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襲擊:襲擊者身份確認 官方公布細節

曾洵真| 2016-07-16| 檢舉

法國國慶日在尼斯市駕駛大貨車撞擊人群導致至少84人死亡的兇手,身份已經確認是31歲的突尼西亞人穆罕默德·拉胡瓦傑-布哈勒(Mohamed Lahouaiej Bouhlel)。

昨天晚上在法國尼斯駕駛卡車衝撞人群因而造成至少84人喪生的布雷勒,是鄰居口中英俊但可怕的人,先前只有1次因「行車衝突」而被定罪。

現年31歲的布雷勒(Mohamed Lahouaiej Bouhlel)是尼斯居民,出生在突尼西亞,以往雖有若干違法紀錄,但並未被法國情報機構列入疑為好戰分子的觀察名單中。

法國司法部長余爾沃斯(Jean─Jacques Urvoas)說,他首次被定罪在今年3月。

余爾沃斯告訴記者:「他和另1名駕駛人發生口角,他朝對方砸出1塊木板。」

余爾沃斯說,由於他是初犯,被判緩刑,必須每周向警方報到1次,他倒是做到了。

突尼西亞安全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布雷勒最近1次返回故鄉姆薩肯(Msaken)是在4年前。姆薩肯位於首都突尼西亞以南約120公里處。

突國消息人士說,他已婚,有3名子女,但遭遇婚姻問題。突國當局並不知道,他是否抱持偏激或回教激進觀點。過去10年來,他有法國合法居留身份,但並未取得法國國籍。

在布雷勒定居的法國尼斯北區,鄰居們表示,他的性格緊張不安,不太與人互動。

1名鄰居站在布雷勒所住公寓的1樓大廳說:「我認為,他是個能討女人歡心的人。」

「但他也是個可怕的人,倒不是他的長相可怕,而是...他的表情可怕,他常盯著兒童看。」

圖擷自telegraph.com

法國鑑識專家今天搜索尼斯濱海大道恐怖攻擊兇嫌的寓所,鄰居形容兇嫌獨來獨往,沒有明顯隸屬哪個宗教教派。

法新社報導,法國警方透露兇嫌是31歲的突尼西亞裔法國人布雷勒(Mohamed Lahouaiej-Bouhlel),警方在卡車上找到布雷勒的身份文件。

兇嫌的寓所座落在尼斯1處勞工階級的社區。根據鄰居的描述,兇嫌獨來獨往,鮮少開口說話,甚至在這棟四層樓的公寓內相遇,也不會回應鄰居的打招呼。

1名要求不要提及全名的鄰居表示,布雷特似乎沒有過度熱衷於宗教,經常穿著短褲和工作靴。

他的貨車停在附近,也有1輛單車,會把單車牽上2樓公寓內。

受訪者中,只有住在1樓的鄰居透露,曾對他有顧忌,說他「長相不錯,頻頻對我的2名女兒送秋波」。

警方調查人員和鑑識專家在武裝警察支援下,於當地時間上午9時30分(台北時間下午3時30分),進入兇嫌公寓搜查,帶走好幾袋資料。

根據熟悉調查的消息人士透露,警方在卡車內發現失效的手榴彈和好幾枝「假步槍」。

法國內政部發言人布洪戴(Pierre-Henry Brandet)表示,「目前正在調查,以查明此人是否獨自犯案,或是否有已逃逸的共犯。」

同時,法國總統奧朗德將與國家安全內閣成員進行會議討論危機應對措施。

襲擊事件的死難者當中有十人是兒童,另有大約202人受傷,52人情況危殆,其中有25人須要生命儀器維持。

法國檢方表示,穆罕默德·拉胡瓦傑-布哈勒在事發當日在著名的盎格魯街(Promenade des Anglais)上駕駛一輛大型貨車橫衝直撞了兩公里,並向警察開槍;他隨後被擊斃。

事件發生的周四是法國國慶巴士底紀念日,數以千計的人聚集在街頭觀賞煙花慶典。

在大貨車上找到的其他武器被證實是仿製品或者偽造品。

檢控官說了什麼?

弗朗索瓦·莫林斯(Francois Molins)表示,目前未有任何組織承認實施了此次襲擊,但事件帶有聖戰恐怖主義的特性。

當地時間周四晚間22:45(格林尼治時間20:45)左右,拉胡瓦傑-布哈勒駕駛19噸重的大貨車撞向人群。

在貨車靠近內格雷斯科酒店時,他用一支7.65毫米口逕自動手槍向警員開槍,然後又繼續行進了300米;之後貨車在地中海宮殿酒店(Palais de la Mediterranee)附近被截停,拉胡瓦傑-布哈勒被開槍擊斃。

Image copyrightAFP Image caption警方公布的穆罕默德·拉胡瓦傑·布哈勒居住許可證

車中被發現的其他物品還包括一本軍火雜誌,一支假手槍,仿製的AK-47和M16步槍各一支,還有一個手榴彈模型。

此外,還有一輛自行車,多個空置的運貨板,一些文件和一台行動電話。此後在拉胡瓦傑-布哈勒家中還搜查到了其他物品。

莫林斯透露,拉胡瓦傑-布哈勒的職業是司機和送貨員,育有三個小孩,但已和妻子分居,其妻在周五已被警方暫時扣留。

檢控官還表示,據警方了解,拉胡瓦傑-布哈勒是一名不起眼的小罪犯,但是情報機構此前並不認識他,並且他也從未顯示出極端化的苗頭。

法國內政部長貝爾納·卡澤納夫(Bernard Cazeneuve)表示,他目前未能確定兇手與聖戰組織有聯繫。

不過,法國總理曼努埃爾·瓦爾斯(Manuel Valls)告訴法國電視二台說,拉胡瓦傑-布哈勒「毫無疑問是和極端伊斯蘭主義或多或少有關聯的恐怖分子」。

Image copyrightEPA Image caption法國總統奧朗德表示:「我們是一個團結的法國」 總統將召開內閣會議

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在周五抵達尼斯。他表示此次襲擊具有「無可否認的恐怖主義性質」。

他將會和參與國家安全事務的內閣成員進行危機會議,商討應對目前危機的對策,並將審核目前所有可以選擇的應對手段。

在周四的全國講話中,奧朗德表示,陸軍預備役人員將會被召集起來幫助在全法國各地執行安保任務。

奧朗德表示,對抗恐怖主義的鬥爭將會是長期的,因為法國所面對的敵人「將會對那些將自由視為根本價值的人和國家繼續進行攻擊」。

他還說,此次襲擊是為了「滿足某個個人或者可能的某個組織的殘暴心理」,很多受害者是外國人和幼年兒童。

「我們將會戰勝這些折磨,因為我們是一個團結的法國,」他說。

自去年11月巴黎連環襲擊事件造成130人死亡以來,法國軍方一直針對所謂「伊斯蘭國」(IS)組織進行緊急戒備,如今緊急狀態將會再延長三個月。

目擊者

來自利茲的一名初級律師西蒙·考茨(Simon Coates)告訴BBC說:「我看到了一個女人躺在地上,和她死去的孩子說話,同時其他人都在拼了命地想拯救自己的親人。」

「大貨車從我旁邊駛過的時候,一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正好跳到了一邊躲過一劫,僅差了幾寸。悲慘的是,幾十個在路上走的有老有小的人就沒那麼幸運了。我在這條步行街上見到的幾乎所有人,都是要麼死了,要麼嚴重受傷,但卻沒有人能真正求助他們。」

納德爾·沙菲(Nader el-Shafei)告訴BBC說,他和兇手面對面對視了大約一分鐘:「他非常慌張……周圍找東西,我一直對著他叫喊,揮手叫他停下來……他就拿起了槍開始向警察開槍。」

他說,他之後就和其他人一起跑向了沙灘,害怕貨車司機會引爆貨車,而當時兇手已經被警察開槍擊倒。

受害者

官方消息指,事發當時,盎格魯街(Promenade des Anglais)上大約有3萬人。

遇害者當中包括了尼斯市居民和外國遊客。目前確認的遇害者當中有四名法國公民、三個阿爾及利亞人、來自德國的一名老師和兩個學童、三個突尼西亞人、兩個瑞士人、兩個美國人、一個烏克蘭人、一個阿美尼亞人和一個俄羅斯人。

Image copyrightEPA Image caption尼斯襲擊事件中仍然有多人情況危殆

60歲的尼斯居民法蒂瑪·查里希(Fatima Charrihi)來自摩洛哥,她的兒子表示,她是事件中的第一個死者。她兒子說,她是一名伊斯蘭教徒,「是以恰當的方式信奉伊斯蘭教,是真正的伊斯蘭教,並不是恐怖分子的版本」。

現在,自由如何引導人民?

BBC記者丹·詹森發自尼斯:

Image copyrightEPA

法國總統在周二才剛剛宣布,法國計劃在不久後解除緊急戒備狀態。現在,這又將要延長三個月。這意味著,警察和軍人會繼續在街頭守衛主要建築,掃描設備和金屬探測器會繼續出現在一些商店裡,人們的背包、手提包也會繼續受到檢查。憲兵預備役人員已經被召集起來幫忙。在法國邊境,檢查措施已經在收緊。

安保部門否認他們在2016年歐洲杯足球賽之後有所鬆懈。外界對他們近幾個月來一絲不苟的工作和他們在尼斯當晚的迅速反應也多有讚揚。

情報搜集工作有所改進,但要提前預計和阻止每一次襲擊也是不可能的。有人質疑,緊急戒備狀態是否一個有效的應對方式。法國人正在被警告,他們將不得不與恐怖主義共存。這也引出了一些問題:在巴士底日,人們所慶祝的就是「自由」,而現在,這個法國立國的其中一個根本原則,又應該怎樣定義?

襲擊者

突尼西亞安全部門消息源稱,拉胡瓦傑-布哈勒來自突尼西亞市鎮穆薩肯。他經常回到突尼西亞,上一次是在八個月前。

Image copyrightAP Image caption法國情報人員此前對襲擊者並無太多了解

法國司法部長讓-雅克·於爾沃阿(Jean-Jacques Urvoas)表示,嫌疑人在今年早些時候曾有犯罪紀錄被判緩刑,當時事因是他和另一個司機發生爭執衝突,但這已是他唯一有過的犯罪指控。

他所居住的住宅樓居民說,他是個獨來獨往的人,人們向他問好時也不會回答。

各方反應 法國總理瓦爾斯宣布從周六起法國全國哀悼三天 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表示,美國會和「最老的盟友」站在一起,並且將不遺餘力對抗所謂的「伊斯蘭國」,致力於「毀滅這個邪惡的恐怖組織」。歐巴馬還下令,所有政府大樓在7月19日下半旗 英國首相特里莎·梅(Theresa May)表示,她對在尼斯發生的「可怕襲擊」感到「震驚和悲傷」 尼斯市的爵士音樂節已宣告取消 BBC交響樂團在周五開幕的逍遙音樂會(The Proms)中以《馬賽曲》開場

法國近年的伊斯蘭極端主義襲擊 2016年6月-一名聲稱效忠「伊斯蘭國」的男子在巴黎附近的曼紐費勒(Magnanville)殺害了兩名警察 2015年11月-七名槍手和自殺式炸彈襲擊者在巴黎發動連環襲擊,造成130人遇害,超過350人受傷,這是法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恐襲 2015年6月-一名疑似與伊斯蘭極端分子有關聯的男子將自己的老闆斬首,並將他的車開到里昂一個放有易燃物品的工廠區域 2015年1月-槍手在巴黎進行了持續三天的襲擊,造成17人死亡;當中首先發生的是對諷刺雜誌《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辦公室的襲擊,最終在安保人員兩場圍攻戰後結束 2012年3月-一名槍手在土魯斯和蒙托邦殺害了七人,其中包括一所猶太人學校中的一名老師和三名兒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7585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