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禎封李自成為靖遼王,派他撲滅皇太極,能收漁翁之利嗎

崇禎上任之初,曾經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後來一定很後悔,改革不該裁撤了一個不該裁撤的冗員,就是小郵遞員李自成。

李自成本來是一驛卒,連小公務員都算不上,大概相當於事業單位員工。崇禎新皇上任,準備勵精圖治,小試了一下身手,結果搞得李自成同學失業了。

讀明史很為明朝後期的命運惋惜。可以說,明亡主要緣於兩件小事,一件是李成梁誤殺了努爾哈赤的爺爺覺昌安和老爸塔克世,雖然後來明朝對努爾哈赤做出了補償,既有物質補償,又有工作安排,可努爾哈赤還是以此為主要理由,起兵反明。

而李自成的失業讓他沒有了生活來源,再加上那幾年陝西乾旱,饑民遍地,李自成的舅舅闖王高迎祥就拉了一幫饑民造反。如果李自成不失業,在那饑荒遍地的年代,他能有一個安穩的工作,估計也挺滿足的,多半不會去造反。

所以,小人物的命運有時也會改變歷史。

李自成起義之後越做越大,他聯合張獻忠等農民起義將領,席捲了陝西、湖北、河南、山西等數省,最終攻入北京,逼得崇禎帝自殺。然後吳三桂降清,引清軍入關趕走李自成,於是漢人天下遂為滿族掌握。

那麼,歷史有沒有另一種可能,崇禎帝如果變通一下,不是一味剿殺李自成,而是對他進行招安,然後像《水滸傳》里派宋江征方臘一樣,派他去打皇太極。如果這樣,歷史是不是會有另一種走向?

而且,當年李自成的確也曾向崇禎帝提出過這種要求。他說崇禎如果將他占領的陝西、山西等北方數省封給他,裂土封侯,他願意幫崇禎打後金。

結果是崇禎拒絕了他,仍下令剿滅,於是歷史就向著我們知道的結局演進了。

那麼,崇禎為何不對李自成進行招安呢?其實,他並不是沒有嘗試過。明朝在剿滅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的過程中,曾經進行過幾次招安。但這些流寇每次都是失敗了就接受招安,朝廷大軍一退立馬就反,就是典型的無賴手段。

有了前車之鑑,所以崇禎帝不會相信李自成會幫他去對付皇太極。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李自成應該是西夏党項李元昊一支的後代,他一直想復興一個西夏,對崇禎來說,後金是一個異族,李自成也是一個異族,而且,李自成這個流寇更無信義,無底限,崇禎覺得,與他根本無需和談。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殺了無數大明皇室子孫。張獻忠曾經攻破鳳陽,掘了朱家的祖墳,而李自成每攻破一個地方,只要是朱元璋的後代,基本是殺無赦。這種深仇大恨,使崇禎帝很難有和他講和的餘地。

現在,我們假設崇禎真封了李自成為王,那麼,結局是什麼?

李自成的封地大概是陝西、甘肅、山西、寧夏等地,李自成應該會定都西安。他的這些地方離遼東天遠地遠,很難相信他會離老巢那麼遠去遼東為崇禎拚命。

即使假設他有一定誠意,派了軍隊去遼東,但主力絕對會留在老巢。而派出的非主力部隊則很難在抗清鬥爭中起到什麼作用。

那麼,李自成如果被封王,歷史依然不會改變嗎?我相信應該會有一些改變。那就是崇禎帝至少不會自殺。清的入關會推遲,而明的國運會延長,最終有可能變成天下四分。明一份,清一份,李自成一份,張獻忠一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7550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