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漁船被扣、海警前往護漁,日台沖鳥礁鬥法:誰的礁,誰的海?

最近台灣漁船到沖鳥礁附近海域捕魚被日本扣留,日本宣稱那裡是自己的專屬經濟區,但台灣認為那只是個「礁」,認為沖之鳥周邊海域存有爭議,表示無法接受日方在爭議海域扣捕台灣籍漁船的做法。該如何理解這起爭端,日本為何執意要在一個「礁」的周圍劃分專屬經濟區?

台灣千噸級巡護艦前往沖鳥礁海域護漁

台灣巡護艦攜載艦炮前往沖鳥礁海域護漁

台灣漁船東聖吉16號於4月25日被押送前往日本本土

沖鳥礁,日方稱「沖之鳥島」或「沖鳥島」,是日本南部太平洋海域的一個珊瑚礁,位於北緯20度25分、東經136度04分,距離東京1700公里,距沖繩首府那霸1100公里,距離硫黃島720公里,距離小笠原群島的父島910公里,距離關島1200公里。該礁礁盤呈東西方向,細長的橢圓狀,東西長約4.5公里,南北長約1.7公里,周長約11公里,礁湖內海水深度約3—5米。其西端有兩處礁石:東露岩和北露岩。其中東露岩通常露出海面0.9米,北露岩通常露出海面1.0米,在最高潮時,北露岩露出海面16厘米,東露岩露出海面6厘米。

自1988年4月至1989年10月,日本共耗資285億日元,在東露岩和北露岩周圍放置了9900個鐵制防波塊,並在露出海面的岩體周圍澆鑄了水泥防護層。1996年,日本建設省對「沖之鳥島」進行了取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沖之鳥島」大約形成於2.5萬年以前,在地質構造上屬於珊瑚礁,且正在以每百年沒入海中1厘米的速度下沉。1999年6月,日本政府出資對「沖之鳥島」岩礁進行了大規模修繕和保護,其中花費8億日元為東露岩加裝了鈦合金防護網。2002年以後,日本海上保安廳加大了對「沖之鳥島」海域的調查和巡視力度,以阻止其他國家的科考船進入該海域實施科學調查。2005年3月,日本政府撥款1000萬日元在礁上設置高10米的燈塔,以明示島周圍200海里為日本專屬經濟區。5月20日,時任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登礁「視察」,聲稱該礁石是「島嶼」。

石原慎太郎登礁「視察」(資料圖)

沖鳥礁位於西太平洋上,無論怎麼劃分周圍都沒有其他相鄰或相向的國家,這是有利的一個方面。不利的一個方面是,按照國際海洋法規定,只有島嶼才有資格作為領海基點向外劃定領海基線,從而確定領海、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的寬度。但沖鳥礁不是島嶼,說起來共有6個礁盤,但漲潮之後只有兩個礁盤高出水面不到一米,漲大潮的時候最多只有16厘米的岩石高出水面,也就是一個拳頭大小,三隻鳥站在上面都嫌擠。

國際法規定能夠劃定領海基點的條件很苛刻:必須是四面環水、自然生成的島嶼,島嶼上面要有淡水且能供人員生存。沖鳥礁如此之小、並無淡水,更難以生存,所以不能將其視為島嶼,更不能以此為基點劃分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推斷,日本的如意算盤可能會落空,因為日本想以沖鳥礁為基點,向外劃分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這樣就可以獲得4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這只是海域的面積。在海底方向,還試圖在200海里之外再申請150海里的外大陸架,因此而獲得的海底面積更多。並且沖鳥礁周圍海底蘊含大量錳結核礦藏,富含鎳、鈷等金屬。據調查,在其周圍的專屬經濟區開採資源,可獲得至少1160億日元的收益。試想下,日本四個本島的面積只有37.8萬平方公里,如果占領一個沖鳥礁就可以獲得43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和25.5萬平方公里的大陸架,那日本的海洋國土面積必將成倍增加。日本擁有數千個島礁,如果全都按照這個思路去劃分,日本必將成為世界上海洋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問題是,如何美夢成真。

日本決定在沖鳥礁問題上試一下身手,順便測試一下國際社會。日本的做法是變礁為島,宣稱沖鳥礁是島嶼,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規定的有關島嶼的諸多要素。對於面積太小、高潮時淹沒、無法生存等固有問題,日本想辦法解決。一種方法是用鋼筋混凝土加固島礁並使之高出海面,並在上面建立主權標誌,宣示國家主權。但這種方式違背了國際法關於自然生成的要件。因此,日本又開始採用第二種方法,就是培育速生珊瑚,讓這些珊瑚在沖鳥礁大面積快速生長,最終希望其生成為珊瑚島,以滿足國際法關於「自然生成」的要求。

島礁不論大小,關鍵看位置是否重要。沖鳥礁位於西太平洋菲律賓海海域,距琉球東南約1,070公里、關島西北約1,200公里、馬尼拉以東約1,400公里、東京南偏西約1,730公里、台灣以東約1,300公里。沖鳥礁東西長約4.5公里,南北長約1.7公里,周長約11公里,礁湖內海水深度約3—5米。如果填平礁盤鋪設機場跑道,則會使日本在太平洋上擁有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如果在沖鳥礁上常駐反潛飛機和預警飛機、設立遠程雷達站及港口碼頭,既能協助美國防控中國海軍艦艇和飛機對第二島鏈構成威脅,又能禦敵於國門之外,在近2000公里的距離上對日本本土在太平洋正面進行戰略防禦。由此可見,日本變礁為島、開疆拓土,雖然有經濟上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軍事戰略布局。

中國位於太平洋西岸,中國對面是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群島和馬來半島,也就是美國1951年劃定的專門用來封鎖中國的第一島嶼鎖鏈。過第一島鏈往太平洋方向看,在距離中國4000-5000公里的地方有日本的小笠原群島及硫磺列島,還有美國的馬里亞納群島等島嶼,因此構成了第二島鏈。第二島鏈的核心是馬里亞納群島中的關島和塞班島,那裡建有美國的大型軍事基地。在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之間數千公里寬闊的西太平洋上,是一大片開闊的海域,缺乏戰略支點。沖鳥礁恰好在這片海域中冒出水面,因而成為戰略之礁。如果以這幾個礁盤為基礎,建立機場、港口、碼頭等軍事設施,就可以在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中間建立一個戰略支點,利用這樣一個跳板,進可攻退可守,對於日本而言由西向東可以擴展2000多公里的作戰半徑,由北向南可以擴展1700公里的前進基地。對於美國來講,由東向西又多了一個西太平洋中心的戰略支撐點,可以與關島軍事基地南北呼應,交叉控制西太平洋。據此可以判斷,在美國的支持下和默許下,日本將更加積極地開發建設沖鳥礁,並逐漸將其建設為一個太平洋上重要的軍事基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7958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