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是近幾十年來中國大陸軍事上少有的危機時刻,陸美台三方在台海角力,而戰爭幾乎己經是箭在弦上一觸即發。可能在內陸地區,對戰爭的觸覺尚不敏感,但實際上,自美國兩支航母編隊駛入台海之後,戰爭的陰雲幾乎已經是密布在大陸沿海和台灣島民的上空了。
看到過不少關於1996年大陸台海軍事大演習的視頻和文章,很多是盛讚當時大陸官方的強硬和所展現的強大軍力的,可每當筆者看到相關內容時,在內心深處,所感受到的卻是深深地悲壯與感動。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這是筆者所能想到的最恰當的描述當時境況的詞句了。
我們要知道,當時的中國大陸,因為長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軍事力量早已大不如前,軍備科技都已落後於世界先進潮流了。
1996年時,中國大陸空軍裝備主力仍舊是大量的殲8、殲7、甚至是殲6戰機,空軍先進的三代戰機只有方才從俄羅斯引進的20多架蘇27戰機,但同時期台灣空軍卻擁有150架F16「隼」式戰機和60架幻影2000還有若干DNF戰機等三代機作為主力,對大陸空軍擁有明顯優勢。
而在海軍方面大陸劣勢更加顯而易見,大陸海軍除了「112」、「113」艦和部分潛艇外,基本沒有跟上世界潮流的艦艇,但台灣海軍憑藉「佩里」級護衛艦、「基德」級驅逐艦等艦艇,在海戰方面也足以壓制大陸一籌。 更不必說,1996年台海危機時虎視眈眈的美國海空軍與日本海空自衛隊。
據美國智庫「蘭德」公司計算,1996年,只需要2個飛行聯隊,美國空軍就可以在中國台海取得制空權。而在空戰中,美軍只需付出0.8個飛行聯隊的代價就可以摧毀中國大陸方面參戰飛機總量的50%。而日本方面更是叫囂:「 只需兩天,就可以消滅中國大陸海軍主力。」這固然是美日的狂妄強橫,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當時雙方戰力的體現。
在陸地戰場上,解放軍陸軍哪怕裝備落後,也不會畏懼任何敵人,因為我們十萬青年十萬軍。但在海空戰場,我們的威懾手段卻是寥寥無幾,對比到最後,能夠作為籌碼和依仗的,竟然只剩下飛彈部隊和核威懾了。
但哪怕在這種境況下,台灣李登輝封方面顯露出「獨立」苗頭時,解放軍還是毅然亮劍,毫不怯弱,在1995年7月—1996年3月舉行了兩次大規模軍事演習。
軍演的意圖不是為了展示我們的裝備是否先進,而是為了讓對手看到我們捍衛統一的目的是多麼堅決! 在從台海危機中冒出的叛徒劉連昆方面爆出的消息來看,大陸軍方當時是有在軍事演習中出其不意攻占台灣的計劃預案的。
軍力對比的懸殊解放軍不可能不知情,但是在國家尊嚴和國家統一面前,當時的人們真的是要決死一搏了。甚至有消息說:沿海的部隊有許多寫血書請戰,又有很多戰士留下了戰前遺書,可見軍隊意志之堅,而國家,在當時真的是搏上的復興的希望和國運了。
就在台海劍撥弩張的最後時刻,大陸方面爆出「間諜案」,使得攻台計劃流產,台海危機也在多方協調下逐漸平息下來。許多人評之以「窩囊」。但是,那也是實力使然。
對大陸而言,在1996年台海危機後有了對國家軍力快速建設的需求和目標,今時不同往日了,經過20年發展,如今我們的陸海空三軍軍力早已對台灣、日本形成壓倒性優勢,在反艦飛彈的支援下,我們也足以將美軍航母阻截在第一島鏈之外,讓島鏈之內,成為美軍航母的「墳場」。實現真正的「禦敵於國門之外」。
時至今日,我們終於可以不用再看人臉色,我們可以明白的告訴分裂勢力:「 台獨之日,就是祖國統一之時。」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8246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