也足以應付防禦。
台灣從1994年開始利用美國技術生產自行研製的IDF戰鬥機,訂購總數為120架,目前已經裝備了幾十架,並且以每月4架的數量批量生產。
IDF戰鬥機雖是台灣自行研發,卻並不落後。美國評估認為IDF戰鬥機達到第三代戰鬥機的水平,性能比F16稍遜,但差別不大。因為裝備先進的APG-67雷達,該飛機具有超視距作戰能力, 對空最大搜索距離為148 公里,射程60公里的天劍二型飛彈也大體研究結束,會與1996年開始批量裝備。它的機動性很好,近距離格鬥是它的特長,配備著名的美國AIM-9和台灣自研發的天劍一型近距離飛彈。
IDF戰鬥機雖在1996年數量較少,但生產穩定,預計最遲到1999年就會完成130架的交付。
中國早期引進的蘇-27SK戰機,經過多年的使用已老舊不堪,現大多退役
美國方面認為,IDF戰鬥機綜合性能同大陸在1992年得到的蘇-27SK類似(中國為此花費10億美元),前者還強過一截。蘇-27SK是蘇27系列中的簡化版,雷達、電子和模擬操縱系統大大落後於IDF戰鬥機。
蘇-27SK沒有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只能使用空空飛彈。更慘的是,蘇-27SK的R27中距離飛彈性能很差,命中率低且很容易躲避。相反,台軍的飛彈就要厲害的多。
在中國從俄國購買蘇-27SK的時候,俄軍高層就表示,出售這種已經過時的飛機不會泄露很多軍事技術。訓練中國飛行員的俄國教官甚至說:中國為什麼購買這麼多落後的蘇-27SK,還有引進生產線?蘇-27SK再過10年將根本無法和西方戰機正面對抗。
事實證明,從2009年開始,蘇-27SK已經基本退出解放軍現役。
總體來說,高端的台軍的IDF戰鬥機和解放軍蘇-27SK性能類似,數量也相差不大。
台軍裝備的F-5E戰機
另外,台軍還有240架F-5E虎戰鬥機。這種戰鬥機在台軍屬於低端,為美軍70年代的輕型戰鬥機,大體我我軍的殲七和殲八屬於同一個時代。不過台軍對F-5E虎戰鬥機做過多次現代化改進,安裝比較先進的新型雷達和機載設備,性能有很大提升,可以攜帶AIM-9近距離格鬥飛彈。
經過美國評估,F-5E虎戰鬥機綜合性能遠遠強於殲七和殲八,可以同時對付多架。
相比起來,我軍就落後的多。殲七和殲八其實是米格21的仿造和改進型,此時早已過時。我軍七十年代才徹底吃透米格21的技術!以最先進的殲八II為例,由於雷達性能落後,始終無法解決空中掉高壓、截獲不穩和不能牢固跟蹤三個主要問題,實際上沒有形成戰鬥力。到了2000年以後,由於雷達問題始終不能解決,性能不可靠,最新式的殲八IIM戰鬥機乾脆使用了俄羅斯的「甲蟲」ZHUK-8II雷達。
殲八II尚且如此,雷達極爛且僅能攜帶2枚近距離飛彈的殲七就更別說了。
至於數量多達上千架的殲六,不過是蘇聯50年代米格19的仿造。早在70年代殲六就已經過時,在90年代基本沒用,無法對現代空軍戰機造成威脅。
可以看到,就空軍而言,我方相對台軍也是略占劣勢的。如果強大的美軍介入,就更不堪設想。
美軍在海灣戰爭中展示的全新作戰理念和新銳裝備,對解放軍產生了重大影響
對於中美空軍的差距,其實無需做性能分析,以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為例即可。和我軍同處於蘇制空軍模式,還明顯強於一大截的伊拉克空軍被美軍打的慘敗,毫無還手的餘地。要知道,伊拉克空軍還有諸如米格29戰鬥機,米格25戰鬥機,米格23戰鬥機,蘇23戰鬥轟炸機等先進飛機。其中米格29戰鬥機,米格25戰鬥機就有60多架,當時我軍還沒有這麼先進的飛機。
另外,伊拉克的防空網為法國人設計,裝備大量蘇製法制美製防空飛彈。僅僅地空飛彈陣地就高達250個之多,一共擁有1000多部發射架。
除了空軍以外,台灣耗費長達40多年,建立了主要依靠美軍霍克和小懈樹飛彈的防空網,可以對低空20到高空40公里內的飛機進行攻擊。在這基礎上,台灣於90年代初期先後裝備了自行研發(利用美國技術)的天弓1型2型防空飛彈,其中後者射程高達100公里,大大提升了台灣防空網的能力。這個防空網具有世界一流的雷達和指揮系統(80年代投入使用的天網系統),90年代又從美國引進了長白相控陣雷達。這種雷達是大名鼎鼎的美國宙斯盾雷達的衍生型號,在當時非常先進,堪稱世界頂尖。「長白」雷達最大探測距離450千米,有效探測距離300千米,可同時監視100個空中目標。在當時,美國的盟友日本和韓國都沒有裝備這種雷達,卻優先提供給了台灣。
台灣防空飛彈陣地
指揮中樞的天網系統可以可接收和處理各管制報告中心/管制報告站獲取的各種雷達信息,提供和顯示防空作戰所需的各種戰術數據,及時選擇防空武器實施攔截作戰同時引導30批100架戰鬥機進行作戰,遠遠強於大陸當時的同類系統。即便如此,台灣居然還對天網系統不滿意,因為天網不能指揮高炮、地空飛彈和艦載防空武器,從1988年開始投資10億美元,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設計製造了全自動化防空作戰指揮控制系統,即「強網」系統,預計2000年建成。
可以這麼說,在台灣空軍和防空網的配合下,我軍如果只靠空軍是極難獲得台灣海峽的制空權,更不可能有效打擊台灣本土。而如果不能獲得控制權,海軍也就無法有效作戰,陸軍更不可能登陸。
正是對己方軍事裝備非常有信心,李登輝才敢於這種一再挑戰大陸的底限。
不過,此時台灣的整體防禦仍然有一個漏洞,就是它的防空網沒有反導能力,對付不了解放軍的東風彈道飛彈。當時台灣尚且沒有引進愛國者,天弓3防空飛彈也沒有研製出來。李登輝對此也心知肚明,曾說:除了解放軍的飛彈,我們什麼都不怕!
所以,解放軍認為,可以用我軍的彈道飛彈有效威懾台灣。
在李登輝訪美期間,也就是1995年7月至11月23日,我軍第一次在台灣海峽進行軍事演習,距離台灣基隆港約56公里。同時中國方面的國防部長遲浩田宣布,中國沒有放棄武力統一台灣。中美台高層頻繁交涉,中國希望壓迫台灣和美國服軟。
在這一輪衝突中,美國方面由於在權衡得失,採用低調處理,沒有什麼軍事行為,反覆和中國外交磋商。
李登輝在外交上也出於低調,卻在國內大肆宣傳,使得台灣民眾對大陸的武力威懾非常反感,開始全力支持李登輝。李登輝刻意減少大陸武力威脅的強度,宣布大陸就是在嚇唬人,開槍開炮都是空包彈,台灣民眾還沒有緊張情緒。用台灣當時記者的話來說:一切正常,舞照跳飯照吃!
局勢的轉變主要是在1995年底。
1995年10月聯合國舉行50周年慶典,各國元首雲集紐約聯合國總部
1995年10月,總書記江澤民親自訪問和美國總統柯林頓會晤。柯林頓承諾不會支持台灣獨立,但拒絕在目前局勢下讓步。
鑒於外交手段幾乎無效,那麼武力威懾也就難以避免。
從這個時候開始,解放軍部隊開始向福建廣東兩省集結,到了1995年初已經高達15萬人,這顯然不僅僅是為了演習。
同時1995年底的台灣立法院選舉(國會選舉),國民黨的立委數量急劇減少,反而支持台獨的民進黨立委有很大提高,這是台獨勢力高漲的最好表現。
1996年1996年3月8日至3月25日,也就是台灣第一次大選期間,我軍第二次在台灣海峽進行軍事演習。我們的目的自然是,給台灣施壓,希望影響選舉結果,分化台灣國內政治力量,遏制台獨的氣焰。
3月6日,國防部長遲浩田在軍方大會上,做了《戰爭正在走向我們》的演講。
劉華清上將曾於1980年登上美軍「小鷹」號航母
與此同時,解放軍也希望和美軍協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上將趕赴美國訪問。
讓我軍沒有想到的是,此次美軍卻沒有低調處理,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早在幾個月前,美方就得到解放軍就要進行第二次演習的情報。政府和軍方高層反覆探討,最終得出結論,就是必須武力遏制解放軍的進攻勢頭,讓他們知道美軍仍然具有壓倒性的軍事技術優勢,維護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控制地位。
3月11日,也就是演習的第三天,美軍連續調動獨立號和尼米茲號兩個航母戰鬥群,趕赴台灣東部和南部海域,並做出隨時可能進入台灣海峽的姿態。要知道,如果只是為了美國宣布的所謂:防止事態擴大!只需要菲律賓海域的獨立號航母就足夠了(有30架艦載機),完全沒有必要將在波斯灣巡邏的尼米茲號航母調來。
顯然,美國並不是為了單純做做姿態,而是做出準備全面開戰的樣子。
這是美軍自在越南戰爭以後,在非作戰行動中,調動軍隊規模最大的一次。
為了避免有可能出現的軍事衝突,美國對在台灣的美國公民,下達了準備撤退的命令。到了這時候,台灣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緊張,台灣民眾意識到有可能開戰。一時間,機場擠滿了飛往別國的台灣民眾,大量台灣老百姓衝到銀行提款或者將台幣換成美元(一旦開戰台幣肯定會貶值),台軍也做戰前準備,台灣各大娛樂活動開始減少。
當天,美國國防部長威廉·佩里在接待劉華清上將的晚宴上,表達了自己強硬立場,指責解放軍造成台海危機。
劉華清上將並不示弱,強調這是正常演習,並且指出美國給李登輝簽證和賣給台灣F16的錯誤舉動。
雙方爭吵一同,不歡而散。
吵歸吵,還是要冷靜分析下一步怎麼辦。
此時,解放軍處於騎虎難下的地步。
CVN-86尼米茲號航母
美方私下宣布,下一步航母戰鬥群很可能會穿越台灣海峽。雖然美軍沒說,但他們很有可能進入飛彈演習區域。
那到時候要怎麼辦?繼續發射飛彈,美軍就可以用被攻擊為藉口,直接還擊,擊落我方飛彈,甚至攻擊我方演習的船隻和飛機。
如果真到了這一步,如何繼續,難道繼續向美國航母還擊?我們並沒有這個實力。
我軍很清楚,目前我們無法對付美軍的航母戰鬥群。蘇聯花費幾十年時間,制定了依靠空軍、航母、潛艇、飛彈戰艦等整個體系對付美軍航母的戰術,但自從宙斯盾大量服役後,這個戰術也不可能成功。
此時,我軍裝備的反艦飛彈性能落後,而且搭載平台少,航程最大的蘇27SK就無法攜帶。即便傾全國之力對準一個航母編隊攻擊,也不可能穿破宙斯盾的防空網。
至於潛艇,不但數量少,技術也落後,僅有魚雷作為武器,根本無法穿越美軍先進的反潛網。在1年多前的1994年10月,中國核潛艇與美國航空母艦在公海對峙,因為偵訊系統的落後,被美國反潛武器反制,無法有效作戰。美國曾狂妄的宣布,解放軍現有的5艘漢級核潛艇,可以用1艘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對付。此時,已經有一艘洛杉磯級核潛艇開赴台灣海峽。
空軍方面,即便最先進的蘇27SK,也遠遠不足以和美軍F14戰鬥機對抗。美軍戰前分析,僅僅需要半個空軍聯隊(約36架戰鬥機),就可以殲滅解放軍參戰飛機的一半。
唯一的法寶東風彈道飛彈,短程的無法精確攻擊,不可能打到航母。幾十枚長程洲際飛彈,也不敢隨意向美國本土發射,況且這些固定發射筒內的飛彈,早就被美軍了如指掌,一旦發射就很容易被打擊摧毀。
鑒於敵我力量懸殊,硬頂下去對我軍並沒有好處。
以1988年伊朗封鎖波斯灣,和美軍企業號航母戰鬥群全面交火為例。雖伊朗毫不示弱,拼盡全力,出動所有海軍力量,畢竟技不如人。擊落一架美軍直升機後,伊朗被擊沉包括最現代化的軍艦「薩漢德」號護衛艦「薩巴蘭」號護衛艦在內多艘軍艦,參與小軍艦隻能龜縮港口,實際上承認了失敗。
我們進行飛彈演習,本來只是威懾目的,並不是想打仗,也就沒必要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根據美國方面資料寫到:第二天,美國政要克里斯多福在一個電視談話節目中透露美國已派遣一艘航空母艦到台灣附近以備不時之需的消息。次日,中國進行第四次飛彈試射,然後宣布試射已經完成。總計中國試射的飛彈比它先前準備發射的數目少了一半以上。
當然,我方對這種觀點不予承認,宣布完成所有飛彈發射。
作為回應,美國航母戰鬥群也沒有進入台灣海峽,這件事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隨後,中美雙方都力主緩和,總書記江澤民和總統柯林頓在1997年1998年多次互訪,就台灣達成了新的共識。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